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1 / 3)

1996年12月11日,香港曆史上一個重要的日子。這是一個新的篇章,它將以其深遠的影響而載入中國史冊。這一頁是由一個叫董建華的中國人揭開的。就在這一天裏,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委會400名委員的無記名投票中,董建華以320票的絕對優勢超出另外兩位候選人,當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

早晨6時,董建華像往常一樣準時起了床。這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他身體裏的生物鍾會分秒不差地把他叫醒。他做事計劃性極強,一切都是按步就班,他的穩重和穩健,曾經使他的董氏集團獲益非淺,如今,他的品格和秉性,還會給香港帶來美好的前程。他的家在香港馬已仙峽道3號嘉蕙園的一幢大樓裏。這是座普通的舊式大樓。它在香港高樓洋房的叢林裏,隻楝是一株矮小的苦楝樹。然而這裏卻是他的家,他在這個不起眼的苦楝樹上,卻築起了溫馨的巢。

有人說,這棟樓房更像是一艘老船,它在香港海麵上行駛經年,曆經駭浪驚濤,卻勝似閑庭信步。這是一艘運氣極佳的老船,一艘有上蒼佑護的老船。

但更重要的是這艘船上曾有過兩代令人稱道的船長,他們是香港的神話。

老船長就是著名的世界船王董浩雲。新船長就是董浩雲的兒子董建華。現在,正是新船長董建華主事的年代。董建華下樓去打太極拳,在樹叢花影中翩翩起舞。這是他每天必須上演的節目。即使在今天,在決定他個人命運的今天,他也沒顯露出特別的神情。和往常一樣,他一招一式一絲不苟,打滿30分鍾後收式還原。接著,又和妻子趙洪娉一起散步10分鍾。

吃完早飯,董建華躺在竹椅上流覽晨報。報紙上,他的名字頻頻出現,同時還有他的競選對手們的名字,他們是楊鐵梁、吳光正。幾天前,他們3人從31名參選人中脫穎而出,他206票,楊鐵梁82票,吳光正54票。楊鐵梁是香港前首席大法官,吳光正乃航運巨頭包玉剛的女婿,他們都有很強的競爭實力。雖然從票數上看他遙遙領先,但究竟誰能問鼎,還很難說。

僅僅幾年之前,董建華在香港知名度還不算太高。比起他的父親董浩雲,還有包玉剛、霍英東、李嘉誠這些巨頭來說,他幾近不為公眾所聞。

董建華的父親董浩雲,人稱世界七大船王。80年代初,董氏集團已經成為世界頂級的航運集團,擁有各種貨船、貨櫃船、油船、客船及散裝貨船149多艘,總載達1200多萬噸,比已故希臘船王的船隊還要多出一倍。

香港另一個世界船王包玉剛則擁有210艘船,總載重噸位為3902079萬噸。

然而,從資曆來講,董浩雲確比包玉剛要早得多。從某種意義上講,董浩雲還是包玉剛航運方麵的啟蒙老師呢。

早在40年代初,董浩雲就在香港注冊成立了中國航運信托公司,成為中國近代最早發展海上航運事業的開拓者之一。而此時,包玉剛還在銀行做事,幾乎連輪船還沒坐過。

董浩雲航運發跡的契機始於1950年朝鮮戰爭的爆發。美國由背棄台灣變為積極扶植台灣,想把台灣當作既可進攻朝鮮又能威脅中國的跳板,於是便把大批資金傾注到台灣島上。董浩雲和美國及台灣上層的關係均十分親密,因此他得到不少美國援助台灣的資金。在這段時間裏,他營建和購買了大批的新船,陸續添置了如雲、淩山、亦雲、東方皇後等貨輪和豪華客輪,一時成為香港航運業的翹楚。

包玉剛投身航運業始於1955年。當他把全部家當20多萬元盤下一艘名為金安的輪船後,曾專程趕到董浩雲府上去討教。包玉剛比董浩雲小七歲,且剛剛起步,他在董浩雲麵前應該是小字輩。然而董浩雲卻很熱情地接待了他,並不因包玉剛勢單力薄而小瞧他。董浩雲給包玉剛介紹了許多航運業發展方麵的經驗,但談得最多的卻是如何為中國人爭氣,如何和西方那些海運霸主們一爭高下。

大凡了解董浩雲的人都知道,每每購來新船或造新船,他都給心愛的船兒起個名字,並隨之賦詩一首,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而每次起名,他都愛冠之以東方二字,比如東方皇後、東方華麗、東方友華、東方海外等等,就是以後的企業名稱,他也常用東方打頭,他這樣做不為別的,就是為中國在世界的東方而自豪。當他那冠之以東方名諱的龐大船隊在五大洋獵獵遊弋時,他的愛國心情便隨波高揚,揮灑在天水之間……

一次,董浩雲在日本佐世堡參加30萬噸巨輪下水典禮儀式。這是他從事航運業以來最大的一條船舶,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最大的一條船。然而,當軍樂、鞭炮、和人們狂呼慶祝的聲浪驟響之際,董浩雲卻躲到一邊放聲大哭起來。友人問他何故,他說,剛才典禮上演奏了日本、新加坡、利比亞的國歌,唯獨沒有演奏中國國歌,他心裏不平衡,所以才傷感難過。因為這艘船是日本製造、新加坡的貸款、利比亞注的冊,所以才演奏這三國的國歌,這也是國際航運業慣常的情況。但作為這艘輪船的業主,他因聽不到自己祖囯的國歌而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