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皖蘇軍區獨立旅並本部騎兵團於19日拂曉前進至以鄖陽集為中心的地區(歸魯中南縱隊錢鈞副司令、張雄主任統一指揮),負責控製鄖陽集及其附近要點陣地,協同魯中南縱隊、兩廣縱隊(附本部警衛團)堅決堵絕杜聿明集團向西或西南逃竄之路。
冀魯豫軍區三分區基幹團(歸兩廣縱隊司令員曾生、政治委員雷經天統一指揮)仍位於現地(夏邑城),切實負責控製夏邑城,協同兩廣縱隊及渤海縱隊堅決堵絕杜聿明集團向西及西北逃竄之路。
渤海縱隊率第7師(第11師已令其歸建中)於19日夜交防35軍接替,該部應於20日拂曉前進至太平邑、韓道口、火神殿之間以李窪為中心的地區,負責控製太平集、韓道口及其附近要點陣地,協同冀魯豫軍區三分區基幹團堅決堵絕杜聿明集團向西北或北逃竄之路。
第35軍應以一部接替渤海縱隊第7師陣地及第4縱隊土樓陣地,主力控製崔陣口、袁圩、張新集、張壽樓之間地區待機,具體部署聽譚震林、王建安命令。
第12縱隊進至薛家湖、山城集、火神殿地區,負責控製薛家湖、芒碭山及其附近要點陣地,堅決阻止杜聿明集團向西北突圍,壓迫其向南至我軍預定戰場。
第8、2、11縱隊及魯中南縱隊(統歸韋國清、吉洛指揮),渤海縱隊和第9、1縱隊及35軍、第12縱隊(統歸山東兵團譚震林、王建安指揮),第10、4縱隊和冀魯豫軍區獨立第1、3旅(統歸宋時輪、劉培善指揮),仍各就現陣地包圍監視杜聿明集團,並堅決殲擊向我各縱陣地出犯之敵,以掩護上述各部隊調整部署,待命放開第9、8縱隊正麵(各一段),壓迫杜聿明集團向西突圍,至我預定戰場而集中主力予以聚殲。
特種兵縱隊的坦克隊歸山東兵團指揮,待命參戰。
命令指出:如果發現杜聿明集團確有突圍西竄的企圖,則誘迫杜聿明集團至預定戰場予以聚殲。各部隊的行動方案是:
魯中南縱隊、豫皖蘇軍區獨立旅、兩廣縱隊(附警衛團)、冀魯豫軍區三分區基幹團、渤海縱隊、第12縱隊,各就上述指定地區,構築要點陣地,主動相互貫通聯係,形成自山城集、薛家湖、韓道口、太平集、夏邑、會亭集、鄖陽集至永城間的第二道外圍封鎖線,堅決堵絕杜聿明集團去路,以便隨時集中主力予以聚殲。
第9、1縱隊全部和第12縱隊、渤海縱隊、35軍(各應以一部控製陣地)統歸山東兵團譚震林、王建安指揮,於杜聿明集團西竄時,迅速沿其右側背猛進,沿孟集、倪雙樓、埋子集、樊集線及以北地區,由東北向西南突擊,以果敢猛烈動作割裂杜聿明集團的行軍序列,爾後協同宋時輪、劉培善及韋國清、吉洛集團分割包圍分批殲滅杜聿明集團。
第4、10縱隊和冀魯豫軍區獨立旅統歸宋時輪、劉培善指揮,於杜聿明集團西竄時,迅速以主力(第4、10縱隊)尾隨猛追,沿大回村、孟集及永城、埋子集之間地區,由東向西及由東南向西北突擊,協同譚震林、王建安集團和韋國清、吉洛集團分割包圍分批殲滅杜聿明集團,同時可留一部(冀魯豫軍區獨立第1、3旅)肅清孟集、大回村之線以東地區戰場殘敵。
第2、8、11縱隊全部和魯中南縱隊、豫皖蘇軍區獨立旅(應各留一部控製陣地)統歸韋國清、吉洛指揮,於杜聿明集團西竄時,迅速沿其左側背猛進,沿大回村、永城、鄖陽集之線,由東南向西北突擊,協同宋時輪、劉培善集團和譚震林、王建安集團分割分批殲滅杜聿明集團。
第13、3縱隊於杜聿明集團西竄時,沿溫集、白廟(第13縱隊)及畢橋、鄖城、謝砦(第3縱隊)一線,由東南向西北攻擊,攔截可能漏網向西南突圍的杜聿明集團殘部,並視機協同其他三個集團。
特種兵縱隊及野戰軍司令部後勤部統由特種兵縱隊司令員陳銳霆指揮,適時進入孟集、大回村以東地區負責打掃戰場,收集繳獲物資。
待部隊部署調整完畢後,為了力求壓迫杜聿明集團向西或西北突竄,韋國清、吉洛集團及宋時輪、劉培善集團及35軍應待命由南、東南、東北各方向當麵之敵統一發動攻擊,首先求殲敵一部,打爛敵之防禦部署,迫使杜聿明集團西竄,同時譚震林、王建安集團的第1、9縱隊也須組織由北及西北佯攻配合,借收迷敵之效,斯時攻擊部署待命行之。
第6縱隊在宿縣以東的三鋪集、大店集集結待機,第7縱隊在夾溝東北的楊莊、褚蘭、張山集、路町之間地區集結待機。
命令同時提出了目前工作要點及注意事項:
一、各就現陣地負責包圍監視敵人的各部隊,除主力進行整理外,各應加強陣地工事,嚴密監視敵人,並組織小部隊伸入敵區,捕捉俘虜,查明情況,掌握敵人動態。
二、各部隊抓緊時間,整理部隊,整理組織,調派幹部,補俘溶俘,完成各項戰鬥準備工作,並應有隨時投入戰鬥準備,隨時準備殲滅突圍敵人。
三、深入展開對敵政治攻勢,爭取零星小股及大股投降起義。
四、檢討研究對當麵敵軍作戰的主要戰術技術、經驗教訓,提高近戰、攻擊、爆破、對空射擊等戰術技術動作。
五、組織少數人員偵察預定戰場之地形道路,並發動群眾協助破除戰場內村莊之圍寨,開辟準備戰場。各部在永城南北地區之後方機關,應先行移至安全地區。
六、各包圍監視敵人部隊,應指定專門部隊及火器組織對空射擊,擾亂敵人空投糧彈。
七、韋國清、吉洛、宋時輪、劉培善應組織集中炮火凍結敵在陳官莊及青龍集之飛機場,譚震林、王建安應組織炮火配合。
從12月下旬起,一連十幾天,雨雪交加。為了加大空投,國民黨軍的運輸機和“中國”“中央”兩公司的民航機,幾乎全部出動了。但就是這樣,一天之內也不過出動一百二十架次。由於包圍圈小,空投的風向關係,以及雨雪交加,損耗非常之大。隻就投糧一項來說,當時在陳官莊包圍圈中約有國民黨軍30萬多人,就空投一日的最大量來計算,也隻夠10萬人一日所需,仍有20萬人沒有吃的。如果平均分給30萬人來吃,就隻夠每天每人吃一頓。國民黨軍飛行員在解放軍對空火力射擊下不敢低飛,不少空投物品飄落在解放軍陣地。杜聿明、邱清泉大失所望,邱清泉與李彌因空投分配不均吵鬧不休。各軍師團營之間,也因分配問題鬧得水火不容。李彌曾經向南京告狀,要求在他那一兵團控製下的地區開辟空投場。試投時,圈圈太小,一投就投到解放軍陣地。這樣一來,為了能多分配到一點物資,李彌又放棄原意。杜聿明隻好自寬自解地說:“我們有現代化的空投補給,在雨雪交加下還這麼困難,共產黨軍隊一定比我們還要困難得多。”
國民黨飛機許多空投補給品落到了解放軍陣地上杜聿明集團糧彈兩缺,饑寒交迫,不得已宰掉軍馬,甚至連樹皮、馬皮都吃光了。每天都有大量的士兵被餓死或者凍死。在包圍圈內,還出現了以手表、戒指、銀元、手槍等換取柴米、大餅、罐頭的奇特市場。
此時,被圍的國民黨軍完全處於四麵楚歌的絕望境地。最大的問題是糧草斷絕,官兵沒有飯吃。中高級軍官暫時還可依靠空投的大米勉強過日子,基層軍官和普通士兵就隻能以山芋藤子、榆樹皮、麥苗充饑了。部隊沒有房子住,雨雪大寒,地堡工事坍塌,傷兵露宿,每日凍死了很多人,有的傷兵還因為疼痛哭叫而被殘忍地槍殺、活埋。全軍上下士氣低落,人心動搖。許多官兵一遇機會,就攜械外逃,有的甚至跑到解放軍陣地來了。為了阻止官兵逃脫,邱清泉甚至規定:各連長親掌重機槍,排長親掌輕機槍,各地堡火力互相監視封鎖,凡向解放軍一方笑一笑者,即殺無赦……盡管如此,被圍部隊每夜逃跑投降的仍然日益增多。
杜聿明集團內部人心渙散,就連一向驕橫的邱清泉也預感到自己的死期將至。他對兵團參謀長李漢萍說:“現在情況已到了絕望的關頭,不能不準備萬一。將來我萬一戰死了,你是參謀長,可以代替我指揮。在你指揮時,也要和我一樣,指定代理人,免得在情況緊急時無人統一指揮作戰。”他又自言自語地說:“我今年已經四十八歲了,看也看夠了,玩也玩夠了,什麼都享受過,就是死也值得。”
李漢萍見他的情緒這樣頹喪,想解勸卻不知從何談起,加以他自己的情緒也如萬馬奔騰,無法排遣,所以最後隻得說:“古來有一句俗話,食君之祿,應當忠君之事。我受黨國培養,當然要為黨國盡忠。不過我是軍校六期畢業,除第五軍軍長熊笑三外,其他軍長如高吉人、邱維達、餘錦源等,資曆都比我深,如果我來指揮,必然會事事掣肘。高吉人是第五軍的元老,又是杜老總的親信,並且久曆戎行,作戰經驗豐富。如果要他來代替指揮,必能勝任愉快。”
杜聿明(前排右)與邱清泉(後排右)等人合影邱清泉看到第一線哨兵經常替解放軍傳遞勸降信,各級指揮官不僅不加製止,反而競相傳觀,於是親下一道手令,嚴禁第一線哨兵傳遞任何信件,違者就地槍決。但即便這樣,解放軍的勸降信仍然陸續飛到陣地內,各級指揮官照樣競相傳觀,誰也不肯查問它的“來龍去脈”。
2曆史性的蔡凹會議
軍委決定:凡華東、中原參戰部隊、前線人員,一律慰勞每人豬肉一斤、香煙五包。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在蔡凹合影,留下了一張珍貴的曆史照片。華東、華中、中原、冀魯豫四方麵代表召開了一次聯合支前會議。
12月16日早上零點10分的時候,粟裕接到中原野戰軍的電話,告訴他:“黃維兵團已經被全部解決,前麵槍聲稀疏,估計漏網不多。黃維等人乘坐坦克突圍,被華東野戰軍第13縱隊俘獲。”聽了這個消息,粟裕馬上長舒了一口氣,頓時覺得渾身輕鬆了起來。
白天,粟裕率領華東野戰軍指揮機關從張莊砦轉移到蕭縣西南的蔡凹。安頓好以後,他隨即召開了各縱隊領導參加的會議,研究下一步圍殲杜聿明集團的作戰部署問題。
華東野戰軍指揮員在研究最後殲滅杜聿明集團的作戰方案
粟裕在會上說:“對杜聿明集團的打法,一種是打,一種是放。要打放結合,給予杜聿明集團更大壓力、更大殺傷,逼迫他率部突圍,然後再截斷他,把他打亂。死老虎要當活老虎來打,防止產生盲目樂觀、驕傲輕敵的情緒。要特別重視對國民黨軍的政治工作,加強政治攻勢,在打政治仗上做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