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趙長平之戰,秦國一舉消滅掉趙國主力,秦將白起更是坑殺40萬趙軍於趙都長平,秦朝上下一片歡騰,秦王更是擺宴邀百官慶賀.酒宴正酣,邊境傳來急報,燕趙楚奇等國於燕都殺馬宰牛歃血為盟,準備合力攻打秦國,朝堂上下一片嘩然,秦王正愁眉苦臉之時,突聞大將章邯邊境秘密回都求見.
“宣章邯見..”,秦王道.
隻見章邯雙手高舉一錦盒,徐徐走向殿前,道:”大王,臣路過瑤山之西,夜見一鳳凰攜此物乘於瑤山之巔,遂命左右談過究竟,然鳳凰竟留此物獨自離去,臣不知此為何物,然見此物祥和之氣便知乃世之罕物,及星夜趕回獻於大王,不得有半點差錯,大王請.”
侍從便取過錦盒,獻於秦王.
秦王打開錦盒,隻顧感歎世之珍寶,了然已經忘卻敵兵將至,突然隻見一人走向前來”大王可知此為何物?”,秦王抬頭,原來是謀士李斯.”卿意此為何物?”,李斯卻道”恭喜大王獲得此物,大王統一江山,指日可待.”秦王這才想起剛傳的邊疆急報,惶惶之心更不理解此物對統一江山有何幫助,便叫李斯詳細報來,然李斯隻是左右掃視一番,秦王知其意,便叫李斯內堂來見.
李斯禮畢後,秦王便叫其詳細道來.李斯道:“臣曾於瑤山須臾大神處拜得天書一卷,卷中有記載—此物名曰‘和氏璧’,乃女媧補天所剩之石幻化而來,天帝留太子長琴於瑤山澗水看守此物,長琴日夜撫琴,無意於此,便寄托於澗水之龍須臾看守,自己卻私自去凡間享受榮華富貴。天帝聞聽大怒,便把此物與長琴一起埋葬在瑤山澗水之底,長琴化為一盔甲,吸收周圍汙濁之物以保住和氏璧不被侵蝕,經過萬千年的沉積,長琴早已化為一血色盔甲與和氏璧融為一體,然此和氏璧竟然為大王所得,此乃天意”。
秦王依舊不解此物對江山有何用,李斯繼續言道:“大王既得和氏璧,血縷盔甲必為大王所得,大王隻需要穿此盔甲,手握和氏璧,便可很快造出世間最強大的軍隊—兵馬俑軍隊”。
“兵馬俑軍隊,兵馬俑軍隊,兵馬俑,軍隊”,秦王一邊觀和氏璧一邊念念有詞,“卻不知如何求得盔甲,何處打造兵馬俑?”
李斯輕蔑一笑:“大王隻需要在得天下時候封我為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臣便可為大王求得此盔甲,並為大王造出兵馬俑軍隊。”
秦王雖是心理不痛快,一邊想“能得到如此軍隊,既可以解燃眉之急,又可以統一江山,你李斯隻不過是我手下臣子一名,也不能對我怎樣,如何控製住這軍隊倒是得想想辦法”,一邊順口便答應了李斯。
於是,大筵繼續,雖眾將不安,秦王卻信了李斯,便順勢舉杯敬百官。李斯為盡快打造出兵馬俑大軍,星夜攜帶和氏璧往瑤山趕去。秦王一邊派親信打探李斯行蹤,一邊派白起為大將,章邯和李信為副將前往邊境迎敵。
李斯來到瑤山之巔,先祭拜完須臾大神,便往澗水而去。話說這澗水之底為何物無人知曉,天書上也無記載,李斯隻知道這盔甲在何處,唯有須臾知曉,然澗水之深,須臾乃神,人豈可常見!李斯正愁,卻見山間大股怨氣縈繞,“莫非這怨氣和須臾有關聯”,李斯正納悶,突然這怨氣直衝入澗水,頓時澗水白浪翻滾,逐漸變為血色,瑤山也為之震動。
眾人都左右搖晃,不知所謂何事,紛紛找避難之處。李斯不為所動,一心在思考如何得到盔甲,如何見到須臾,這一幕李斯從未在天書中看到過記載,“莫非天書有缺陷?”,李斯瞬即拿出天書,正欲打開,一塊巨石落入水中,巨大的水浪劈向李斯,天書也被衝到澗水之中。李斯欲哭無淚,不知所措,突然一條巨龍從水底飛了出來,直奔向李斯。
“須臾,那是須臾”,隨從中一人大呼。
那須臾見是故人,便化著人形,來到李斯旁邊。“閣下好久不見,不知來此有何貴幹”?須臾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