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王令,來此求血縷盔甲”。李斯回答到,並把秦王統一江山的理想和抱負一一道來。
“這血縷盔甲乃上天之物,雖然有賦予山川生命之靈性,然吸收怨氣和汙物過重,隻怕淪落人間會帶來災難,唯有和氏璧與之合為一體,才不至於危害蒼生。你我故交一場,天機不可泄漏,我隻能告訴你找到血縷盔甲的方法,雖然你家大王有天王之福,也得到和氏璧但能不能得到盔甲,也講究一個緣分。”遂在李斯耳邊密語一番,化為龍形飛向天際。
李斯留人馬駐紮,自己攜一隨從親自趕往鹹陽麵見秦王。秦王派法師去長平坑殺趙兵之處收集大量怨氣,並親自趕往瑤山澗水取血縷盔甲。
贏政來到澗水之邊,叫眾人搭台設壇,祭拜天地神靈,放和氏璧於收集的怨氣之中,祭於靈台之上。隻見那和氏璧不斷吸收怨氣,天地遂為之變色,眾將忙護於秦王左右,頃刻間,那和氏璧已失去原來的光華,倒是從璧中幻化出人影模樣飄入水底。眾人臉色蒼白。
秦王吩咐左右人散開,自己親自來到靈台,雙手捧和氏璧,跪拜天地,周圍各道士口中念念有詞。突然澗水翻滾,一股血紅的巨浪直衝而來,大家驚慌失措,可秦王在前,也不敢擅離職守,不知如何是好。那巨浪瞬間包圍住秦王,眾將嚇得七魂掉了六魂,可不知那巨浪緊緊衝洗著和氏璧,未能傷悼秦王半根汗毛。慢慢慢慢,那巨浪靜靜消失,最後竟成一套盔甲包住和氏璧,周圍怨氣業已消失殆盡,最後一切又風平浪靜。
“恭喜大王,已經求得血縷盔甲”,原來李斯早已跪倒秦王身邊。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哈哈哈哈。。。”
既已取得盔甲,又得和氏璧,秦王便密令扶蘇開始造兵馬俑。
要得兵馬俑大軍,得有和氏璧與盔甲,更要有龍脈孕育的土石。按照天書記載,龍脈藏於驪山,唯有驪山之土石,方可製造兵馬俑。秦王吩咐扶蘇,對外號稱修建驪山陵墓,實則在內建造兵馬俑大軍。扶蘇按照父王命令,隨即攜心腹士卒,修建驪山陵墓,並讓貼身侍從休漁為監工,開始浩浩蕩蕩的工程。秦王小兒子胡亥雖然年紀尚輕,但處處處心積慮,竟然派人秘密監視自己親兄弟扶蘇,扶蘇未有察覺,一切行動均被胡核所知,然扶蘇乃秦王指定的接班人,自己心裏雖有忿忿之意,卻又不敢道明,唯與心腹趙高提起,但此時他並不知道血縷盔甲的秘密。
話說邊疆戰事已起,雖然秦軍士氣高昂,然則經過長平之戰,軍隊並沒有得到休整,慢慢形勢不利於秦軍。燕趙楚等合眾之軍已經越過洛陽,直逼鹹陽。秦國上下,惴惴不安。此時,距離扶蘇製兵馬俑已過去一月之久,然陵墓中卻也隻鑄好一耳室--士兵俑約一千餘個,戰馬俑幾百匹。
秦王儼然已經等不及了,正好當晚是月圓之夜,帶著盔甲與和氏璧,攜隨身侍從與李斯進入陵墓,準備召喚他期盼已久的兵馬俑大軍。
當秦王進入陵墓後,略感失望,就算召喚出來,區區千人,對扭轉戰事有多大作用,不禁長歎一聲。身邊李斯看出秦王心思,道“大王不必擔心,既然是泥石之兵,那血肉之能對之奈何,大王何不先將它們召喚出來,以解燃眉之急”,遂命令侍從讓秦王穿上盔甲。秦王手捧和氏璧立於月光之下,和氏璧吸收月光散發出七彩光芒照向已經造好的兵馬俑,這兵馬俑竟然開始活動起來,如同活物一般,並聽命於手拿和氏璧的秦王。
一旁的李斯和眾將士都恭賀秦王得天地之神兵,然秦王和其他眾人卻不知,天書記載:唯有真龍天子才能召喚兵馬俑軍隊,且那召喚兵馬俑神兵之人,將來必不得善終,一旦龍脈之地被挖空,王朝必然崩塌。李斯雖知其緣故,卻並未稟明,隻憧憬在自己將來可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