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3 / 3)

華西村的幹部要德才兼備。對德,我們有三條標準:辦事要認真,處事公正,經營廉政。經營廉政就是要在經營過程中做到三守,即守法、守約、守信用。幹部要為黨、為人民辦事,認認真真幹工作,就要把集體的事辦好,然後把家裏的事處理好。如果隻為集體,不把家裏的事處理好,會影響集體的事搞好,如果隻顧家裏的事,不顧集體的事,那就不是好幹部,這種幹部當不長。對才,也有個標準,即具備三個水平:政策水平,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為啥不講文化,不講年齡?因為農村有個特定條件,等到他懂政策、技術、管理的時候,總得識一點字。如果三條標準全好,有三個水平,哪怕你年齡大一點,隻要身體好,也可以當幹部。如果沒有三個水平,就不能當幹部,這是我們華西使用幹部的標準。符合這兩條土標準的幹部叫全才,可以當廠長,可以當頭頭。如果隻懂一行,懂政策的就管抓管理,懂技術的就管技術。我們華西的幹部有兩個特點:第一是一專多能。農村今天辦這個工廠,明天不辦了怎麼辦?所以幹部一專多能,要有多種本領。村的領導對下是黨政一把抓,對上再分家,每個幹部分工一條線,還要抓好點(兼任廠長),有的分配在基層。第二是能上能下。幹部要能服從分配,能上能下毫無怨言,今天做這個,明天幹那個都能幹好。我們村幹部沒有辦公室,也不坐辦公室。上麵沒有公辦,公事在下邊,要辦到下邊去辦,到田頭去辦,到工廠去辦。村辦企業的幹部很少,有的辦公室隻有一個人,不設安排性、照顧性的幹部,要紮紮實實辦實事的幹部。在這方麵,我是得罪了不少人。但是,我們不怕得罪人,因為我們是對集體對群眾負責。

一個單位要健康長壽,我的體會是三條:一要有自主權,二要有自知之明,三要有高度事業心。我們華西人既不埋怨上一代,也不光靠下一代。我們要相信下一代,一定能一代勝一代,但主要責任在我們這一代……

背景資料(二)北京市房山區韓村河村

韓村河位於京郊房山區東營鄉,全村700多戶,2350人,1300名勞動力,2400畝耕地。這裏既不靠山,又不靠水,物質資源貧乏,由於受到客觀條件的製約,長期以來,經濟發展一直處於落後狀態,所以村民們形象地把韓村河比喻為寒心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村黨支部書記田雄等人的帶領下,靠起初幾把泥瓦刀起家,闖出一條搞建築致富的路,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奮鬥,真正告別了昔日的貧窮與落後,成了京郊文明的首富村。在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

田雄(韓村河村黨委書記):

我們認為,精神文明建設既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又是人們思想道德在社會活動中的集中表現,特別是對於初步走向富裕的韓村河人來說,不光追求物質享受,更需要有一種精神,我們黨委一班人積極帶領廣大黨員幹部和全體村民始終做到三個堅持:始終堅持學習小平同誌關於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始終堅持學習黨的基本路線,時刻注意把握方向。始終堅持學習中央有關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結合本村實際情況,紮紮實實地做好思想工作,為群眾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糧。保證韓村河人沿著正確的道路走下去。

曾說: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堅持兩手抓,不但要抓好物質文明建設,而且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因為精神文明建設是管思想,管方向的,是基礎建設。從落後走向富裕,並不能完全體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特征,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特征應該是集體經濟大發展,精神文明程度大提高。物質上富有是暫時的,隻有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雙獲豐收,才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惟一標準,隻有精神文明建設這個基礎工程不放鬆,才能建設富裕文明的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