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補陀山龍王獻寶 湧金門古佛投胎(2)(1 / 3)

水族眾生捧著老祖的真言密諦,飛的飛,躍的躍,鼓的鼓,舞的舞,上的上,下的下,遠的遠,近的近,一擁而退。老祖又飛身而起,隻見那羽蟲、毛蟲兩族隊裏,大千眾生兩班跪著,兩班兒齊聲叫道:“佛爺爺且來,且來!”老祖到底是個慈悲方寸,看見兩班的眾生恁的跳叫,分明是勒馬登程,隻得又投鞭轉棹,又微微笑一笑道:“怎麼叫且來且來?無去亦無來。”兩班大千眾生齊聲叫道:“水族已受真言密諦,願普度眾生,免沉苦海。”老祖抬頭一看,隻見羽蟲隊裏,鳳、鸞、鵷、鷺、雕、鶚、鶤、鵬、鷹、鸇、鳧、鶴、雞、鶩、燕、鶯、鴻、鵠、鵝、鸛,以及鶿鵜、鷲鸕、鉤輈、邕鳥渠鳥、粟鳥晉鳥、虞鳥、意鳥而鳥之輩,文翎采羽,青質朱衣,濯濯冥冥,分行逐隊。又隻見毛蟲隊裏,麟、驥、虎、貔、豹、螭、彪、犢、兕、象、雉、夔、猩、麂、蜚、貝鳥、貉、貘、猿、猱、馬、牛、犬、豕,以及雄虺、騶狳、合窳、蟲居蟲諸、蟲多蚗、胊月忍、蟲尹蟲鹹之朋,玉瓜金麟,霜蹄鉤距,綏綏皬皬,作對成雙。老祖道:“善哉,善哉!爾眾生作甚麼因果?”眾生齊聲叫道:“願受真言超度,願從正果菩提。”老祖道:“善哉,善哉!無修無證,無礙無說,無眾生可度,無菩提可人。”於是對眾生而說偈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羽蟲、毛蟲兩班眾生捧著老祖的真言密諦,騰的騰,驤的驤,馳的馳,逐的逐,嘯的嘯,叫的叫,啼的啼,吟的吟,一擁而退。

老祖也自一躍而起,渾身上毫光萬道,直逼鬥牛,一邊吩咐摩訶薩、迦摩阿各自投胎住世;一邊駕風車,張開煙幕。隻見補陀山上天香馥鬱,草木爭妍,鳥雀環繞,大眾皈依。惠岸口口叫著:“佛爺爺!”善才口口叫著:“佛爺爺!”龍女口口叫著:“佛爺爺!”諸徒眾口口叫著:“佛爺爺!”鸚哥兒也口口叫著:“佛爺爺!”就是淨瓶兒也口口叫著:“佛爺爺!”老祖是一個不停,直恁去矣。惠岸聽知老祖臨行吩咐那二位尊者,叫了幾聲:“摩阿,摩阿。”老祖去了。他倒笑上了幾聲,說道:“俺前日初見之時,隻說是徒弟摩阿薩,原來今日臨別之際,師父也摩阿薩。”隻見菩薩送了老祖,領了惠岸及各徒眾,歸真複命不提。

且說老祖辭了補陀山,別了菩薩,駕起雲車,張開煙幕,呼吸之頃,早已過了錢塘江上,進了杭州城裏。老祖起眼視之,果然好一個福地,十分美麗,東土無雙。有一曲《望海潮》詞為證。詞曰: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山獻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須臾之間,步出湧金門外金員外的宅上借觀一番。這宅上雖則是個民居,卻不是小可的:占斷人間福,分來海上奇。後麵枕著一個鳳凰山,山勢若鳳凰欲飛之狀,故取此名。有詩為證,詩曰:

滄海桑田事渺茫,行逢遺老色荒涼。

為言故國遊麋鹿,漫指空山號鳳凰。

春盡綠莎迷輦道,雨多蒼薺上宮牆。

遙知汴水東流畔,更有平蕪與夕陽。

又詩曰:

荒山欲逐鳳凰騫,誰構浮圖壓寢園?

土厚尚封南渡骨,月明不照北歸魂。

海門有路雙龍去,沙漵無潮萬馬屯。

莫向秋風重惆悵,梵王宮殿易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