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
這是一篇妙文。在李漁所有以草木為題材的性靈小品中,此文寫得最為情真意濃,風趣灑脫。從此文,更可以看出李漁嗜花如命的天性。
李漁自稱“有四命”春之水仙、蘭花,夏之蓮,秋之秋海棠,冬之臘梅。“無此四花,是無命也。一季缺予一花,是奪予一季之命也。”李漁講了親曆的一件事:丙午之春,當“度歲無資,衣囊質盡”,“索一錢不得”的窘境之下,不聽家人勸告,毅然質簪珥而購水仙。他的理由是:寧短一歲之命,勿減一歲之花。
李漁之所以對水仙情有獨鍾,自有其道理。除了水仙“其色其香、其莖其葉無一不異群葩”之外,更可愛的是它“善媚”“婦人中之麵似桃,腰似柳,豐如牡丹、芍藥,而瘦比秋菊、海棠者,在在有之;若水仙之淡而多姿,不動不搖而能作態者,吾實未之見也。”嗬,原來水仙的這種在清淡、嫻靜之中所表現出來的風韻、情致,深深打動了這位風流才子的心。
《芙蕖》
芙蕖,即通常所謂荷花,也是李漁之一命,而且李漁說在“四命之中,此命為最”。為什麼呢?李漁說它“有五穀之實,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誠哉,斯言!芙蕖從出生到老枯,不是給你悅目之娛,就是給你實用之利,對人,它真是“服務”到家了。倘若不信,李漁會把芙蕖的好,從頭至尾,一條一條說給你聽。其初也,荷錢出水,點綴綠波;繼之,勁葉既生,日高日妍,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亦呈嫋娜之姿。此講花未開即有無窮逸致。及菡萏成花,嬌姿欲滴,後先相繼,自夏至秋,開個不停。此講花之娛人。花之既謝,蒂下生蓬,蓬中結實,婷婷玉立,與翠葉並擎,可與花媲美。此講花謝之後,蓮蓬翠葉仍給人美的享受。以上講其悅目之娛。荷葉荷花之清香異馥,還能給你退暑生涼;蓮實與藕,能滿足你的口腹之欲;即使霜中敗葉,亦可供你裹物之用。這是它的實用之利。於此可見,芙蕖於人,乃一大功臣。
林語堂在《談花和養花》一文中,對荷花有類似的稱讚,也許是受了李漁的影響。他說,荷花是“花中最美麗者,隻要想想它是那麼連枝帶葉整個浮在水上。沒有蓮花在近旁,簡直不能享受夏天的滋味”。他還讚美荷花在池塘裏“延長到半裏遠那種美景”,散發到空氣中的清香,寬闊的荷葉上尖頭紅色的蓮花的豐姿,點綴著水珠的大綠葉互相輝映的妙趣……而從實用的觀點看,蓮花的各部分都可利用:根可製冷飲,葉可包東西,花的形狀和香氣可供人玩賞,蓮子被視為神仙的食品。
《金錢》
此文有趣之處,在於“合一歲所開之花,可作天工一部全稿”的比擬。李漁把一年四季相繼所開之花,比喻為具有無窮才力之天公作文的過程:梅花、水仙是試筆之文,“氣雖雄”而“機尚澀”,故花不甚大而色不甚濃;桃、李、棠、杏,文心怒發而興致淋漓,但這時“思路紛馳而不聚,筆機過縱而難收”,故“其花之大猶未甚、濃優未至”,“橫肆”而未“純熟”;至牡丹、芍藥一開,“文心筆致俱臻化境,收橫肆而歸純熟,舒蓄積而磬光華”,這時似乎達到極致了;然而,秋冬之日,天公未肯告乏也,“必善刀而藏”“夏欲試其技,則從而荷之;秋而試其技,則從而菊之;冬則計窮力竭,盡可不花,而猶作臘梅一種以塞責之”。至於金錢、石竹……諸花,“則明知精力不繼,篇帙寥寥,作此以塞紙尾,猶人詩文既盡,附以零星雜著者是也”,也就是說,金錢等花,隻是一桌大席上主菜之間作點綴用的小菜數碟而已。
此喻甚妙,令人回味無窮。讀此文,不但領略了李漁的情思,而且認識了他的巧智。有的人作文以情思見長,有的人作文以巧智取勝,李漁此文,兼而有之。
《菊》
說菊花是中國的國花,也許是可以的。這不是說唯有菊花最美,或者最普遍,或者花期最長,等等。說到美,每種花都有自己獨特的美,互相之間是不可取代的,必須百花齊放、萬紫千紅,才符合這個世界的本性,也才能夠同中國這樣一個地大物博的泱泱大國相稱。說到普遍和花期長,有些花(例如月季全年能開、各地都有)也不遜色於菊花。因此,若要選國花,可備候選而拚死去作一番激烈競爭者,在在有之,而且恐怕到時候爭得難分難解、不相上下。然而,若從花之體現人的本性、意誌、愛好,體現“美”這個字的本質含義(美是在人類客觀曆史實踐中形成的、以感性形象表現著人之本質的某種特殊價值形態)來說,恐怕菊花是絕對冠軍。李漁把花分為“天工人力”兩種。例如“牡丹、芍藥之美,全仗天工,非由人力”;而“菊花之美,則全仗人力,微假天工”。從菊花上可以充分體現出中國人的勤與巧的品性。李漁描繪了藝菊的過程。種菊之前,已費力幾許:其未入土,先治地釀土;其既入土,則插標記種。等到分秧植定之後,防燥、慮濕、摘頭、掐葉、芟蕊、接枝、捕蟲掘蚓以防害等等,竭盡人力以俟天工。花之既開,亦有防雨避霜之患,縛枝係蕊之勤,置盞引水之煩,染色變容之苦。總之,為此一花,自春徂秋,自朝迄暮,總無一刻之暇。“若是,則菊花之美,非天美之,人美之也。”此言藝菊之勤。而在所有花中,藝菊恐怕又最能表現人之巧智。哪一種花有菊花的品種這樣多?上百種、上千種,都是人按照自己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創造”(說“培育”當然也可,但這“培育”,實是創造)出來的:什麼“銀碗”、“金鈴”、“玉盤”、“繡球”、“西施”、“貴妃”……如獅子頭,如美人麵,如月之嫻靜,如日之燦爛,沁人心脾的清香,令人陶醉的濃香……數不勝數,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