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珠》亦署“畏廬老人填詞”,載《婦女雜誌》第3卷第4至7號,民國六年(1917)四月五日、五月五日、六月五日、七月五日刊,國家圖書館藏。同年二月商務印書館出版單行本。1928年11月再版。張庚、黃菊盛主編《中國近代文學大係·戲劇集一》收有此劇。
《合浦珠》全劇共12出,寫福州寒士陳伯沄安貧樂道、為人忠厚,得到本埠南台富商王廷瑛器重,王廷瑛聘陳伯沄為自家布莊司賬(賬房)。因獨子王壽嫖賭吸毒,揮金如土,無法成器,王廷瑛臨終前將家產托付給陳伯沄。王廷瑛去世後,陳伯沄毫無侵吞他人巨額家財之心,而是苦口婆心,百般設法,開化引導,誘之向上,終使淪為乞丐的王壽浪子回頭,痛改前非。最後陳伯沄將王廷瑛臨終交付給他的王家財產盡數歸還王壽。
《合浦珠》關目與元人秦簡夫《東堂老勸破家子弟》雜劇相似,據說此劇有所諷喻。王廷瑛慧眼識人才,陳伯沄忠誠不欺人。作品通過對陳伯沄這一忠厚篤誠之士的描寫,表現了對傳統道德情操的認可和肯定,特別是對誠信忠義篤厚等內容的向往。這種道德觀念和表現方式在晚清民國時期滄桑巨變、傳統道德觀念和傳統文化遭受深刻衝擊的時代背景下,當有著鮮明的時代性和現實感。對時代風氣和傳統道德情操的關注和懷想,也反映了林紓在時代巨變之際思想意識的重要特征。
《蜀鵑啼》仍署“畏廬老人填詞”,載《小說月報》第8卷第4、5期,民國六年(1917)四月二十五日、五月二十五日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圖書資料室藏。同年二月商務印書館出版單行本。阿英《庚子事變文學集》收有此劇。全劇共20出,取材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變中發生的一件實事,即義和團事件中吳德瀟(字筱村,劇中人稱吳德繡)全家遇難事。劇中有末腳“連書字慰閭”上場,就是“林紓字畏廬”的諧音。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所藏三劇本皆為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十七年(1928)十一月再版本。
《蜀鵑啼》寫浙江西安縣(今衢縣)知縣吳德繡得省中嚴劄,命其誅殺郡中教士教民。吳德繡將文書壓下,抗檄不行,致使義和團憤怒,將其全家殺死。同官坐視不救,唯求自保,地痞從中挾嫌,借機報複。這一故事暴露了清政府對待義和團起義和教士教民的亦恨亦懼、又打又拉的政策和心理,揭露了晚清官場派係林立、爾虞我詐的社會現實,對官員庸碌、地痞橫行的時代風氣也多有披露。此劇與其他作家的同類作品一道,反映了清末民初傳奇雜劇創作中比較明顯的紀實作風。
蜀中名士吳德瀟及其家人在庚子事變中的遭遇當時影響很大,作者是吳德瀟的摯友。林紓《畏廬文集》中有《紀西安知縣吳公德瀟全家被難事》一文記其事,黃遵憲《人境廬詩草》卷10《三哀詩》之2《哀吳季清明府》亦寫此事,寫此事者還有署名傷心人的小說《鑄錯記》等。反映庚子事變的戲劇作品,以阿英《庚子事變文學集》所收義和團事件題材劇作最詳備。林紓《蜀鵑啼》傳奇反映了士紳對庚子事變的基本態度,即“擁教反團”(反對義和團的反洋教運動),政治傾向性很明確。
對於林紓劇作的藝術性,評論界向來給予很高評價,認為其積極進行藝術革新,取得了較高的藝術成就。但也批評其劇作的“無旦角”之弊。此說的流傳係沿襲鄭振鐸、楊世驥等人舊說。1924年,鄭振鐸寫了《林琴南先生》一文,其中指出:
他的傳奇也很可使我們注意。所謂“傳奇”向來都是敘戀愛的,敘“悲歡離合”之刻板式的故事的——隻有極少數是例外——林琴南的傳奇則完全不是敘述這些事的;他的《蜀鵑啼傳奇》敘杭州拳亂時吳德繡殉難的事,他的《天妃廟傳奇》敘謝讓遣戍的事,他的《合浦珠傳奇》敘陳伯沄推產還原主的事。舊的傳奇,必不能無“旦”,第一出必敘“生”,第二出必敘“旦”,他的三種傳奇則絕未一見旦角;舊的傳奇必有40出或50出,他的傳奇則至多不過20出,少則隻有10出;他可算是一個能大膽的打破傳統的規律的人。
楊世驥指出:“就體式言,舊的傳奇必不能無‘旦’,而林紓的這三種傳奇都沒有一個旦角,且音乖律違的地方極多,我們可知它也是改途易轍的作品了。”寒光《林琴南》中亦持相同觀點。時至今日,亦有多人持此觀點,如韓洪舉所著《林譯小說研究——兼論林紓自撰小說與傳奇》。
其實,認真閱讀此三劇會發現,劇中是有旦角的。而鄭振鐸、楊世驥、寒光等3位論者均以為林紓3種傳奇並無一個旦角出現,則與事實情況不符,是相當明顯的共同失誤。上已言及,《天妃廟》第9出《憶外》就幾乎全是以旦為主的旦角戲。又如《合浦珠》第4出《別母》,由老旦扮陳伯沄之妻謝氏,與其子王壽進行對話。孫彩虹《林紓三部傳奇研究與校訂》一文對此亦有論述。
當然,林紓三部劇作的藝術性確實是值得肯定的,如劇作的節奏感強,高潮迭起;人物鮮活,有現實感;唱詞精致,富有個性化設計等。韓洪舉認為,林紓“注重借鑒外國小說和戲劇擅長刻畫人物心理的藝術技巧。如果我們把林紓之前的傳奇稱為‘情節劇’的話,那麼林紓的傳奇則可以稱為‘心理劇’,這在我國戲劇史上是個了不起的貢獻”。
寒光更在所撰《林琴南》一文中指出這三種傳奇是“林氏一種完美的文藝物”,認為林紓“簡直是中國傳奇的壓陣大將,幹幹淨淨的把住陣腳而收軍回營”。寒光還曾進一步分析林紓傳奇作品的獨創價值,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