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戰場休整(一)(1 / 3)

為穩住平津之敵,華東野戰軍包圍杜聿明集團的各縱隊,轉入戰地休整。《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猶如一顆“巨型炸彈”,在杜聿明集團內部激起強烈反響。包圍圈內的杜聿明集團糧彈兩缺,饑寒交迫,完全處於四麵楚歌的絕望境地。按照中央要求,總前委五位成員在蔡凹聚集一堂,召開了淮海戰役期間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全體成員參加的會議。華東野戰軍一邊對杜聿明集團開展猛烈政治攻勢,一邊大力開展軍政大練兵。

1權衡輕重,暫緩攻擊

中央軍委敦促杜聿明等人投降,指出:你們現在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華東野戰軍決定:將杜聿明集團誘迫至預定地區聚殲。邱清泉下令:凡向解放軍一方笑一笑者,即殺無赦。

12月16日,杜聿明接到劉峙打來的電話,劉峙用低沉的聲音說:“黃維兵團昨晚突圍,李延年兵團撤回淮河南岸。貴部今後行動聽委員長指示。”

杜聿明一下子明白是怎麼回事了,黃維兵團肯定完蛋了。他感到心完全涼了,覺得蔣介石的指揮簡直糟糕透頂,為什麼不令雙方同時突圍呢?那樣的話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在他看來,蔣介石往往都是顧小失大,隻顧黃維兵團,不顧邱清泉、李彌這兩個兵團。現在黃維完蛋了,解放軍全部加到這裏,還有什麼辦法呢?

劉峙又說:李延年兵團根據國防部的命令,向淮河以南撤退了。

這時,蔣介石也發來了電報,說:“第12兵團已經突圍,弟部須以積極手段尋求共軍弱點予以擊破,並向外擴展以求脫離包圍。總之,弟萬不可固守一地,坐待圍困也。”

杜聿明決心命令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進一步加強工事,持久固守,以待局勢的發展。他再次致電蔣介石,建議增調兵力與解放軍決戰。蔣介石複電說:“望吾弟萬勿單獨行動,明日派員飛京麵授機宜。”杜聿明派指揮部參謀長舒適存到南京當麵向蔣介石介紹戰場情況。這時劉峙也來了個電報:“黃兵團突圍,除胡璉個人到蚌外,其餘全無下落。”

1948年12月,杜聿明與其參謀長舒適存在徐州前線此時,就突圍還是固守問題,杜聿明集團內部鬧個不休。有主張突圍的,有反對突圍的;有主張白天突圍的,有主張夜間突圍的;還有的主張通過假投降突圍。

舒適存奉杜聿明之命飛到南京當麵彙報戰況並催投補給。國防部第四廳為此召開座談會,專門討論調動補給問題。舒適存在會上說:“陳官莊的騎兵變成步兵了,馬早吃光了。陳官莊能燒的都燒光了,木橋和棺材也燒光了,大米豬肉無法煮熟,需要的是大餅和罐頭,希望投大餅時用投物傘,免得碰到地麵都成了碎末。陳官莊有大小兩個投物場,投下物品,部隊、家屬都搶,有被物品壓死的,有的在爭奪物品時相互對打的,有開冷槍射擊的。每天這樣傷亡的就有好些人,禁也無法禁。李彌、邱清泉兩司令官為此有意見,對糧食分配也常發生爭吵,杜聿明成了他們的傳話機了。”在一旁的聯合勤務總司令部軍官程藩斌心想:以往一般投糧食用三層麻袋,不能用投傘或投箱,如果用投傘,莫說一個投傘製造廠,就是十個也趕不上供應。

早在12月5日華北戰場發起平津戰役時,中央軍委為穩住平津之敵,不使其南逃,命令華東野戰軍對杜聿明集團圍而不攻,指示各縱隊可以爭取十天左右時間休息調整,隻作防禦,不作攻擊。

12月16日,華東野戰軍包圍杜聿明集團的各縱隊後,轉入戰地休整。

當天深夜,中央軍委致電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粟裕,指示:“黃維兵團被殲後,李延年兵團全軍退守淮河南岸。華東野戰軍包圍杜聿明各部可以十天左右時間休息調整,然後集中華東野戰軍全力,發起最後攻擊。在休整期間,華東野戰軍要向杜聿明集團連續不斷地進行政治攻勢。請華東野戰軍起草口語廣播詞,每三五天一次,依據戰場具體情況變更其內容,電告中央軍委修改後播發。”

17日,中原、華東兩人民解放軍司令部廣播了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起草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

解放軍給杜聿明集團的勸降信杜聿明將軍、邱清泉將軍、李彌將軍和邱李兩兵團諸位軍長師長團長:

你們現在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黃維兵團已在十五日晚全軍覆沒,李延年兵團已掉頭南逃,你們想和他們靠攏是沒有希望了。你們想突圍嗎?四麵八方都是解放軍,怎麼突得出去呢?你們這幾天試著突圍,有什麼結果呢?你們的飛機坦克也沒有用。我們的飛機坦克比你們多,這就是大炮和炸藥,人們叫這些做土飛機、土坦克,難道不是比較你們的洋飛機、洋坦克要厲害十倍嗎?你們的孫元良兵團已經完了,剩下你們兩個兵團,也已傷俘過半。你們雖然把徐州帶來的許多機關閑雜人民和青年學生,強迫編入部隊,這些人怎麼能打仗呢?十幾天來,在我們的層層包圍和重重打擊之下,你們的陣地大大地縮小了。你們隻有那麼一點地方,橫直不過十幾華裏,這樣多人擠在一起,我們一顆炮彈,就能打死你們一堆人。你們的傷兵和隨軍家屬,跟著你們叫苦連天。你們的兵士和很多幹部,大家很不想打了。你們當副總司令的,當兵團司令的,當軍長師長團長的,應當體惜你們的部下和家屬的心情,愛惜他們的生命,早一點替他們找一條生路,別再叫他們作無謂的犧牲了。

現在黃維兵團已被全部殲滅,李延年兵團向蚌埠逃跑,我們可以集中幾倍於你們的兵力來打你們。我們這次作戰才四十天,你們方麵已經喪失了黃百韜十個師,黃維十一個師,孫元良四個師,馮治安四個師,孫良誠兩個師,劉汝明一個師,宿縣一個師,靈璧一個師,你們總共喪失了三十四個整師。其中除何基灃、張克俠率三個半師起義,廖運周率一個師起義,孫良誠率一個師投誠,趙壁光、黃子華各率半個師投誠以外,其餘二十七個半師,都被本軍全部殲滅了。黃百韜兵團、黃維兵團和孫元良兵團的下場,你們已經親眼看到了。你們應當學習長春鄭洞國將軍的榜樣,學習這次孫良誠軍長、趙壁光師長、黃子華師長的榜樣,立即下令全軍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本軍可以保證你們高級將領和全體官兵的生命安全。隻有這樣,才是你們的唯一生路。你們想一想吧!如果你們覺得這樣好,就這樣辦。如果你們還想打一下,那就再打一下,總歸你們是要被解決的。

中原人民解放軍司令部

華東人民解放軍司令部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猶如一顆“巨型炸彈”,在杜聿明集團內部激起強烈反響。

廣播詞中所說的“你們應當學習長春鄭洞國將軍的榜樣”這一句話令杜聿明感觸很深,他就是前不久從東北戰場過來的,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原來,長春自東北人民解放軍1947年發動冬季攻勢後,就一直被東北人民解放軍包圍。1948年10月19日,在東北人民解放軍攻克錦州、東北國民黨軍全部動搖的形勢下,長春國民黨軍最高指揮官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兼第一兵團司令官鄭洞國,率領所部第1兵團直屬機關部隊和新7軍全體官兵放下了武器。

中央軍委指示各部隊:應用極大力量加強政治攻勢,用各種名義寫信給敵方各級官長,並公開散發傳播,要把政治攻勢當作一個群眾運動。

當天,華東野戰軍前委召集各縱隊領導召開會議。會上,粟裕向各縱隊領導傳達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東北和華北我軍聯合舉行的平津決戰勝利發展,我軍已經切斷傅作義集團西逃退路。為了不使蔣介石迅速決策,通過海路運送平津諸敵南下,中央軍委和毛主席決定,淮海前線全軍轉入戰場休整,對杜聿明集團‘圍而不打’,兩個星期內不作最後殲滅部署。”

聽到平津戰役即將勝利,與會同誌心情都非常激動,紛紛表示:堅決按照軍委和野戰軍前委部署,把部隊休整好,為最後殲滅杜聿明集團做好各項準備。

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司令員騰海清調整了作戰部署,命令:5師接守一線陣地,換下4、6師到二線地區休整,進行總攻準備。為了保障郭樓陣地的穩定,他又命令5師於21、22日兩夜掃蕩陣地外的殘餘國民黨軍。5師13團和15團分頭出擊,殲滅了國民黨軍一部,擊毀了他們修築的工事。當麵的國民黨軍都被迫蝟縮到防守的村內了。

晚上10點,粟裕複電軍委,報告說:“我們已經遵照軍委的命令要求部隊休整10天,以消除疲勞。在這10天中,我們還將進行溶化俘虜、研究戰術、整理組織及展開對敵政治攻勢等工作。另據情報,杜聿明集團有可能實施突圍。屆時,華東野戰軍將準備乘杜聿明集團在突圍中予以殲之。”

解放軍某部在塹壕裏做飯18日晚上12點,粟裕、譚震林、陳士榘、張震在蔡凹下達了“將杜聿明集團誘迫至預定地區聚殲”的命令。

命令說:“黃維兵團被全殲後,由蚌埠地區北援圖解黃維兵團之圍並策應杜聿明集團南竄的李延年兵團,已經向南收縮,似乎企圖會合正由平漢南端轉調津浦線的第20、28及2軍增強蚌埠地區防務,以防止我軍乘勝南下。困守現地的杜聿明集團殘部(約14萬人,傷亡累累,彈盡糧絕,零散外逃,小股投降者每日不絕)待援絕望,目前正依賴空投糧彈,力圖尋隙突竄。杜聿明集團正在調整部署,向我軍前沿陣地作偵察性攻擊。為了迅速全殲杜聿明集團殘部,決心就現地繼續包圍監視杜聿明集團,主力爭取七天(自本日起)休整,作充分戰鬥準備,迫使杜聿明向西突圍,預定誘其至永城、會亭集、夏邑、太平集、韓道口、薛家湖、孟集之間地區予以聚殲。”

命令明確了各部隊的任務:

第3縱隊立即在百善集、陳集、鐵佛寺地區集結待機。

第13縱隊於20日拂曉前進至永城西南以馬村橋為中心的地區集結待機。

魯中南縱隊於19日拂曉前進至永城接替兩廣縱隊(附本部警衛團)防務,負責控製該城,協同豫皖蘇軍區獨立旅堅決堵絕杜聿明集團向西南逃竄之路。

兩廣縱隊附本部警衛團(統歸曾生、雷經天指揮)交防魯中南縱隊後,即於20日拂曉前進至以會亭集為中心的地區,負責控製會亭集及其附近陣地,協同冀魯豫軍區三分區基幹團(該部控製夏邑城)及豫皖蘇獨立旅,堅決堵絕杜聿明集團向西或西南逃竄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