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25天以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一家報紙在劉長春的到來洛杉機的第二天,登了一幅漫畫。當然,美國人不可能知道中國有個關羽。於是,他們就很隨便地畫了一個中國人形象,舉著一麵小旗,旗子上畫著一個大零蛋。這就是1932年第10屆奧運會上的中國人。在這屆奧運會上,劉長春在短跑預賽中名列第五,慘遭淘汰。事後,美國漫畫家在那張漫畫的旁邊清晰地寫道:隨著中國的劉長春在第10屆奧運會短跑預賽中被淘汰,整個中國都被淘汰了。
52年過後,曆史重複了一個地點,也給中國人一個機會。我不知道這究竟是一次巧合還是一次刻意安排?為什麼中國把奧運會“零的突破”選擇在洛杉磯呢?中國完全可以把實現奧運金牌“零的突破”放在莫斯科!但中國沒有這樣做!中國政府抵製了莫斯科。所有的西方人都以為中國是為蘇聯入侵阿富汗而響應了美國的抵製運動,錯了!在東方人的智慧麵前,西方人永遠幼稚得像一名無知的孩童。中國人之所以謹慎地選擇洛杉磯奧運會,是因為52年前美國漫畫家給了中國人的恥辱……
中國人要在這裏雪恥,因為飽經滄桑的中國需要雪恥。
中國人抓住了這個顯示自己的絕好機遇。15枚金牌,8枚銀牌和9枚銅牌的優異成績,終於讓傲慢的西方人,不得不平等地看待了我們,並開始預言我們和我們這個民族。
【背影資料之二】
一個偉大的形象:中國謙遜地抵達洛杉磯,勝利地離去。他們原預算獲6─8塊金牌,結果奪得15塊。
覺醒的巨人:盡管蘇聯等東歐國家的抵製對中國獲得32塊獎牌有利,但這15塊金牌、8塊銀牌和9塊銅牌是一個高質量係數。在奧林匹克史上,是自1952年蘇聯進入奧運會比賽以來在體育運動成績方麵最引人注目的一次亮相。1952年蘇聯奪得22塊金牌,但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奧運會的結構。現在中國參加比賽,預示著一個新的力量分配。
——西班牙《阿斯報》
中國人向未來跨出一大步,這是一個大飛躍。我可以預言:從現在起他們將成為奧運會強國之一,將被所有的國家算入世界體育強國之列。
——美國奧委會主席威廉·西蒙
這次奧運會對中國大陸、對台灣乃至全球的中國人而言,在心裏上和精神上都發生了曆史性的影響。由於中國運動員的傑出表現,在那短暫的一刹那,全球的中國人不分地域和政治色彩,都凝聚在“中國人”這個口號下,對於千千萬萬居住海外的人來說,沾了中國運動員的光彩,中國人一真享受了泱泱大國國民的滋味,在外國人中的地位一下子提高了不知多少。
——摘自《國際日報》
中國選手在洛杉磯奧運會上成為記者們最注視的對象,他們說:“中國運動員落落大方,相當開朗。”“當把鏡頭對準中國選手,他們都會微笑一下。”10億人口的中國,在不久的將來,將成為“亞洲的德國”,囊括獎牌。
中國在本屆大會上宣布:中國是亞洲體育界的首領。競技方麵大顯身手,申請2000年奧運會,都說明了這一點。
——日本《讀賣新聞》
毫無疑問。這都是一百年前列強們子孫的驚歎,我們愛聽。就像當年列強們愛聽我們驚歎他們的“船堅炮厲”一樣。今天的結局,當年的“洋務運動”的倡導們,絕沒有想到……
一個體育迷的話:
我至今記得那個讓人難以忘懷的夏天。那一年,我還是一名受教育的中學生,從老師從父輩們的嘴裏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做為一個中國人而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我至今記得所有獲得金牌選手的名字——許海峰、李寧、郎平等等,還有那個讓中國人傷心透了的朱建華。因為他們的名字,在一年以後決定我命運轉捩點的高考關頭,作為填空題的形式,出現在十分嚴肅的政治試卷上。雖然不多,但為我賺取了寶貴的一分,從而改變了我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假如沒有那一分,我還會不會成為一個體育迷?為他們的每一次成功而歡欣,為他們一次次失敗而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