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 3)

那時,海上隆起萬仞山,有這等威儀的,不用問,少不了是懸掛米形旗的大不列顛艦隊所為。果然是英國戰艦。

率領艦隊的是接替英國駐華全權代表義律的新任全權代表兼商務監督璞鼎查。

新任英國遠征軍司令巴爾克同船來澳。璞鼎查,英軍在東印度殖民地的傳奇人物。他1789年出生,12歲就加入了帝國海軍。14歲那年,他服役於駐印英軍,任見習軍官。他被人評價為訓練用心,拙而不愚。同時,他又愛標新立異,做事獨斷專行,欠缺團隊意識,而好獨行。1801年至1811年間,他受命於英國東印度殖民當局,冒險前往波斯與印度當局的控製區域,用武力開拓疆場,曾震驚英倫三島,由此受到英國當政者的關注。1836年至1840年間,他被任命為印度信德省的最高行政長官,1840年在對阿富汗戰爭中連獲大捷,晉升為海軍少將,並被英國王室封為男爵。

這次來華,他受命於英內閣4月30日的決議,任命他為香港總督。英王陛下親自召見了他。這位年方22歲的女王,剛剛和她的表弟阿爾伯特親王結了婚,幸福的紅暈似乎還沒有消退。女王的青春和豔麗給了璞鼎查以極其深刻的印象。女王把一雙纖手伸給了他,他以跪拜的姿式親吻女王潔玉般的手指時,幾乎要暈眩了。雖然這是一雙典型的完美的女人的手,但它卻充滿大英帝國的力量。他不禁聯想女王的秀手實際上是一匹充滿力量和神奇魅力的猛獅的尖爪,而自己就是這尖爪上的鋒利的指甲。多年之後,香港的盾形紋章圖案上,顯然出現了一隻頭戴王冠,前爪緊抱東方之珠的猛獅形象,不知這幅造像與第一任香港總督璞鼎查那天的想象有無關係。

女王以她柔和而略帶羞澀的征詢口吻對他說:你願不願向我負責,去遙遠的中國行使大英帝國的權利?如果願意,你就是那裏的第一官員。你將取代正在中國作戰的全權代表義律。你的使命就是用力量和智慧使中國的統治者無條件的接受大英帝國的全部要求,以法律形式占領香港,迫使他們承認大英的商貿活動及鴉片貿易的合法性,你懂得我的意思嗎?璞鼎查諾諾而退。

帝國朝臣都用羨慕的眼光注視著他。他感到肩上有著英倫之島的份量。他帶著沉甸甸的使命來到了中國。

璞鼎查從未來過中國,但他卻對中國並不陌生。多年來,他一直在印度供職,有近30年的東方殖民冒險經曆。印度和中國是近鄰,它們都是東方的文化大國,行伍出身的璞鼎查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對這一點卻始終是敬畏的。不過,從璞鼎查的冒險經曆看,他內心最崇拜的並不是文化,而是武力。

9時整,璞鼎查的艦隊停泊之後,他並沒有走下艦船。他和新任遠征軍司令巴爾克仍端坐船頭,令手下人鳴放禮炮,以顯示他和別的將軍大臣不同。

他帶來了英王的訓令,訓令上說:當總督抵港上任,或休假期滿從英國返港,或任滿離港時,軍艦及炮台須鳴炮十七響向其致敬。

璞鼎查穿一身白色製服,戴著有羽飾的三角帽,這使他格外醒目。他身材魁捂,圓圓的臉龐,盾穹突出,眉頭總愛皺著,雙眼炯炯有神。他平時沉默少言,喜歡獨處。多年的軍旅生涯,使他養成了槍支一樣的性格,隻在戰鬥中活躍。

按照計劃,禮炮要在交接儀式上才能鳴放,但他和巴爾克都認為,經過近四個月的航行,禮炮不知是否受潮,不如演練一番,加上澳門屬於葡人管轄,借此可以敲山震虎,煞煞他們的威風。因為葡人在中英戰爭中表現不好,常常從中挑撥,有坐收漁利之嫌。

隨船帶來的軍樂隊奏起了英國國歌,大英帝國的氣息頓時彌漫了整個澳門。坐在船頭的璞鼎查看到葡萄牙人的官員乘著當地人的轎子在兵士們的簇擁下急急過來迎接……轟……咚……禮炮響了。

艦船上響起了英國士兵的歡呼聲。

在軍樂聲、炮聲和歡呼聲中,璞鼎查和巴爾克才緩緩走下艦船的舷梯……

午飯後,稍事休息的璞鼎查與前來迎接的葡人官員馬嗲沙(譯名)來了一場表演賽。

參加表演的並不是他們本人,而是他們各自的衛隊。吃飯時,馬嗲沙看到英人都背著和毛瑟槍不同的槍支,很覺奇怪,便向璞鼎查發問,這種槍比毛瑟槍好用嗎?

那時,在歐洲各國的軍隊中,最普遍最普及的武器仍然是毛瑟槍。這就是當時陸戰兵器中所謂的快槍。毛瑟槍的槍管內沒有膛線,子彈是直來直去,如果距離在50米內,射擊效果為最好,超過100米,射擊效果就會減半,倘若目標在200米,子彈基本上夠不著目標了。即便如此,在以冷兵器為主的東方戰場上,這種武器仍然給人們以極大震撼和威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