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外科治療學總論(2 / 3)

四、外科手術適應證及預防性手術評價

門靜脈高壓症患者已伴有食管靜脈曲張或脾腫大,但尚未發生過出血,亦無明顯脾亢表現者,是否應作某,手術以預防其發生,到目前尚有爭議。一般為,這類病人僅有約30%的機會將來可能發生出血,出血的機會與門脈壓的高低亦不一定成正比,因而對有食管靜脈曲張現象者一律作預防性手術是不必要的。而且不論是作預防性的斷流術或分流術,時間一長作分流術的吻合口有可能被血栓堵塞,作斷流術後亦可能又有新的側支循環生成,過早地做預防性手術是徒勞無益,因眺嚴箱掌握外科手術適應證確屬必要。選擇手術適應證的參考指標如下。

1.靜脈曲張程度

臨床上,對每一例門脈高壓患者必須常規施行胥鏡檢查,並詳細觀察記錄靜脈曲張的部位、形態、內徑、色澤以及是否伴有食管黏膜糜爛、有無胃十二指腸黏膜糜爛、潰瘍、岀血等。如果靜脈曲張病變部位高達氣管分叉以上,內徑呈串珠狀或結節狀,尤其是有紅色征(紅色條紋狀斑塊、櫻桃紅斑塊、血腫樣斑塊等),無疑是手術指征。多次胃鏡檢查有食管黏膜糜爛,且經內科治療黏膜不、修複者也應作為手術指征。伴有胃十二指腸潰瘍或廣泛糜爛出血者不宜作斷流手術。度以下靜脈曲張,無明顯脾冗或門脈壓未超過警戒線者不宜手術治療。

2.脾髒大小及脾亢程度

門脈高壓手術治療的目的除控和預防出血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解除脾亢。對脾髒明顯腫大,並伴有血小板顯著減少有出血傾向,白細胞明顯減少有招致耱染的危險,慢性中重度貧血而並非胃黏膜出血所致者,可考處手術治療,尤其是病人有I度以上靜脈曲張者,應以手術為首選。

3.上消化道出血

頻度及險性短期內反複出血和/或胃鏡下有明顯紅色征或重度靜脈曲張伴食管黏膜糜爛經久不愈者,出血或再出血的危險性極大,隻要肝功能狀態允許均應積極爭取手術治療。

4.門脈及食管靜脈壓力

曲張靜脈破裂出血的最主要相關因素是間脈壓力。對於不具備上述適應證,靜脈曲張I度以上者應行門脈壓、肝靜脈楔壓或食管靜脈壓測定,應嚴密觀察,並考慮行預防性手術。

五、肝硬化病因

血吸蟲性肝硬化手術指征可適當放寬。酒精性肝硬化,務必戒酒使酒精性肝炎修複後再施行手術。肝炎後肝硬化手術指征應從嚴掌握。

第二節 門脈高壓症的血液動力學研究在臨床的實際應用

一、預測血流

門靜脈壓力和出血有密切關係,壓力低時很少發生出血。目前尚缺乏體外無損傷、簡便而又準確的測量門靜脈壓的方法。由於壓力取決於阻力和血流量,采用可以測算出血流量和-力,如血流量和或阻力明顯增加則出血的評能性大;另一指標是胃左靜脈的顯影,如顯示粗大的胃左靜脈,則說明這個最具危險性的側支所屬的食管下端和胃底靜脈出血的機會較大。還有一指標是有無逆流。門靜脈逆流表示側支自發性分流的減圧後果,是門靜脈血流遇到高阻力後代償機製的表現。

二、選擇術式

預防性手術評價的討論多是基於有肝硬化的門脈高壓症,可視為狹義上的門脈高壓症。我國多見於壞死後性肝硬化所屬的肝內寞後梗阻。而和其它2種一起作為廣意上的門朦高壓症均依此評價作為術式選擇顯然偏頗,以門脈高壓症的血液動力學的改變為術式選擇的依據,當為合理,即是肝內竇後梗阻也同樣合理。過去選擇門脈高壓症的手術治療主要根據病人的肝功能情況,但無論況分級或中華醫學會分級均隻做手術時機的選擇,而不宜做手術方法的選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