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李漁正是在這個問題上進行了大幅度的理論開拓,特別重視戲劇的舞台性特點。他強調指出:“填詞之設,專為登場。”他在《閑情偶寄》中花了相當大的篇幅(《演習部》、《聲容部》的一部分)專門論述舞台演出的問題,總結表演藝術的經驗,探討表演藝術的規律。舞台表演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通過“優人”的現身說法,把一段有聲有色的故事給觀眾表演出來。李漁說:“竊怪傳奇一書,昔人以代木鐸,因愚夫愚婦識字知書者少,勸使為善,誡使勿惡,其道無由,故設此種文詞,借優人說法與大眾齊聽,謂善者如此收場,不善者如此結果,使人知所趨避。”“借優人說法”幾個字充分說明,李漁已準確地抓住了戲劇藝術對觀眾發揮審美作用的特殊媒介和手段--“優人”的表演。這是戲劇與其他的藝術樣式,如文學、繪畫、雕塑等等不同的地方。文學,例如詩、詞、散文、小說等等,也要創造具體可感的形象作用於觀眾,但比起戲劇,文學的形象是間接性的。文學藝術是語言的藝術,它要讀者通過書之於紙張之上的文字的閱讀,張開想象的翅膀,喚起間接性的形象感覺,獲得美的享受。閱讀《三國演義》或《水滸傳》,你可以閉上眼睛想像出張飛或李逵的形象,然而你睜開眼睛反而不能直接看到他們的形象,也不能直接聽到他們的聲音。繪畫形象比起文學形象來,當然具有直接性。它以色彩和線條作為主要媒介和手段,創造出可以直接作用於人們感官的藝術形象,但那隻是直接性的視覺形象。人們從繪畫中可以直接看到人物形象的色彩,但不能直接聽到他們的聲音,可以直接看到平麵的形象,卻不能直接看到立體的形象。你隻能從繪畫中去想像人物的聲音,想像人物的立體狀態。雕刻藝術當然可以產生直接性的立體的視覺形象,但它既沒有聲音,一般的雕刻也沒有色彩。而且不論是繪畫形象還是雕刻形象,也不能活動。而戲劇藝術則不同。戲劇所使用的媒介和手段,既不是文學藝術的語言文字,也不是繪畫藝術的色彩、線條,也不是雕刻藝術的立體材料,而是“優人”,是同看戲的觀眾一樣能呼吸、有動作、會說話--總之,有生命的活生生的人。正是通過這有生命的活生生的人的現身表演,創造出可以直接作用於觀眾視聽的立體的活動的藝術形象。具體地說,以演員為媒介和手段所創造的戲劇舞台形象,既是視覺形象,也是聽覺形象,而且是立體的能活動的形象。就這一點而言,戲劇較之文學、繪畫、雕刻等藝術樣式,具有更大的優越性。即使同是舞台藝術,戲劇與舞蹈、歌唱也有不同的特點。舞蹈藝術的主要特征在於以人體的動作(包括表情)為主要表現手段,創造出舞蹈藝術形象,反映和表現現實生活,傳達一定的思想感情,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相對而言,舞蹈是一種抒情的藝術。舞蹈自然也是以演員為主要媒介,而且舞蹈演員也要現身說法,化身為人物;但與戲劇相比舞蹈沒有對話和獨白,也不演唱。至於歌唱藝術,它雖然也要通過演員形象地描繪生活,傳達思想感情,揭示人們的內心世界;但這一切,是歌唱演員以第三者的身分去進行的。歌唱演員不需要像戲劇演員那樣完全化身為人物,一般也不依靠或主要不依靠動作。戲劇的表現手段比舞蹈和歌唱更加豐富和全麵,更重性格的刻畫和故事情節的敘述表演,再現性和造型性強,內容更深廣。當然,其他藝術在另外的方麵也有戲劇所不及之處,有戲劇所不能代替的特點和優點,正是這些特點和優點成為它們存在的主要根據;而戲劇,也不可避免地具有自己的局限和弱點。戲劇的主要局限就表現在它要受舞台空間和時間的限製。因此,戲劇就必須竭力以其他手段補回自己因受時、空限製所造成的損失,變自己的弱點為特點。戲劇的特點也正表現在,於空間、時間的限製之中,以高度的集中、凝煉,創造出完美的藝術整體,使觀眾在劇場中,在兩、三個小時的時間裏,通過演員的生動表演而身臨其境般地觀察到少則一個多則幾個甚至一群人物的完整的活生生的曆史。如果在現實生活中,觀察這樣的事情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讀一本這樣的小說,也得好幾天。而戲劇家卻要利用那小小的舞台空間,在兩、三個小時裏,像魔術師似地用一小把泥土,使一株花,從成長、開花到凋謝,完成它自己的全部生活曆程。李漁是比較深刻地認識到戲劇的這些特點的,他要求戲劇結構須“立主腦”、“減頭緒”,以“一人一事”為主幹,要求戲劇語言須通俗而精練(“意則期多、字惟求少”)等等,正是考慮到戲劇受時、空限製而須特別集中,人物形象也須特別“節約”。這裏隻就戲劇的媒介和手段--演員的角度,談戲劇的特點。
對戲劇要以演員為主要媒介和手段創造出活的藝術形象這一特點,李漁在許多地方都作了明確的闡述。他在《喬複生王再來二姬合傳》中談到這兩位很有藝術天分的女演員的表演藝術時,就曾這樣讚美道:“其舞態歌容,能使當日神情,活現氍毹之上”。在另一個地方,他還讚美喬姬創造各種角色的傑出才能:“換態移姿若有神,登場說法現來真。須眉倏忽奇男子,粉黛依然一婦人。”又說她“耐聽耐觀惟爾獨”。這些話很好地闡明了戲劇藝術須通過演員的舞態和歌容,逼真地創造出既是視覺的(“耐觀”)、又是聽覺的(“耐聽”),既是立體的又是活動的舞台形象,使觀眾賞心、悅目、怡神、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