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評點《頤養部》(5)(1 / 2)

樂中行樂,樂莫大焉。使男子至樂,而為婦人者尚有他事縈心,則其為樂也,可無過情之慮。使男婦並處極樂之境,其為地也,又無一人一物攪挫其歡,此危道也。決盡堤防之患,當刻刻慮之。然而但能行樂之人,即非能慮患之人;但能慮患之人,即是可以不必行樂之人。此論徒虛設耳。必須此等憂慮曆過一遭,親嚐其苦,然後能行此樂。噫,求為三折肱之良醫,則囊中妙藥存者鮮矣,不若早留餘地之為善。

節憂患傷情之欲【原文】

憂愁困苦之際,無事娛情,即念房中之樂。此非自好,時勢迫之使然也。然憂中行樂,較之平時,其耗精損神也加倍。何也?體雖交而心不交,精未泄而氣已泄。試強愁人以歡笑,其歡笑之苦更甚於愁,則知憂中行樂之可已。雖然,我能言之,不能行之,但較平時稍節則可耳。

節饑飽方殷之欲【原文】

饑、寒、醉、飽四時,皆非取樂之候。然使情不能禁,必欲遂之,則寒可為也,饑不可為也;醉可為也,飽不可為也。以寒之為苦在外,饑之為苦在中,醉有酒力之可憑,飽無輕身之足據。總之,交媾者,戰也,枵腹者不可使戰;並處者,眠也,果腹者不可與眠。饑不在腸而飽不在腹,是為行樂之時矣。

節勞苦初停之欲【原文】

勞極思逸,人之情也,而非所論於耽酒嗜色之人。世有喘息未定,即赴溫柔鄉者,是欲使五官百骸、精神氣血,以及骨中之髓、腎內之精,無一不勞而後已。此殺身之道也。疾發之遲緩雖不可知,總無不胎病於內者。節之之法有緩急二種:能緩者,必過一夕二夕;不能緩者,則酣眠一覺以代一夕,酣眠二覺以代二夕。惟睡可以息勞,飲食居處皆不若也。

節新婚乍禦之欲【原文】

新婚燕爾,不必定在初娶,凡婦人未經禦而乍禦者,即是新婚。無論是妻是妾,是婢是妓,其為燕爾之情則一也。樂莫樂於新相知,但觀此一夕之為歡,可抵尋常之數夕,即知此一夕之所耗,亦可抵尋常之數夕。能保此夕不受燕爾之傷,始可以道新婚之樂。不則開荒辟昧,既以身任奇勞,獻媚要功,又複躬承異瘁。終身不二色者,何難作背城一戰;後宮多嬖侍者,豈能為不敗孤軍?危哉!危哉!當籌所以善此矣。善此當用何法?曰:靜之以心。雖曰燕爾新婚,隻當行其故事。說大人,則藐之,禦新人,則舊之。仍以尋常女子相視,而不致大動其心。過此一夕二夕之後,反以新人視之,則可謂駕馭有方,而張弛合道者矣。

節隆冬盛暑之欲【原文】

最宜節欲者隆冬,而最難節欲者亦是隆冬;最忌行樂者盛暑,而最便行樂者又是盛暑。何也?冬夜非人不曖,貼身惟恐不密,倚翠偎紅之際,欲念所由生也。三時苦於褦襶,九夏獨喜輕便,袒裼裸裎之時,春心所由蕩也。當此二時,勸人節欲,似乎不情,然反此即非保身之道。節之為言,明有度也;有度則寒暑不為災,無度則溫和亦致戾。節之為言,示能守也;能守則日與周旋而神旺,無守則略經點綴而魂搖。由有度而馴至能守,由能守而馴至自然,則無時不堪昵玉,有暇即可憐香。將鄙是集為可焚,而怪湖上笠翁之多事矣。

【評】

中國人忌談性,尤其忌諱在公開的場合談性。其初衷大概是怕“性亂”。但滿口仁義道德、肚子裏男盜女娼的事還少嗎?其實,這不是唯物主義的科學態度。古人雲,食色,性也。“食”與“色”是社會發展的兩大基本原動力。問題在於如何科學地對待“性”。李漁談性,本沒有錯。問題是他談得科學不科學。下麵幾節究竟有沒有道理,是否合於人情物理,需要讀者諸君自己來判斷。

另,李漁完全是站在男性中心主義的立場說話的,這對女性很不公平。女性有與男性同等的權利獲得人所應有的快樂,包括性愛的快樂--融合在愛情之中、作為愛情有機成分的性之快樂。

《卻病第五》原文並評:“心和”

卻病第五·小序【原文】

病之起也有因,病之伏也有在,絕其因而破其在,隻在一字之和。俗雲:“家不和,被鄰欺。”病有病魔,魔非善物,猶之穿窬之盜,起訟構難之人也。我之家室有備,怨謗不生,則彼無所施其狡猾,一有可乘之隙,則環肆奸欺而祟我矣。然物必先朽而後蟲生之,苟能固其根本,榮其枝葉,蟲雖多,其奈樹何?人身所當和者,有氣血、髒腑、脾胃、筋骨之種種,使必逐節調和,則頭緒紛然,顧此失彼,窮終日之力,不能防一隙之疏。防病而病生,反為病魔竊笑耳。有務本之法,止在善和其心。心和則百體皆和。即有不和,心能居重馭輕,運籌帷幄,而治之以法矣。否則,內之不寧,外將奚視?然而和心之法,則難言之。哀不至傷,樂不至淫,怒不至於欲觸,憂不至於欲絕。“略帶三分拙,兼存一線癡;微聾與暫啞,均是壽身資。”此和心訣也。三複斯言,病其可卻。

病未至而防之【原文】

病未至而防之者,病雖未作,而有可病之機與必病之勢,先以藥物投之,使其欲發不得,猶敵欲攻我,而我兵先之,預發製人者也。如偶以衣薄而致寒,略為食多而傷飽,寒起畏風之漸,飽生悔食之心,此即病之機與勢也。急飲散風之物而使之汗,隨投化積之劑而速之消。在病之自視如人事,機才動而勢未成,原在可行可止之界,人或止之,則竟止矣。較之戈矛已發而兵行在途者,其勢不大相徑庭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