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李漁的戲劇美學(11)(2 / 3)

首先,“結構第一”的思想,正確地反映了戲劇藝術本身固有的某種客觀規律,具有較高的真理性、科學性。

也許有同誌會說,進行戲劇創作,把握、體驗生活不是更重要嗎?“結構第一”的觀點是不是否定了把握、體驗生活對於戲劇創作的重要意義呢?

誠然,戲劇創作特別是現實主義戲劇創作,作為對世界的審美掌握之一種,就其創作的全過程來說,首先是要全身心地把握生活、體驗生活,以“藝術的方式”(馬克思語)掌握世界,獲得審美情思,形成藝術意象,這也就是大體如李漁所說確定“命題”;然後才談得上如何“結構”、布局,“引商刻羽”,“拈韻抽毫”,用一定的手段和媒介把腦子裏的審美情思、藝術意象傳達出來、表現出來、固定下來,成為觀眾和讀者可以感受得到的藝術物象,即文本。李漁並非不知道首先確定“命題”的重要性。他用自己的獨特表述來說明對“命題”的重視。李漁曾說:“有奇事方有奇文,未有命題不佳,而能出其錦心,揚為繡口者也。”這裏所強調的,大體上也正如現代某些理論家所常說的:隻有很好地把握、認識生活,才能很好地表現生活;隻有好的命題、好的思想內容,才能有好的藝術形式。但是,李漁的提出“結構第一”,顯然並不是就整個創作過程中的把握生活、體驗生活、認識生活和表現生活、描繪生活的關係而言,並不是想把作為表現生活、描繪生活的手段之一的結構,擺在“命題”之上,擺在把握生活、體驗生活、認識生活、提煉主題之上。李漁論“結構第一”,是有他特定的範圍的,這就是當戲劇創作由“把握和體驗生活”的階段而進入“表現和描繪生活”的階段之後的這一範圍,是就“表現和描繪生活”的各種藝術手段之間的關係和次序而言。譬如,李漁是將“結構”與“引商刻羽”(音律)、“拈韻抽毫”(詞采)相比較時,提出“結構第一”的,而在這個範圍內提“結構第一”,是適宜的,是符合戲劇創作這一階段上的客觀規律的。凡是有些戲劇創作實踐經驗的人大概都會體會到,當戲劇創作進入到“表現和描繪生活”的階段時,如何布局結構,如何選詞用字,如何調音協律……一係列問題都擺在戲劇作家的麵前,亟待他一一加以妥善解決,以便有效地運用各種藝術手段,盡量完美地表現出在劇作家腦子裏已經形成的藝術“命題”、即審美情思和藝術意象,創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描寫出人物的必然命運,揭示出某種人生真理。那麼,結構、詞采、音律……這一係列問題,有沒有輕重先後之分呢?作家先解決什麼問題、後解決什麼問題呢?哪是關鍵所在呢?應該說,這個時候第一位的工作是結構、布局、構思。結構的好壞,布局的優劣,構思的巧拙,比起詞采和音律問題來,更加迫切,更加重要,常常成為一部戲劇作品能否寫好的關鍵。這也就是李漁所得出來的結論。而李漁的這個結論,不是他腦子裏隨便想出來的,而是從總結傳奇創作的實踐經驗而來的。李漁在考察了當時某些傳奇作品之所以失敗的原因之後指出:“嚐讀時髦所撰,惜其慘淡經營,用心良苦,而不得被管弦、副優孟者,非審音協律之難,而結構全部規模之未善也!”可見,結構在實踐中被證明是非常重要的,與詞采、音律等等相比,應該推為“第一”。

李漁的“結構第一”的思想,也被中外戲劇史上的許多事實反複證明為符合客觀真理。據哈密爾敦的《戲劇論》一書中記載,在西洋戲劇史上很重要的一個時代,即所謂“藝術喜劇”在意大利風靡一時的十六世紀,當一部戲劇上演的時候,隻是先在後台貼出一張劇中的情節概要,一半敘述,一半說明,卻沒有台詞。這種概要,後來戲劇學上起了一個專門名詞,稱之為“腳本”。演員登台之前,先看腳本,然後登台表演,即興說出台詞。因此,每場演出。台詞各不相同。演員在演出過程中,每得一句很漂亮的台詞,自然留作下次重用,因此,台詞隨演出而漸次固定下來。但是,這種漸次固定台詞的工作,在戲劇上是第二義的,由演員來做;而劇作者隻滿足於第一義的工作,即進行戲劇結構的工作、作腳本的工作--這是劇作者要解決的最大的問題,第一重要的工作。他要把全劇的結構、布局安排妥當,使之能在一連串轉換的畫麵上,給觀眾表演出來。後來,一般的戲劇作家,大都在詳詳細細把全劇構想出來以後,才從頭寫出台詞。例如,美國戲劇作家費奇,都是在一部劇的結構完成了的時候,即拿出找售主,等把表演事宜安排停當,演員選定之後,才根據一定的演員,開始寫出台詞。

上述事實很清楚地說明了結構在戲劇創作中的極其重要的地位。這不就是李漁“結構第一”思想的最有說服力的外國例證嗎?這不是也可以說明“結構第一”是戲劇創作進入表現和描繪生活階段之後的一個普遍規律嗎?

為了進一步說明李漁“結構第一”思想的普遍意義,我們還可以舉出世界戲劇美學史上的例子。許多大美學家、大戲劇家,也都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和對戲劇藝術的精深研究,得出了同李漁“結構第一”相類似的判斷。亞裏斯多德總結了古希臘悲劇和喜劇的藝術經驗,在《詩學》第六章中指出,戲劇有六個基本成分:情節、性格、言詞、思想、形象、歌曲,而“六個成分裏,最重要的是情節,即事件的安排”;又說,“悲劇藝術的目的在於組織情節(亦即布局)”,“情節乃悲劇的基礎,有似悲劇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