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補陀山龍王獻寶 湧金門古佛投胎(1)(1 / 2)

鍾詩曰:

既接南鄰磬,還隨百裏笙。

平陵通曙響,長樂警宵聲。

秋至含霜動,春歸應律鳴。

欲知常待扣,金簴有餘清。

鼓詩曰:

軒製傳匏質,堯年韻土聲。

向樓疑欲擊,震穀似雷驚。

虓虎迎風起,靈鼉帶水鳴。

樂雲行已奏,禮日冀相成。

觀音菩薩說道:“我這個鍾不是小可的鍾,其質本石,其形似鍾。白天開於子,那一團的輕清靈秀,都毓孕在這塊石頭上,故此這個石鍾,左有日月文,右有星辰象,燥則天朗氣清,潤則晦明風雨。其聲上,上通於三十三天。適來鍾響,驚動天曹,為此天花墜落。這個石鼓不是小可的鼓,其質本石,其形似鼓。自地辟於醜,那一股的重厚氣魄都融結在這塊石頭上,故此這個石鼓,左有山嶽翬,右有河海形,燥則河清海宴,潤則浪滾濤翻。其聲下,下通於七十二地。適來鼓響,驚動海神,為此龍王聽講。”摩訶薩、迦摩訶合掌齊聲道:“善哉,善哉!無量功德。”

爾時已過了七七四十九日,老祖撤講下台,菩薩欠身施禮。老祖道:“玄天上帝臨凡,摩訶僧祗遭他厄難,何由解釋?”菩薩道:“須索老祖下世,為大眾解釋。”老祖道:“何是善地?何是善爹?何是善娘?爾菩提為我釋說。”原來觀世音菩薩顯化南膳部洲,故此南膳部洲家家頂禮,個個皈依,善的善,惡的惡,好的好,歹的歹,拙的拙,巧的巧,毒的毒,慈的慈,卻都在菩薩慧眼之中,正是“暗室虧心,神目如電”。菩薩要個善地,要個善爹,要個善娘,一時就有了。合掌恭敬回複老祖道:“南膳部洲有個古跡,名叫做杭州。自古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是個善地。”老祖道:“有了善地,沒有善爹。”菩薩道:“杭州城湧金門外左壁廂,有個姓金的員外,他原是玉皇案下金童,思凡下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個善爹。”老祖道:“有了善爹,沒有善娘。”菩薩道:“金員外的妻室姓喻氏,他原是玉皇案下玉女,思凡下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又是個善娘。”老祖一得了善地,二得了善爹,三得了善娘,飛身便起。隻見摩訶薩高聲叫道:“弟子願隨師父下世,也須得善地、善爹、善娘。”迦摩阿也叫聲道:“弟子願隨師父下世,須得個善地、善爹、善娘。”老祖道:“這都在菩薩身上。”菩薩也不開口,也不回話,袖兒裏取出兩個錦囊,便一人交付一個與他。

老祖看見兩位尊者有了錦囊,飛身便走。又隻見那四個龍王一字兒跪著,高聲叫道:“佛爺爺且住且住!”那老祖是個慈悲方寸,看見龍王恁的吆喝,分明是要去得緊,暫且駐驊停驂,微微笑道:“怎麼叫且住且住?法門無住。”那四個龍王齊聲叫道:“弟子兄弟們今日個得聞爺爺的三乘妙典,五蘊楞嚴,免遭苦海沉淪,都是爺爺的無量功德,各願貢上些土物,表此微忱。”老祖道:“貪根不拔,苦樹常在,這卻不消。”四個龍王又齊聲叫道:“多羅多羅,聊證皈依之一念。”老祖未及開口,菩薩從傍讚相道:“一念虛,念念虛;一心證,心心證。”老祖道:“哪裏個善菩薩,愛人些些。”菩薩笑了笑,道:“豈不聞‘海龍王少了寶’?”隻見那四個龍王又齊聲叫道:“聞知爺爺下世,少不得借肉住靈。弟子們曾聞得五祖一株鬆,不圖妝影致,也要壯家風;曾聞得六祖一隻碓,踏著關捩子,方知有與無。伏望爺爺鑒受。無量功德,無量生歡喜。”

老祖起頭一看,隻見第一班跪著的青臉青衣,數甲道乙,手裏捧著一掛明晃晃的珍珠。老祖微開善口,問道:“第—位是誰?”龍王道:“弟子是東海小龍神敖廣。”老祖道:“手兒裏捧著甚麼?”龍王道:“是一掛東井玉連環。”老祖道:“何處得來的?”龍王道:“這就是小神海中驪龍項下的。大凡龍老則珠自褪,小神收取他的。日積月累,經今有了三十三顆,應了三十三祖之數。”老祖道:“有何用處?”老王道:“小神海水上鹹下淡,淡水中吃,鹹水不中吃。這個珠兒,它在驪龍王項下,年深日久,淡者相宜,鹹者相反。拿來當陽處看時,裏麵波浪層層;背陰處看時,裏麵紅光射目。舟船漂海,用它鋪在海水之上,分開了上麵鹹水,卻才見得下麵的淡水,用之烹茶,用之造飯,各得其宜。”老祖點一點頭,想是心裏有用它處,輕輕的說道:“吩咐它在南膳部洲伺候。”龍王把個手兒朝上拱一拱,好個東井玉連環,隻見一道霞光,燭天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