正文 第十五章 戰場休整(二)(2 / 3)

華東野戰軍第4縱隊上上下下都抓緊時機,從思想上、組織上、物質上、戰術技術上充分作好總攻杜聿明集團的準備。部隊全麵整理了各級組織,改造了大批俘虜兵補充部隊,及時調整配備了幹部,擴充了連隊建製,各部隊的兵員空前充實。開展群眾性的戰場評功,大量吸收優秀分子入黨,進一步鼓舞了廣大指戰員的戰鬥意誌。為確保總攻的順利發展,各級指揮員反複觀察當麵地形、敵情,還讓新解放的官兵介紹國民黨軍的守備特點和基本戰法,有針對性地進行各種地堡戰、塹壕戰、巷戰等,並重點抓了單兵、小組、分隊的戰術演習和技術訓練。戰士們情緒高昂,都急不可待地想把當前這一國民黨軍主力集團一鼓作氣地消滅掉。

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針對當麵國民黨軍防禦特點和地形,進行了緊張的敵前練兵。縱隊司令部反複調查研究,擬定了總攻方案和基本打法,研究確定了打國民黨軍坦克、地堡和對付毒氣的作戰方法。各部隊在陣地前進行了工程浩大的土工作業,構築了密如蛛網、縱橫連貫的塹壕和交通溝,使總攻擊出發地普遍推進到距國民黨軍陣地前沿30至50米。全縱隊還先後補入6000多名新解放戰士,並且以連隊為單位開展訴苦活動,提高新解放戰士為人民殺敵立功的覺悟。縱隊另外補充了1000多名參軍戰士,整頓和恢複了1個團和25個連隊的建製,提拔了大批基層幹部,吸收了一批經過戰鬥考驗的優秀分子入黨。各部隊通過舉行火線宣誓、火線評功、戰地慶功、火線追悼會以及各種形式的戰地文娛活動,大力加強戰地政治工作,極大鼓舞了官兵士氣,加強了部隊內部團結,進一步堅定了全體指戰員決戰必勝的信念。

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認真學習了軍委、野戰軍首長關於搞好休整工作的指示,對幹部戰士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全縱範圍內開展了群眾性的評功、慶功、學英雄活動,極大地鼓舞了官兵士氣。各級黨組織吸收了大批在戰鬥中表現突出的優秀分子入黨,進一步健全和加強了部隊黨的組織。各部隊在總結前兩階段作戰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嚴格的戰場訓練。戰士們在冰天雪地裏進行了大規模的近迫作業,無數條塹壕一直延伸到距國民黨軍陣地前沿幾十米處,對國民黨軍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一些被俘的國民黨軍官心有餘悸地說:“看到你們把塹壕挖到我們腳下,我們都有說不出來的恐懼。”各個連隊采用廣播喊話、送勸降書信、發射宣傳彈、給國民黨兵送禮物等多種形式,開展了強大的政治攻勢,瓦解國民黨軍。僅從12月19日至30日,就有400多名國民黨軍士兵帶著武器前來投誠。縱隊還加強了戰備,多次給予偷襲、突圍的小股國民黨軍以迎頭痛擊,把他們死死困在越來越小的包圍圈裏。

華東野戰軍第12縱隊認真進行了攻擊準備和戰地練兵,還卓有成效地開展了政治攻勢。通過政治瓦解,通過解放軍的政治攻勢,部分國民黨軍搖白旗投降縱隊先後接收了數千名國民黨軍投誠官兵。有兩件事給了縱隊司令員謝振華很深的印象。一件事是,35旅在李石林至夏莊一線圍困國民黨軍第5軍時,104團一個排長,天天向國民黨軍喊話,國民黨軍也有所觸動,不斷有一兩個士兵跑過來投誠。這個排長感到隻喊話,投降人數有限,就選擇在一個晚上,在投誠人員帶領下,親自摸到了國民黨軍陣地內。經過一番說服瓦解工作,他最終帶著20多個國民黨軍回到陣地來了。另一件事是,36旅在一個敵我交叉路口的空隙地方,插上了幾塊標語:“此地是生路,解放軍歡迎蔣軍官兵!”而且把路標指向本軍陣地,結果效果很好。有好幾百國民黨軍官兵沿著路標的指示,陸續前來投誠。

12月26日,華東野戰軍政治部發出關於抓緊時機大力開展政治攻勢的指示,要求各部隊“抓緊時機,大力開展政治攻勢,瓦解當麵圍困之敵”。

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組織了政治攻勢指揮所,負責對國民黨軍宣傳和接待來降人員。大雪鋪地,包圍圈中的國民黨軍少米無柴,饑寒交迫,來降的越來越多。29日,國民黨軍32師95團1營營長晏子良率全營投降。在20天裏,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收降了國民黨軍1000多人。國民黨軍96師287團代理團長李振龍投降後對解放軍說:“你們第2縱隊的政治攻勢真是無孔不入,上麵做到杜司令官,下麵做到每個士兵,都受到了影響。你們給營以下軍官每人一封信,對他們的姓名、家世都很清楚。這樣單刀直入的戰法,的確令人害怕。”

山東兵團把開展政治攻勢作為戰場政治工作的重要課題。兵團政治部通過《華東前線報》刊登文章和口頭傳達,總結與推廣了火線政治攻勢的經驗,在內容上強調針對當前國民黨軍的處境,指出他們的出路;強調宣傳解放軍對投誠官兵和俘虜的寬大政策。工作方法也作了具體介紹。第一線部隊普遍選好喊話骨幹,抓好喊話時機,開展對國民黨軍的喊話。他們采用多種有效方法,廣泛散發宣傳品,利用俘虜傳送,利用放風箏散發,利用六○炮發射“攻心彈”;還對俘虜家屬經過簡短教育迅速放回,以口頭勸降或傳送勸降書;第一線陣地前沿布置大幅標語牌,利用門板貼上宣傳口號或宣傳畫,適時改換內容等等。兵團第一線陣地上熱火朝天,而包圍圈中的國民黨軍卻躲在戰壕裏淒淒慘慘。解放軍給願意回家的國民黨士兵發放路費戰士們編了許多順口溜描繪國民黨軍的慘景:“馬騾驢狗豬貓羊,有燒有吃實在忙”,“馬夫騾夫有福享,眼看牲口都吃光”,“鍋不動來瓢不響,無煙無火怪清涼”……

華東新華總店在華東野戰軍各個部隊都建立有隨軍分店和隨軍圖書館,給戰士們提供書籍。書店工作人員把戰士最喜愛的各種讀物和戰役過程中的照片包成小包裹,親自送到戰壕裏去,給指戰員們很大的鼓勵。“人民戰士三字經”在戰士中最受歡迎。官兵們都說:“圖書室起到了精神療養的作用。”

28日下午1點,中央軍委致電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粟裕和副政治委員譚震林,指示“加強對被圍之敵的政治攻勢”。

軍委指出:“華東野戰軍是否從1月5日開始攻擊,要看十天內國民黨軍一方情況發展如何而定。現在杜聿明部所處情況比鄭洞國部在長春的情況還要壞得多,官兵饑寒交迫,大批投降,正在日趨瓦解。如果國民黨軍一方內部瓦解的過程有加速擴大的趨勢,也許在十天或二十天之後會出現長春那樣的結果。華東野戰軍現在應用極大力量,加強政治攻勢。用各種名義寫信給國民黨軍一方各級軍官,並將這些信公開地散播,當作一個群眾運動,公開地進行這一工作。在華東野戰軍麵前擺著三種可能性:(一)強攻解決杜聿明集團;(二)半瓦解半強攻地解決杜聿明集團;(三)杜聿明集團由瓦解發展到集體投降。請華東野戰軍密切注視杜聿明集團一方動態,並隨時告訴軍委。”

在電報的最後,軍委通報說:劉伯承、陳毅兩位同誌已經來到軍委。

中共中央關於建立報告製度的指示中,規定各中央局和分局的書記、各野戰軍和軍區的首長,每兩個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綜合報告。

12月31日,粟裕代表華東野戰軍前委,向中央軍委報告了淮海戰役中部隊情況。

粟裕為華東野戰軍中高級幹部作報告關於部隊的思想情況,粟裕說:“淮海戰役以來,部隊情緒始終很高,雖然在作戰最殘酷與最困難的時候官兵思想曾經發生過一些波動,但都始終保持了高度的戰鬥熱情。其原因,一是因為濟南戰役勝利及遼沈戰役偉大勝利的鼓舞,二是因為華東野戰軍與中原野戰軍協同作戰,三是因為有後方黨政軍民的全力支援,四是因為各部隊把曲阜會議關於加強紀律性的決議精神普遍向官兵作了初步傳達。在作戰初期搶渡運河時,部隊來不及搜集船隻,官兵們不怕寒冷,有的全團遊水過河,有的用人當橋樁。在追擊國民黨軍時,官兵們不怕疲勞,有時一天隻吃一頓山芋,忍饑耐寒,一夜行軍達130裏時,連續數晝夜強行軍,終於將逃跑的國民黨軍截住。當然,在戰鬥最殘酷、最艱難的時候(如在碾莊攻殲第64軍,和國民黨軍逐屋、逐堡地爭奪,官兵傷亡很大而繳獲很小),也有少數人有鬆勁泄氣的表現。收到軍委關於要準備20萬人的傷亡以及戰爭可以縮短一年等重要指示後,華東野戰軍迅速向各縱隊作了傳達,對全軍起到了極大的鼓勵作用。上述這些是好的表現,也是主要的一麵。”

粟裕又說:“另一方麵,也有一些幹部,特別是少數營連幹部存在並發展著右傾的保命思想,認為戰爭快要完全勝利了,革命很有前途,但對個人前途則很悲觀,不知何日報銷犧牲。當見到某些地方幹部接收大城市後,住洋房,陳設富麗堂皇,家當不少,不論遠近,進出都是汽車,前呼後擁,神氣十足,全家老小生活都過得不錯,且有某種威風的情況時,有些幹部因而感到不滿,助長了享樂保命右傾情緒的發展。由於在戰役發起之前,中上級幹部忙於開會,進行作戰動員的時間太短,而且不夠深入。在戰士中尚有評功獎模,而對於連營幹部則缺乏此種鼓勵和教育,再加上依照今年的供給標準,連以下幹部不發大衣,有些幹部也受到了刺激,因為連營幹部實際上比四級以上幹部更辛苦。此外,一些老區戰士和一些下級幹部,由於家鄉觀念作怪,在濟南解放後,曾發生一種又高興又不高興的矛盾思想。其所以高興是家鄉從此太平了,不高興者則是因為山東已無仗可打,勢必遠離家鄉作戰,這又是他們所不願意的。同時不少過去逃跑的人員已經在地方當了骨幹和幹部,而自己家中卻得不到優待,因此在淮海戰役開進時,這些人的逃亡相當嚴重。上述這些現象和右傾情緒,雖然給部隊以某種程度影響,但這仍是次要的,而且是少數人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