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振芳
誕生於福州並從福州走向世界的嚴複,是我國近代史上的一位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譯家。是有係統有理論地將西方的先進思想文化介紹到中國的第一人。他闡述的“物競天擇,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的社會變革思想至今還在激勵著人們,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永恒真理。
一、嚴複的社會變革思想的主要表現
(一)嚴複把進化論介紹到中國,並結合具體實際進行改造和運用,成為一種觀察自然和社會的新的認識方法
嚴複的社會變革思想集中體現在他翻譯的《天演論》這部著作中。《天演論》是嚴複翻譯的英國科學家赫胥黎《進化論與倫理學》一書的節譯本。原著的基本內容是宣傳達爾文“物競天擇”的進化論和“適者生存”的生存鬥爭學說。嚴複取名《天演論》,也是要係統地介紹和宣傳“優勝劣敗”的自然演化的進化論思想。《天演論》功績不僅在於首次向國人介紹了達爾文的進化思想和演變規律,而且闡述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必然性,揭示了國家落後就要挨打的定律,激發人們救亡圖存、變法維新的新觀念,向世人敲響了國家危亡的警鍾,成為近代中國資產階級改良政治和社會革命的先導。
嚴複認為,社會猶如生物有機體,“物競天擇”是人類保存自己的必要條件。中國要避免亡國滅種,隻有遵循“適者生存”的規律,順應社會發展潮流,進行社會變革。社會變革的前提是要向西方學習,不僅要學習西方的物質文明,更重要的要學習西方的政治和社會製度。西方文明的基礎是“自由為體,民主為用”,即自由是西方社會的實質,民主隻是自由在政治上的表現。個人自由和自由競爭是社會存在的必要條件,社會進化最終要歸結為個人的自強。因此,中國必須變革才能實現自由與民主。嚴複以其獨特的評述方式,係統地介紹了社會進化論思想,成為近代中國傳授新文化的第一人。嚴複之所以要以著譯的方式來介紹赫胥黎的著作,有3個目的:一是在於能夠方便人們的理解接受。當時國人對接受西方的理論和學說還存在一定的語言和思維的差異,因此需要做一些必要的變動和改造。二是為了打破國人的一種偏見,嚴複認為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著譯,可以使國人了解到,西學也有深邃精密的形而上學。三是根據當時的實際,推崇一種持久的社會變革思想。嚴複的《天演論》是在洋務派“體用之學”已日漸喪失對社會變革的推動力的時候,提出一種真正具有持久的社會變革推動力的思想,它讓人們從“物競天擇”的天演論中確立人的行為準則,並以樂觀主義的人類持久進步的信仰對幾代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就是說,嚴複在著譯中,注意結合中國實際,而不是照抄照搬,更不同於這時已初露端倪的“全盤西化論”的幼稚症。嚴複是為救亡自強而向西方學習的先進分子的代表,成為近代中國傳播先進文化的第一人。
嚴複的社會變革思想及其當代意義
嚴譯《天演論》在宣傳進化論時也傳播機械力學、實證論、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識等哲學思維方式,這種用進化論的思維方式來觀察思考自然尤其是觀察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是一種以近代科學為基礎的全新的認識論,使得人們的世界觀開始跳出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的思維方式,進入了近代哲學思維階段。有人認為,嚴複在《天演論》中闡述的進化論思想,是“對舊哲學的突破,成為從封建主義舊哲學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橋梁”,“成為從變易史觀發展到唯物觀的重要中間環節”,顯然,這種評價是實事求是的,一點也不過分。
嚴複把進化論介紹到中國,使得西學的傳播有了明確的思想內容。鴉片戰爭後,中國人開始認識到西方的船堅炮利,在西學東漸中引入兵法工藝這類應用科學成為主要方向,其譯著不在少數。但在人文科學和社會思想方麵的著作還鮮被翻譯傳播。甲午戰敗使得精通西學的嚴複認識到西學命脈在於“於學術則黜偽而崇真,於刑政則屈私以為公”。嚴譯《天演論》在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上開創了一個新紀元,它提出的“天道變化,不主故常”、“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敗,弱肉強食”、“以人持天、與天爭勝”等觀點,不僅震撼了當時的思想界,而且為國人帶來了新的資產階級世界觀和人生觀,看到了西方還有比中國先進得多的學術思想和理論學說,大大拓寬了人的眼界。在思想界中影響之深廣是罕見的,所接受的主動性和速度之快是史無前例的。隨後,西方的哲學、政治、社會、經濟、曆史、文學、新聞等人文科學著作被源源不斷地引進,改變了西學東漸過程中重理工輕人文的傾向,使得西學東漸有了明確的內容,不僅激勵中華民族奮發圖強、啟蒙了人們的思想,為中國人救亡圖存提供了理論武器。
(二)提出“鼓民力、開民智和新民德”的社會教育思想,比較係統地提出了培養年青一代的基本教育內容
嚴複對舊的科舉製度深惡痛絕,認為以“八股取士”有“錮智慧、壞心術、滋遊手”三大弊端。嚴複認為必須“廢除八股,大講西學”,以“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的社會教育思想來提高國民的素質,這是事關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人類未來的百年大計。嚴複認為,一個國家的強大決定於3個基本條件:“一曰血氣體力之強,二曰聰明智慮之強,三曰德行仁義之強。”在嚴複看來,中國未來的年青一代必須具備這3個條件,才能為國家的富強貢獻力量。嚴複所提出的這3個條件,對中國教育的最大貢獻,就是第一次在中國比較係統地提出了資產階級培養年青一代的基本教育內容(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有重大的曆史進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