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李漁的儀容美學(10)(3 / 3)

最後,我們談一談李漁的色彩美學思想。

在有關儀容美的整個論述中,李漁特別注意色彩美,不斷談到色彩美。例如,在談人體自身的美時,李漁詳細論述“肌膚”黑白的美學問題;談修容,談首飾,又多次談到色彩。而談服裝時,又集中談到服裝的色彩問題。除了前麵提到的談服裝色彩的流變之外,李漁還對當時人們特別崇尚因而廣為流行的“青”色,進行了專門論述。他說:“然青之為色,其妙多端,不能悉數。但就婦人所宜者而論,麵白者衣之,其麵愈白,麵黑者衣之,其麵亦不覺其黑,此其宜於貌者也;年少者衣之,其年愈少,年老者衣之,其年亦不覺甚老,此其宜於歲者也;貧賤者衣之,是貧賤之本等,富貴者衣之,又覺脫去繁華之習,但存雅素之風,亦未嚐失其富貴之本來,此其宜於分者也。他色之衣,極不耐汙,略沾茶酒之色,稍侵油膩之痕,非染不能複著,染之即成舊衣。此色不然,惟其極濃也,凡淡乎此者,皆受其侵而不覺;惟其極深也,凡淺乎此者皆納其汙而不辭,此又其宜乎體而適於用者也。貧家止此一衣,無他美服相襯,亦未嚐盡現底裏,以覆其外者,色原不豔,即使中衣敝垢,未甚相形也;如用他色於外,則一縷欠精,即彰其醜矣。富貴之家,凡有錦衣繡裳,皆可服之於內,風飄袂起,五色燦然,使一衣勝似一衣,非止不掩中藏,且莫能窮其底蘊。詩雲‘衣錦尚絅’,惡其文之著也。此獨不然,止因外色最深,使裏衣之文越著,有複古之美名,無泥古之實害。二八佳人,如欲華美其製,則青上灑線,青上堆花,較之他色更顯。反複求之,衣色之妙未有過於此者。”

從這段話中,我們看到李漁是很懂得通過色彩的組合原理和心理效應來創造服裝美的。

第一,通過色彩的對比來創造美的效果。例如,李漁所謂“麵白者衣之,其麵愈白”,“年少者衣之,其年愈少”,就是用衣色的“青”,襯托出麵色的“白”和年齡的“少”。李漁所謂“富貴之家,凡有錦衣繡裳,皆可服之於內,風飄袂起,五色燦然,使一衣勝似一衣”,所謂“因外色最深,使裏衣之文越著”,所謂“二八佳人,如欲華美其製,則青上灑線,青上堆花,較之他色更顯”等等,也是通過色彩之對比法,襯托出衣裳的美。在其他地方李漁也談到色彩對比的問題,如談“修容”時,說到點唇,紅似“櫻桃”的嘴唇被白色麵孔一襯托,更顯出審美效果;談首飾時,說到以簪之淺色襯托頭發之黑;談到鞋與襪的顏色,也指出要“襪色尚白尚淺紅,鞋色尚深紅”,以對比而造成審美效果,等等。當然,色彩對比既可襯托出美,也能突顯出醜,對後者則要加以避免,這也是李漁再三加以告誡的。

第二,通過色彩之調合或融合,來掩飾醜或削弱醜的強度。李漁所謂“麵黑者衣之,其麵亦不覺其黑”,“年老者衣之,其年亦不覺甚老”,就是通過“青”與“黑”的調合或融合(年老者,麵色多黑,其理相通),削弱“黑”或“老”的程度。李漁所謂“惟其極濃也,凡淡乎此者,皆受其侵而不覺;惟其極深也,凡淺乎此者,皆納其汙而不辭”,也是通過青色以“濃”、“深”的吸納性,而消除或減弱醜的效果。李漁在其他地方也談到類似的意思。

第三,通過色彩的心理學原理,創造衣服之審美效果。青色是最富大眾性和平民化的顏色,正是青色給人的這種心理效應,可以轉換成服裝美學上青色衣服的如下審美效應:“貧賤者衣之,是為貧賤之本等,富貴者衣之,又覺脫去繁華之習,但存雅素之風亦未嚐失其富貴之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