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論著彙輯(十四)(2 / 3)

在治療方麵,前人創立了不少有效的治療方法,在辨證論治理論的指導下,在各科領域都形成了一整套的治療方法。然而,大多數是沿用傳統的療法,似感創新不足,不能滿足當前的客觀需要。對治療來說,貴在療效,要提高療效,必須在療法上有所創新,特別是對目前較為難治的疾病,如腫瘤、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艾滋病等疑難雜病,在治療上要有所突破。更何況,醫學上還有很多未知數,還有許多尚未被人們所認識的領域,新的病種也在不斷地產生。這就要求人們不能固守舊法,而要力求創新,才能使其有新的生命力。

(4)方藥方麵

前人創立了不少方劑,發掘了近萬種藥物,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人類征服疾病起了巨大的作用。這是一份無比偉大的財富。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治療效果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對於方和藥還須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在這一研究中有兩個值得注意的問題:一是方藥的療效重複問題。即某些方劑在運用時,往往都能取得較為顯著的療效,可是還有一些方劑用於同一性質的疾病,對於甲患者有效而可能對乙患者無效,這就是療效能否經得起重複的問題。當然,我們不要求同一疾病用同一方劑都能取得完全相同的療效,但至少應有一個使用規律可尋,做到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二是如何研究中藥的問題。自然界的藥物品種繁多,有許多還未被發現或未被完全發現其作用。所以還要大力繼續發掘,特別對那些治療某些病證有肯定作用的藥物更要重視對其療效機製和有效成分的研究。對中藥的研究還要重視炮製問題。傳統的中藥炮製工藝非常講究,如柴胡用醋炒可加強舒肝之力;半夏用薑汁製,不僅能止嘔,還能減少其毒性;白術用土炒則更有助於補土健脾;黃柏用鹽水炒,可引經入腎清泄虛熱等。如能認真做好藥物的炮製,必有利於增強藥物的療效,但其中的道理還應進行深入研究。另外,目前在中藥裏,偽劣藥材充斥市場,這不僅影響療效,而且直接危害人的身體健康。對這一問題也應嚴肅對待,加強管理,有關管理部門要將其作為關係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大事來抓。

2.中醫藥學應重視汲取現代科技以充實提高

中醫藥學是數千年來逐步形成的自成體係的一門自然科學,有其獨特的長處,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自身要發展提高。而其自身發展提高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在於能否很好地汲取現代科技理論和知識,特別是與現代醫學密切地結合起來,從而能對中醫藥學的提高發揮重大的作用。但有一點應明確,中醫藥學汲取現代科技知識,不是拋棄傳統的東西,而是為了更好地提高中醫藥學,使其更完備,更體現現代科技發展的最新水平,從而更能發揮作用。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

(1)加強病因病理研究

上麵已談及,中醫學認識病因是建立在辨證求因、審因論治的基礎之上的,是一種邏輯推理的說理方法,這種方法能執簡馭繁地指導臨床,有其一定的科學性和優越性。不過,它是一種以宏觀認識為主的診治方法,往往帶有假設說理,而不能完全揭示疾病的實質,所以對疾病的認識有其不夠深刻之處,有時,這種認識就顯得有所不足。現在對疾病的認識則應把宏觀認識與微觀認識結合起來,一定要找出疾病之本質所在。如對某種疾病,應了解其病因是什麼,病理變化的過程如何,其預後又怎樣等等,也就是對疾病應有一個全麵的認識,對疾病不僅要知道其有哪些現象,而且還要知道其內在變化。而中醫學對疾病的認識就多停留在疾病的表麵現象,對其本質的變化則不甚了了,所以說理欠清,抽象概念較多,經不起連續問幾個為什麼。這固然與中西醫的理論體係不同有關,但這種現象應該要有改變,不能讓中醫學始終停留在樸素的說理水平。所以應借助現代生物學特別是現代醫學對人體和疾病所掌握的知識,將其充實到中醫學之中來,使中醫學的理論有一個質的提高。

(2)加強診斷疾病的能力

中醫診斷疾病側重在感官所能收集到的資料方麵,如對望聞問切的綜合運用、八綱的綜合分析,然後得出一個證或病的概念。傳統的診治方法不外於此。運用這一方法確實能指導臨床用藥,在這方麵也總結出不少的經驗。但這畢竟還停留在感性的、樸素的認識水平之上,與目前臨床、科研以及廣大群眾所要求的還有很大的差距。在這一方麵要有所提高,就必須把現代科技及現代醫學知識和手段,包括實驗室、X線攝片、CT檢查等及各種科技方法盡可能地引進來,加以利用,真正做到探微索隱,對疾病有一個完整的、深入的、理性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