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騅隻係垂楊岸,何處西南待好風——這兩句是說:那意中人將馬拴在長滿楊柳的岸邊,離我並不遙遠。什麼時候才能有從西南吹來的好風,把我送到那兒與他相會呢?斑騅(zhuī):黑白色相間的馬,此指意中男子騎的馬。西南風:此指與意中人相會的憑借物。曹植《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此句化用其意。
夜縫羅帳,密針密線。往日意外相逢的情形又一幕一幕地呈現在眼前。“羞難掩”、“語未通”,把少女初戀心理把握得恰到好處。轉眼間,又是石榴花紅的季節。多少個寂寞孤獨的長夜,燈燭燃盡,心愛的人兒,你究竟在哪裏呢?焦急盼望之中,牽動著少女的情懷。轉念一想,思念的人並不遙遠,不就在係馬的楊柳岸邊嗎?少女多麼希望平地而起一陣西南風,把自己吹入思念之人的懷抱。
無題
這是首愛情詩,寫作年代不詳。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這兩句是說:起初,相會已經非常困難,如今離別就在眼前,更覺得難舍難分。更何況,此時正是春風無力、百花凋殘的暮春時節呀。東風:此指春風。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兩句是說:我悠長的思念就像春蠶吐出的絲一樣,到死才會完結;我無盡的離愁,就像蠟炬滴下的燭淚一樣,蠟芯成灰後才會枯幹。絲:雙關語,諧“思”。蠟炬:蠟燭。淚:指蠟燭點燃後滴下的燭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這兩句是說:清晨時,取鏡自照,隻恐怕雲鬢已改,青春不再;夜晚吟詩,應感到月光如水般孤寂清冷。雲鬢:指女子濃密如雲的頭發。這裏借指青春年華。寒:清冷。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這兩句是說:蓬萊仙山離這裏大概沒有多遠吧?青鳥啊,請為我們頻送消息,互致別情吧。蓬山:海中仙山,即蓬萊山。這裏喻所思念的女子的住所。青鳥:神話中西王母的神鳥,能傳遞信息,後人因以青鳥代稱使者。探看(kān):探望。
首句直抒胸臆,直言離別之苦。次句以風中花殘之景對首句補充,以托襯離情別緒,強調離別給雙方造成的心理重負。三四句言悠長的相思和離人之淚。“絲”諧“思”,燭“淚”對離人之“淚”,以表達至死不渝的堅貞和無盡的哀傷,並進一步渲染留下相思之恨的意境。五六句宕開一筆,不言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是設想對方的處境,以“雲鬢改”、“月光寒”,反筆曲折地表達至深的情意。結處翻作寬慰語自解,希望青鳥傳書蓬山,代為探望致意,向愛人剖白心跡。全詩情感熾烈而纏綿,相思與離恨經詩人攝取物象緩緩道來後,其情感深沉而蘊藉。
無題四首(選二)
《無題四首》包括七律兩首,五律、七古各一首,此選兩首七律。前一首七律寫一男子對所愛女子的思念,後一首七律寫一深閨女子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和幻滅後的苦痛。
其一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鍾。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鍾——這兩句是說:當初,相約來此已經純屬空談,一去之後便無蹤無影。夜來夢醒,月斜樓閣,遠處傳來淒清的曉鍾聲。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這兩句是說:因為遠別而夢中哭啼,醒來後,急切地提筆寫信以傳達思念之情,匆忙中連墨都未磨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這兩句是說:殘夜的燭光照在用金線繡成的帷帳上,帷帳上的翡翠鳥處於半明半暗之中。蘭麝的芳香氣味,透過繡有芙蓉的被褥輕輕地向外散發。蠟照:燭光。半籠:燭光暗淡,照不到帷帳的上部,故稱“半籠”。籠,罩。此指燭光照亮的範圍。金翡翠:指用金線繡成翡翠鳥圖案的帷帳。麝(shè)熏:古代富貴人家常用麝香、沉香等名貴香料熏蒸被褥衣物。這裏指麝香的芬芳氣味。繡芙蓉:繡有芙蓉圖案的被褥。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這兩句是說:當年,劉郎為遠離蓬山而悵恨不已,沒想到,今天我與相愛的人已遠隔萬重蓬山呢!劉郎:指東漢時的劉晨。傳說他與阮肇入天台山采藥,遇仙女,留居半年。回家後,子孫已有七世。後重入天台訪仙女,已找不到了。一說劉郎指漢武帝,武帝曾派人入海至蓬萊山求仙。蓬山:指蓬萊山,海中的仙山。
遠別相思,夜不成寐;魂夢縈繞,給詩人留下無以名狀的悵恨。首聯徒言期約已成“空言”,月斜高樓,隻留下一片空寂。頷聯寫夢醒之後的思念之情,“墨未濃”三字傳神,極為真切地傳達了詩人悠長而又濃烈的相思之情。頸聯宕開一筆,寫室內之物,睹物思人,“金翡翠”、“繡芙蓉”越發令人不能相持。尾聯突出“遠”字,悵恨無限,追慕難求,那可望不可及給人以渺茫之感。詩似別有懷抱,故有人說這是首政治詩,詩人是在以愛情作穴,抒寫政治上不遇的浩歎。
其二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這兩句是說:東風颯颯,送來了迷濛的細雨,芙蓉塘外,響起了輕輕的雷聲。芙蓉塘:荷塘。古詩中常以此為男女相會和傳情的地點。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這兩句是說:盡管是重門深鎖,她燒香的時候還是要啟門而入的呀;水井上的玉虎轆轤牽著長長的繩子,原來,她已經汲水回來。金蟾:指香爐蓋上的裝飾品。蟾,蛤蟆。齧(niè):咬。鎖:指香爐的鼻鈕,可以開閉,以便放入香料。玉虎:指用玉石裝飾的虎狀轆轤。絲:指井索。這兩句寫女子孤寂而單調的生活:打開香爐鼻鈕添放香料,轉動轆轤汲水回屋。句中“香”、“絲”諧“相思”。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這兩句是說:賈家的少女在門簾的後麵窺視那年少英俊的韓壽;甄妃深情地自薦枕席,是因為愛重曹植的文學才華。賈氏窺簾:西晉賈充的女兒有一次在門簾後窺見她父親的僚屬韓壽,因傾慕韓壽年少英俊,遂與他私通。後來被賈充發覺,遂將她嫁給韓壽。韓掾(yuàn):指韓壽,韓壽曾為賈充掾屬。掾,屬官的通稱。宓(fú)妃留枕:傳說伏羲氏之女宓妃溺死於洛水,成為洛水女神。這裏指曹丕的皇後甄氏。據《文選·洛神賦》李善注:魏東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為妃,曹操卻把她嫁給曹丕。甄氏死後,曹丕將她的遺物玉縷金帶枕送給曹植。曹植離京經洛水,夢見甄後對他說:“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嫁時物,前與五官中郎將(指曹丕),今與君王。”曹植感其事撰寫了《感甄賦》,後來,魏明帝將其改名為《洛神賦》。留枕:即薦枕,薦枕席,言歡情交集。有侍寢、求親昵之意。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這兩句是說:相思之情千萬不要同春花爭榮競發,要知道寸寸相思都化成了寸寸灰燼。春心:指相思之情。
首聯以“細雨”、“輕雷”描繪了一幅淒迷的畫麵,以“芙蓉塘”暗示與愛情的關係。頷聯以女子孤寂單調的生活牽動情思,用諧音手法力求深曲,同時將戶外景物轉入庭院深深的環境。頸聯以賈氏、宓妃的故事傳達生與死對愛情的不懈追求,隱約透露出女子對愛人的思念,並以韓壽、曹植暗示所愛的人年少多才。尾聯破解三聯之勢,將內心的鬱結凸現出來,在貌似絕望中迸發出火樣的“春心”,表達對愛情不懈追求的意願。此詩把失意的愛情寫得如此濃烈,結合詩人的身世之感來看,就難怪有人說其中隱有政治寄托了。
天津西望
寫作年代不詳。安祿山發動叛亂以後,唐王朝基本上廢止了“東幸”洛陽的製度。天津:指天津橋,是由長安到東都洛陽的必經之地,在河南縣(今河南洛陽部分地區)北,位於宮苑之東,故稱“西望”。
虜馬崩騰忽一狂,翠華無日到東方。
天津西望腸真斷,滿眼秋波出苑牆。
虜馬崩騰忽一狂,翠華無日到東方——這兩句是說:安祿山的兵馬突然間狂亂奔騰以後,皇帝就再也沒有臨幸東都洛陽了。虜馬:指安祿山的兵馬。崩騰:奔騰,沸騰。翠華:皇帝儀仗中一種用翠鳥羽毛作裝飾的旗。此指唐皇出遊。
天津西望腸真斷,滿眼秋波出苑牆——這兩句是說:佇立在天津橋上西望,令人肝腸寸斷,滿眼所見,隻有圍繞宮苑圍牆的蕭瑟秋水。秋波:秋水。苑牆:宮苑的圍牆。此指上陽宮,上陽宮在天津橋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