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發展成果與人民共享。文藝創作要體現以人為本思想,就是既要在作品中表現人的尊嚴和偉大、刻畫人的豐富性和複雜性,又要在心裏裝著廣大讀者和觀眾,創作出他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為他們提供高質量的精神食糧。文藝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新風、塑造美好心靈、培育良好道德風尚、謳歌真善美、鞭撻假惡醜等方麵,擔負著重要責任使命。但是,在近年來的文藝創作中,有個別人摒棄文藝反映時代主題、不顧社會道德責任,宣揚色情、暴力、低級趣味、病態人生等不健康的做法,對社會產生不可忽視的負麵影響。對此,我們應通過嚴肅的批評和正確的引導,以期在文藝界樹立良好的創作風氣。

所謂經典作品,就應當是不僅僅具有跨越時代的永恒性,還應有跨越民族和國家的廣泛性;不僅能受到當代讀者和觀眾的歡迎,而且在後代、在異國他鄉同樣產生深遠而積極的影響。這類經典作品的產生,首先是作家、藝術家潛心刻苦創作的結晶。曹雪芹寫《紅樓夢》曾“披閱十載、增刪五次”賈島更是發出“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感歎,他們在創作上精益求精,因而其作品曆久彌新,這與時下一些文藝家令人咋舌的創作速度及其作品被人們遺忘的速度相比,實有天壤之別。此外,經典名著具有很強的藝術個性和原創性的,而現今的文藝創作在寫什麼怎麼寫的關鍵上,時常一窩蜂地往某一條或幾條道上擠,紮堆模仿成了家常飯。有的優秀文藝家的作品因開拓某種題材和形式引起轟動,於是一些人不是趨之若鶩、紛紛效仿就是改頭換麵、如法炮製。如官場小說或警察偵探電視劇走紅,隨之一批批類似的文藝作品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舉不勝舉,充斥著影視屏幕和演出市場,真乃不厭其煩!

筆者認為,某類題材或某種生活經驗,隻有熟悉、真正紮根沃土實踐的文藝家才能生動深入的表現出來,否者照搬照套,必是東拚西湊,落入模仿和重複的窠臼,何談藝術的創新與個性?總而言之,用科學發展觀來考察當前文藝創作現象,著力化解和糾正這些矛盾及問題,是擺在我們廣大文藝家和文藝工作者麵前的一項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也是文藝界將科學發展觀落實到創業工作中的具體表現,值得我們大家認真對待並身體力行,以更好的推動文藝事業健康、繁榮、和諧發展。

要樹立文化創作的經典意識

閆鐵夫篇

家鄉情

我的家鄉敦化市地處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西部,位於全國十大名山之一長白山腳下、風景秀麗的雁鳴湖畔。別看它在中國地圖上很難找到,而且與我國一些著名的文化名城相比,可謂名不見經傳,但它卻是一痤曆史悠久、文化底蘊和內涵極其厚重的美麗小城,素有千年古都百年縣“敖東”古都之美譽。自改革開放以後,這座古老而又嶄新的文化名城,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革,煥發出勃勃生機、多彩多姿、引人入勝之風貌……

長白山既是一座豐富的自然資源寶庫,又是一座蘊涵豐厚的文化寶庫,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長白山文化是整個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一千年前,渤海國先立都於長白山下的牡丹江之頭,後遷都至牡丹江之尾,這江之頭當時即敖東古城,也就是如今的敦化市。這裏是長白山曆史、文化薈萃之地。公元698年,靺鞨族粟末部首領大祚榮在此建立渤海國,被唐玄宗封為渤海郡王,於是在白山黑水之間演繹了渤海國二百多年的曆史文化,留有東牟山城、渤海24塊石、貞惠公主墓等國家級文物景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計劃項目之一。敦化素有龍興之地一說,清代初年,它被封禁二百餘年,直到1881年才設立縣,定名為敦化。這封禁之製,是源於滿清皇室發祥地之故,因此,這裏留下了多彩多姿的滿族絢爛文化。透過曆史遺跡和唐書清史記載,渤海國曆史長達二百多年,幾乎與唐朝同世,極盛時期擁有東北東部、朝鮮北部、烏蘇裏江以東止於日本海的廣闊疆土,國內共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作為唐朝的蕃國,在東北曆史上書寫一段輝煌的篇章。敦化現在麵臨將渤海國遺址遺跡申報世界曆史文化名城,發展前景無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