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董浩雲身上,包玉剛看到他寬闊的胸襟和抱負,看到了他的民族氣節和為人。董浩雲極富感情,一生以情係人,在他龐大的船隊裏,他既是船長又是水手,他和手下人情同手足,所以,即使他的船隊遇到風暴,即使他不在場,手下人仍會團結一心,絕不會變節潰逃。
董浩雲以情動人的事例很多,僅舉一例如下:馬思聰之弟馬思宏是個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他客居美國紐約時,常去一家古玩店流連,如果幾天不去便魂不守舍。原來這裏有一把名家製作的小提琴,音質純美,精致絕倫,隻是售價太高,竟要7000美元。馬思宏阮囊羞澀,買不起,卻看得起,天天來這裏試琴,時間久了,竟像會情人那樣難以自持。他這點隱情不知怎的卻被董浩雲知道了,他毫不猶豫地掏出7000美金,把那隻貴重的提琴贈送給了愛琴若命的馬思宏。
一個和音樂家毫無幹係的商界中人,竟然一擲千金給一個貧苦的音樂家以援手,何況對手下人呢,那是些年年月月同甘共苦風裏浪裏唇齒相依的兄弟,他又該以何等樣的溫情關照他們呀!
包玉剛從董浩雲身上學到不少東西。董府取經,使他終生受用無窮。包玉剛不久就發達起來,一年之後他就擁有了7條新船,並把公司改名為環球航運公司,和日本貨運公司共同開辟了第一條日本至印度的國際航線。
包玉剛購買新船時,香港彙豐銀行對他提供了巨大援助。但彙豐也因此另辟蹊徑,開創了銀行涉足海運之先河,和包玉剛過從甚密的原信貸部主任桑達士也被提升為彙豐銀行的首腦。
兩年後,桑達士與包玉剛緊密合作,由彙豐銀行投資環球航運公司。包玉剛也加入了彙豐銀行董事會,成為進入彙豐銀行董事會的第一個中國人。
從1961年到1968年,在將近7年時間裏,包玉剛的船隊就達到50艘。到了1977年,包玉剛的船隊已超過13,444,757噸,到了80年代,他已擁有各類船舶210艘,總噸位達2079萬噸,排為世界第一。
董浩雲和包玉剛都是浙江人,同鄉同道同聲同氣,他們並肩馳騁,在茫茫大海上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奇跡,也為世界航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1982年,正當董浩雲承認向另外領域擴展,向電腦、飛機製造業挺進時,因心髒病突發逝世於香港。
於是,董氏龐大的船隊落在了董家長子董建華身上。
董建華,1937年5月29日出生於上海。他是董家長子,下麵還有弟弟董建成,大妹董建平,二妹董小平,三妹董蘇平。
在兩個兒子當中,董建華是董浩雲重點培養對象。他的幾個弟弟妹妹上的都是貴族學校,唯有他必須入中文學校,為的是學好中文。
董建華在上海住到11歲。那時他的家在上海市建國西路5號別墅。這是一幢兩層高的小洋房,每層麵積約80平方米,洋房前麵有一個小花園。
董建華和4個弟妹均出生在這裏。父母親和孩子及保姆住在樓上,樓下兩間分別是客廳和飯廳。樓上的兩間房,一邊是董浩雲夫婦的臥室,一邊是董建華5個小孩和保姆的住處。房間約有15平方米,要住6個人,居住條件是比較擁擠的。
董建華11歲那年,隨父母從上海遷來香港,在香港讀完中學。1960年,23歲的董建華從英國利物浦大學機械工程係畢業。畢業後,他沒有回香港,在父親的授意下又去了美國。他到了美國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通用汽車公司去打工,在那裏一幹又是四年,等於又上了一次大學。在美國打工期間,雖然他是最普通的職員,但他心裏卻有淩雲之誌,他把美國人現代企業管理的精髓盡數汲入了自己腦海。正是有了這次打工的經曆,才有了日後他統管東方海外和龐大的董家船隊的一係列成功。
董建華談到父親時說:我父親是一個傳統觀念很強的人,對祖國有著強烈的感情,從小就教導我們,應以身為中國人為榮,做人應該刻苦耐勞,小時候家中雖有私家車,但父親從不讓坐,而是讓我坐巴士。
董建華深受父親影響,他本人生活十分樸素。從小到現在,他的平頭發型從沒變過。他手上戴的尼龍帶勞力表,20多年沒有更換。他的衣著總是顏色單一,愛穿灰色暗條西裝、黑色皮鞋。據說他購買衣服時一次就買同樣款式的衣服好幾套,並且多少年如一地一直穿下去,再不換別的款式。他吃飯從不挑剔,簡單快捷。他在嘉蕙園的家自己僅用了4間房,室內裝飾簡單平實,注重實用,不求豪華。
1961年,董建華與相識多年的趙洪娉結為伉儷後,育有兩子一女,長女董立筠、兒子董立均和董立新。
趙洪娉英文名叫861作,在英國讀護士學校時和董建華相識,從戀愛到結婚,水到渠成,了無波瀾。二人多年來相敬如賓,從沒口角緋聞相擾。趙洪娉多年來堅持上班,擔任紅十字會總監,在經濟上不依附丈夫,事業上獨擋一麵。多年來,趙洪娉以樸實無華的形象麵對大眾,口碑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