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南疆的“國語小學”(2 / 2)

為了讓孩子了解外麵的世界,庫爾班·尼牙孜還投入資金,為每個教室配備了彩電、VCD、語音複讀機、無線電教學器、電子琴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在校舍外還安裝了少兒娛樂健身設施。經過一年多的學習,這些以前連一句漢話也不會說的孩子們,現在已經可以用較流利的漢語朗讀課文、背誦詩歌。家長艾則孜木沙說:“看到孩子的變化,我很高興。我是做拖拉機配件生意的,但由於不懂漢語,要把生意做大很困難,我不想孩子以後像我一樣,所以不管怎樣,我都會讓3個孩子上國語小學。”

庫爾班·尼亞孜始終堅持這樣一個觀點:學習國語就是認同中華文化,認同中華文化有助於學好國語,中華民族融為一體關鍵在於文化的認同,文化的多元融合是促進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有利保障——這也是他的辦學宗旨。

學校每天都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們學習漢語和文化知識,庫爾班認為這樣一方麵可以豐富孩子們的娛樂生活,另一方麵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積極地學好語言。

庫爾班說:“小時候留在頭腦裏的東西會影響人的一生,我就是要在孩子們頭腦幹淨的時候種進幹淨的東西!我們本來就是一個國家的人,有什麼理由不團結呢?”

庫爾班·尼牙孜和他的國語小學引起了宣傳部門的廣泛關注,各級新聞媒體紛紛報道了他的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2005年10月,為發展少數民族教育作出突出貢獻的庫爾班·尼牙孜被評為中華公益事業傑出人物,2008年11月,烏什縣依麻木鄉國語小學被中央文明委表彰命名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

在國語小學學習、生活的孩子們快樂成長著,近幾年,學校組織孩子們積極參加自治區、地區組織的少兒雙語大賽,並取得了好成績。2008年春,學校的3名維吾爾族小同學代表烏什縣參加了阿克蘇地區春節聯歡晚會,與河南省著名的豫劇大師同台演唱豫劇,在全地區引起了轟動。

作為全疆第一所由維吾爾族人創辦的漢語學校,烏什縣依麻木鄉國語小學在經曆了6年的風雨曆程之後,不僅辦學規模大大擴充,而且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它對新疆偏遠少數民族地區的群眾轉變觀念、學習漢語、增進民族團結、投身經濟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庫爾班·尼牙孜用行動證明,在南疆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辦好國語教育是完全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