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複在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上開創了一個新紀元。它提出的“天道變化,不主故常”、“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敗,弱肉強食”、“以人持天、與天爭勝”等觀點,不僅震撼了當時的思想界,而且為國人帶來了新的資產階級世界觀和人生觀,看到了西方還有比中國先進得多的學術思想和理論學說,大大拓寬了人的眼界。在思想界中影響之深廣是罕見的,所接受的主動性和速度之快是史無前例的。隨後,西方的哲學、政治、社會、經濟、曆史、文學、新聞等人文科學著作被源源不斷地引進,改變了西學東漸過程中重理工輕人文的傾向,使得西學東漸有了明確的內容,不僅激勵中華民族奮發圖強、啟蒙了人們的思想,為中國人救亡國存提供了理論武器。
二、嚴複社會變革思想的當代意義
(一)嚴複的社會變革思想,激勵後人為國家的興亡而奮鬥
嚴複在去世前曾留下了3個遺囑:中國必不亡,舊法可損益,必不可叛;新知無盡,真理無窮,人生一世,宜勵業益智;兩害相權,己輕、群重。嚴複一生都在牽掛著祖國的命運與前途,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隻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為了國家民族的振興發展,每個人都要為之努力奮鬥。嚴複社會變革思想對後人起著一種示範作用,也啟蒙教育了許多中國人,特別是有誌的青年。
台灣著名學者李敖在《嚴複之孫在台灣——我最難忘的一位老師》一文中寫道:“我總覺得嚴氏一門,正是中國現代史上最好的家傳資料。第一代嚴複,身逢帝製不絕,誌在引進新潮,齎誌以沒了;第二代嚴琥,身逢新舊交替,誌在富國強兵,家破人亡了;第三代嚴僑,身逢國共鬥爭,誌在建國大業,自己報廢了;第四代嚴正,身逢國民黨在台灣通吃,誌在經濟掛帥,埋頭做白領階層了。嚴氏家傳的橫剖,豈不正是中國現代史的縮影?”
嚴複及其後人的行為活動體現出了一個偉大社會變革者的情懷,其後代也深受父輩的影響,積極實踐著嚴複一生變革圖強的理念,這正是參與、協作、奉獻的船政社會變革思想的具體體現。
(二)嚴複的社會變革思想,對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向西方尋找真理過程中,嚴複是由感性到理性、具體到抽象、形式到內容、現象到本質這條“天路曆程”中不斷上升的一個典範。嚴複開創了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上的新紀元,使廣大的中國知識分子第一次真正打開了眼界,看到了知識的廣闊前景,使中國近代的先進人士踏上了向西方尋求真理的新征程。
嚴複呼籲廢八股、興西學,將人才培養與自強救國相結合;主張教育應培養智力德三者兼備的人才,以民智、民力、民德作為衡量人才的三大要素;提倡人才培養應該以體育為本,德育為基,西學為主;認為應將“治學”與“治事”人才相分離,發揮各類人才各自的專長;同時,嚴複還提倡普及教育、實施實業教育以提高人才的素質。他認為中國今日自救之術,當以實業教育為最急,救國之道,皆不若實業之有明效。“惟此乃有救貧之實功,而國之利源,乃有以日開,而人人有自食其力之能事。”
嚴複把人才培養、進化論與素質教育相結合起來,改變了落後的傳統人才培養觀,促進了中國教育的近代化,提高了國人的思想素質。嚴複重視科教與人才培養的思想對於我們今天的教育改革與中西文化交流,特別是為海西經濟區建設培養急需的各式人才仍然具有借鑒意義。
(三)弘揚嚴複的社會變革思想,對發揮福州在海西建設中的樞紐作用,也具有重要作用
嚴複是福州獨有的地域名人,研究嚴複與閩都文化的關係,弘揚嚴複的社會變革思想,塑造閩都文化品牌、提高福州知名度,促進閩都文化建設、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為福州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為社會變革精英的傑出代表,嚴複積極開拓創新,在教育理念上堅持與時俱進,采用新式教育體製,促進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使閩都文化散發出獨特的光芒與魅力。研究嚴複與閩都文化的內在聯係,將為福州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文化條件和輿論氛圍,更好地發揮福州在海西建設中的中心樞紐作用。
〔作者簡介〕蘇振芳,福建師範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