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評點《窺詞管見》(5)(1 / 3)

李漁之前早有人論述過情景問題。宋代張炎《詞源》卷下“離情”條引了薑夔《琵琶仙》和秦少遊《八六子》兩首詞後談情景關係雲:“離情當如此作,全在情景交錬,得言外意。”明代謝榛也談到情景關係,提出“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情融乎內而深且長,景耀乎外而遠且大”。與李漁差不多同時的王夫之論情、景關係時亦雲:“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張炎、謝榛、王夫之都對情景關係作了很好的論述。隻是,似乎他們沒有如李漁、王國維這麼明確的說出“情主景客”的意思。

李漁之後,也有很多人談情景關係,如周濟《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雲:“耆卿鎔情入景,故淡遠。方回鎔景入情,故穠麗。”劉熙載《詞概》雲:“詞或前景後情,或前情後景,或情景齊到,相見相容,各有其妙。”沈祥龍《論詞隨筆》雲:“詞雖濃麗而乏趣味者,以其但知做情景兩分語,不知作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語耳。‘雨打梨花深閉門’,‘落紅萬點愁如海’,皆情景雙繪,故稱好句,而趣味無窮。”田同之《西圃詞說》雲:“美成能做景語,不能做情語。愚謂詞中情景不可太分,深於言情者,正在善於寫景。”況周頤《蕙風詞話》雲:“蓋寫景與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寫景而情在其中。”但我覺得都不如李漁和王國維直接點出“情主景客”來得透亮、精辟。

因此,我覺得還是李漁、王國維更加高明。

“第十則”評:可解不可解

第十則【原文】

詩詞未論美惡,先要使人可解。白香山一言,破盡千古詞人魔障--爨嫗尚使能解,況稍稍知書識字者乎?嚐有意極精深,詞涉隱晦,翻繹數過,而不得其意之所在。此等詩詞,詢之作者,自有妙論,然不能日叩玄亭,問此累帙盈篇之奇字也。有束諸高閣,俟再讀數年,然後窺其涯涘而已。

【評】

唐圭璋先生《詞話叢編》給此則的小標題是:“詞要可解”。

李漁主張“詩詞未論美惡,先要使人可解”。一般而言,這是對的。我也喜歡那些既可解又意味無窮的詩詞。

但是,還應看到,正如董仲舒《春秋繁露》所言:“詩無達詁”。

詩詞,廣義地說包括一切文學藝術作品在內,就其“通常”狀態而言,其所謂“可解”,與科學論文之“可解”,絕然不同。詩詞往往在可解不可解之間。還有某些比較“特殊”的詩人和“特殊”的詩詞,像李商隱和他的某些詩如《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就“不好解”或幾於“不可解”,曆來注家爭論不休,莫衷一是;當代的所謂“朦朧詩”亦如是。而“不好解”或幾於“不可解”的詩,並不就是壞詩。還有,西方的某些荒誕劇,如《等待戈多》,按常理殊不可解。劇中,戈多始終沒有出現。戈多是誰?為何等待?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然這幾於“不可解”的劇情,在這個荒誕的社會裏,自有其意義在。你去慢慢琢磨吧。

詩詞以及其他文學藝術作品之所以常常“無達詁”和“不可解”,或者說介於可解不可解之間,原因是多方麵的,最主要的是這樣幾條:

一是就文學藝術特性而言,它要表現人的情感(當然不隻是表現情感),而人的情感是最複雜多變的,常常讓人費盡心思捉摸不透。

二是由文學藝術特性所決定,文學藝術語言與科學語言比較起來,是多義的,有時其意義是“遊弋”的。譬如辛棄疾詞《尋芳草·嘲陳莘叟憶內》:“有得許多淚,更閑卻許多鴛被;枕頭兒放處都不是,舊家時,怎生睡?更也沒書來!那堪被雁兒調戲,道無書卻有書中意,排幾個‘人人’字。”詞中的“雁兒”,既是自然界的大雁,也是傳信的雁兒,在下半闋,它的意思來回遊弋,要憑讀者把握。再如何其芳詩《我們最偉大的節日》第一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隆隆的雷聲裏誕生。”這“隆隆的雷聲”,既是自然界的,也是社會革命的。作者在這首詩的小序中說:“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開幕。毛澤東主席在開幕詞中說:‘我們團結起來,以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內外壓迫者,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了。’他講話以後,一陣短促的暴風雨突然來臨,我們坐在會場裏麵也聽到了由遠而近的雷聲。”顯然,何其芳詩中所寫,既指“暴風雨突然來臨”時天空中“由遠而近的雷聲”,也指詩人在會場所聽到的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種社會的雷聲。這兩種“雷聲”在詩中交融在一起。

三是詩詞寫的往往是作者片刻感受、霎那領悟,或者是一時難於界定、難以說清的縷縷情思,譬如李清照那首《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隻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你看她“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想趁“尚好”之春日“泛輕舟”,忽兒一變:“隻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這變幻莫測的情思,一時誰能說得清楚、說得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