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長白山依舊雄偉壯觀,牡丹江仍然潺潺東流,昔日旌旗飛揚的敖東古城的城南渤海國雖已沉默於這片沃土之下,但代之而起的城南郊六頂山下巍巍屹立著世界最大尼眾道場正覺寺,更令人刮目相看,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海內外遊客流連忘返,歎為觀止。這裏是北方佛教朝覲聖地,是由滿族後裔、旅美華人釋佛性法師集資興建於1990年,1994年竣工開放。從市區一條新修的板油大路直通六頂山上正覺寺,沿途景致煞是迷人:秋風中翻湧的金色稻浪,掛滿了火紅辣椒的菜農人家,道旁堆滿山珍野味的地攤……有著領略不盡的郊區情趣,浸潤在飄香果馨的空氣裏,心醉神怡。

六頂山上,青峰起伏,風光秀麗,大小山巒整整六座,其名蓋自此出。青山懷抱中有一汪碧池水庫,山光水色互為映襯,古渤海國之亡靈就葬在山上,留下一片陵寢,距今已千年之遙。正覺寺宏偉廟宇前臨碧水,背枕青山,殿分五重,它集古今中外廟宇建築之大成,隨山勢漸次升高,金碧輝煌;六法身千手千眼觀世音樟木雕像為世界僅存,已故前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欣然題書“正覺寺”、“大雄寶殿”匾額,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為牌樓題寫了“佛國新勝”、“巒波生輝”及梵文“正覺寺”匾額,正可謂“名人名筆名寺,佛性佛緣佛光”,真乃世上罕見之佛教文化之景觀、旅遊聖地之亮點。值得一提的是,敦化不愧為長白山下第一市,這裏鍾靈毓秀,地傑人靈,人稱“長白山生態綠色立體寶庫”,它既是充滿活力的生態旅遊景觀城,又是去往長白山、鏡泊湖最佳中轉城。近些年來,這裏的藝術家們發明創造了一種用刀“刮”油畫的獨特繪畫技術,並且日趨成熟、升華,成為當今文化藝術殿堂中的瑰寶,美術百花園中的奇葩,引起國內外文藝美術界、新聞界和收藏界的廣泛關注與讚賞。前不久在深圳市舉辦的畫展上,恰逢吳邦國委員長視察,他隻挑選了一幅作品買走,那就是敦化市刀畫研究會會長林寶君先生的刀畫作品《翠穀鳴泉》!這種嶄新獨特的美術文化現象,從敦化市正以星火燎原之勢迅速向全國普及蔓延。由於市委和政府高度重視,最近成立了敦化市刀畫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和中國刀畫研究會,全市刀畫創作者和生產者達1200多人,年生產作品6000多幅,產品遠銷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利潤100餘萬元,成為敦化的文化品牌。身為一名敦化人,我深為全國衛生城、生態園林城、先進文化和科技城、現代旅遊城和中國刀畫之鄉而自豪與驕傲!此外,久負盛名的雁鳴湖原本是城東郊鄉鎮的小山村,因著名作家張笑天早期的小說《雁鳴湖畔》而得此美名。這裏不但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而且是省生態濕地自然保護區,湖水清澈見底,魚類穿梭,碧波生輝;蓮花泡上紅綠相間,荷花競放,清香四溢,“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度假村、林湯、漁場風光旖旎,館舍亭台別具特色,一應俱全,令遊人樂不思蜀。此外,“雁鳴湖”牌的大米、納豆等係列食品名揚國內外,受到日本、韓國、美國的青睞和歡迎。至於其他文化景觀和自然勝地如珍珠門、老白山、大砬子那些古木參天、珠玉四濺、奇峰異石、峭壁山岩、美人鬆、白樺林、山杜鵑……數不勝數的一道道炫目亮麗的風景線,都無不顯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驚人魅力,讓你油然感歎這曆史文化名城的宏偉傑作!

啊,家鄉敦化,這座古老又嶄新的文化名城,如今已發展成為全省名列前三位的縣級經濟強市;這裏的民族文化、曆史文化和大眾文化交相輝映,生機盎然,奏響了一曲曲和諧繁榮、創新騰飛的時代最強音,書寫出一幅幅美麗動人,氣勢磅礴的壯觀畫卷,就像在這座城市興起的、全國獨樹一幟的美術新門類刀畫一樣,以它深厚而獨特的文化蘊涵,唱響神州大地,享譽祖國四方,走向世界經濟和文化大舞台!

啊,渤海古都敖東,現代新城敦化,我讚美你!我祝福你!

(發表於吉林日報、延邊日報2006年)

古都敖東敦化情

在離我的家鄉敦化市城區50公裏的雁鳴湖自然保護區,因其有廣闊的原生態濕地及仙境般的林木湖泊,吸引著千姿百態的候鳥爭相聚集棲息,倘若你身臨其境,必有超凡脫俗、飄飄欲仙之感!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正當飛花點翠、鶯歌燕舞、大地泛綠、萬物競秀、欣欣向榮的2007年之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吉林雁鳴湖省級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有關文件,這無疑是敦化經濟社會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延邊州、吉林省自然保護及旅遊業發展的一件盛事,它為國內外客商和遊人體驗生態平衡、回歸自然、觀賞風光提供了又一個新鮮而絕佳的境地。兩年前,我曾陪伴恩師、省文聯主席、著名作家張笑天先生到此一遊。因張笑天年輕時代曾在敦化一中當高中語文教師,“文革”時就在這裏體驗生活後寫成《雁鳴湖畔》長篇小說並拍成同名電影。其實,這裏原本是敦化市大山嘴子鎮小山村所在地,由於這裏農村麵貌日新月異,生態環境不斷優化,人文景觀日趨完美,勇於創新的敦化市領導班子為加速發展區域經濟、打造嶄新的城市形象及旅遊業品牌,決定將大山嘴子鎮更名為雁鳴湖鎮,經國務院批準於2003年正式命名,這也是因張笑天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雁鳴湖畔》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