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體分流術和門奇斷流術何者效果更隹,應根據患者血流動力學狀態來選擇。脾髒有“主動性”充血,即脾動脈血流量超過脾靜脈血流量,表示脾靜脈供應門靜脈血流的比例增加,而脾胃側支的代償分流不充分,局部有出血的可能,以行寄斷流術為宜。相反,如脾動脈血流低於脾靜脈血流,說明脾靜脈有逆流,側支代償已較充分,施行門體分流術較合適。目前尚無大宗病例的實踐。
大量的臨床資料表明,肝外門靜脈梗阻治療效果最好,肝內門靜脈梗阻即竇前梗粗效果亦可,而肝內肝靜脈梗阻即竇後梗阻效果最差。這些結果提示,人們可以在門靜脈高壓症的諸多問題中,找出一個最突出的影響療效的因素,即梗阻的部位,是竇前梗阻,還是竇後梗阻。這個概念應用於臨床簡單易懂,實用性強。
門脈高壓症病人因門靜脈在不同部位梗阻引起門脈壓升高,門靜脈與體靜脈間的側支循環發達形成靜脈曲張,以食管下端與胃底的靜脈曲張在胳床上更有意義。因曲張靜脈的破裂將引起大出遍往往造成苑亡,也是臨床治療的重點。但造成門靜脈高壓症的病因所引起的肝髒結構改變和門脈梗阻的部位更為重要,所有消化係統的靜脈除食管以上部分外均彙合進入肝髒,門靜脈係由腸係膜土靜脈和擲爵脈彙合而成,以後分為左、右兩支與肝動脈並行進入肝腔。在肝內兩者又逐漸分支最後變成細小分支共聞進火肝小味的肝竇,在肝竇進標複雜的生化改變最後經小神中心靜脈彙舍成肝靜脈進入下腔靜脈。
過去單純按阻塞部位的肝前、肝內和肝後分類改為按病因及阻塞薄位分類,共六種:①竇前肝外門脈梗組,以先天性為代表。②竇前肝內門脈梗阻,以血吸蟲病為代表。③竇性梗阻,以急性肝炎為代表,但因係一過性的對門脈高壓症,故無重要意義。④竇後肝內肝靜脈梗阻,以肝炎後或壞死後肝硬化為代表。⑤竇後肝外肝靜脈梗組,即綜合征為代表;⑥高血流門靜脈高壓症。這樣的分類比過去簡單的三種分類更具有描述性。
大多數的血吸蟲病引起的陽脈高壓症為肝內門脈梗駔,分流術效果較好,分流術後雖然降低了門脈的向肝血量,但由於肝小葉無破壞,肝流出道無組礙,這種竇前梗阻基本上不存在肝動脈血經動靜脈交通支向門靜脈逆流,代償的肝動脈血液仍能維持肝組織的營養。肝內肝靜脈梗阻在我國多為壞死後肝硬化和一部分血吸蟲病引起。此時因肝細胞被壞由肝小葉周圍向小葉中心有纖維條生長,嚴重者肝小葉完全破裂形成假小葉,不僅壓迫肝竇並壓迫小葉中心靜脈和肝靜脈的分支。這種竇後梗阻因肝流出道已經受阻,不同程度的肝動脈向門靜脈的逆流已經存在,肝血流量已經降低,此時如做分流術則因肝流出遒受阻,動靜脈短路開放,代償的肝動脈血液由此大量經分流術的吻合口進入體靜脈,等於整個肝髒變成一個大的動靜脈瘺,肝組織的營養進一步受損易引起肝衰,故效果不佳此類病人做分流術後雖遠期再出血降低了,但發生肝衰的機會增大了,遠期生存率反而低於對照組。對此類竇後梗組的病人如施行斷流術當可減少肝血液供給的損失,對其中術前檢查們脈血流正常者尚可考慮分流術,
三、估計手術效果和預後
門靜脈高壓症患者手術的預後取袂於手術防止出;血的效果和患者的肝功鶬代償情況。食管造影和內鏡檢查均可查接觀察食管曲張靜脈減輕或消失的情況而估計手術效果。選擇性動脈造影和可了解分流術的吻合口通暢情況,確定是否建立和維持有效的分流。血流動力學檢測可以了解門靜脈的血流方向和血流量,如能保持向肝血流量,顯然對肝髒有利。目前已知門奇斷流術並不能繒加向肝血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