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1 / 3)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形成、發展和完善,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個過程中,精神文明建設更顯得十分必要。在建築業激烈市場競爭中,坑蒙拐騙摻雜使假,偷工減料,甚至采取不正當手段進行競爭時有發生。而我們從一開始隻有十幾個人的建築隊,能夠發展成為今天的國家一級大型集團化建築企業,名聲響遍京城。就是我們黨委一班人在狠抓經濟的同時始終注重精神文明建設。我們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經常教育大家樹立為首都人民服務的意識,不做虧心事,不賺黑心錢,處處注意樹立我們韓村河人在首都市場上的良好形象,所以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始終站穩了腳跟。如果我們不抓精神文明建設,不注意教育大家學會怎樣做人,去做坑人、害人、騙人、蒙人的事,那麼韓村河就不能有今天的輝煌。

在較短的時間裏,我們村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初步走上了文明富裕的道路。但是我們認為集體經濟搞上去了,並不等於精神文明建設不要了;大家過上好日子了,並不等於思想覺悟都提高了;個人手裏有錢了,並不等於舊的思想意識消除了;如果這幾個問題處理不當,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已經取得的成績可能前功盡棄,隻有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擺正兩個文明之間相互推動,相互促進的關係,才能有效地防止經濟發展精神滑坡,使兩個文明建設形成良性循環。

幾年來,韓村河村精神文明建設之所以搞得比較好,最主要一條經驗是,堅持了四個必須。

必須黨委重視。列入議事日程,常開會,常研究,常安排,並納入經常化,製度化,一體化活動係列,常抓不懈。

必須加強領導。做到一把手親自抓,專職書記具體抓,其他成員協助抓,一班人共同抓,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麵。

必須強化機構。村黨委設政工部,凡屬各分公司、處、班、組都設政工組或專職政工人員,使之形成規範化,網絡化。

必須加大投入。不能隻簡單地停在嘴上,寫在紙上,掛在牆上,而是實實在在地落實到行動上。近幾年用於精神文明建設上的總投入就達4000多萬元,有力地保證了此項工作的開展。

我們最主要的一點體會是:應有一個領導有戰鬥力,說話有號召力,工作中有凝聚力,在群眾中有向心力的好支部。

我們最大一點收獲是:始終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提高,提高,再提高。真正把精神文明建設變成每個同誌的自覺行動。農民的思想道德建設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始終把提高職工、農民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準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中心環節來抓,用韓村河人的口頭話說:經濟建設要響當當,思想道德水準也要硬邦邦我們采取多種形式:利用廣播電視來宣傳;利用好人好事來推動;利用村規民約來約束;利用製定的標準來評選。

通過以上手段,達到了破除迷信,移風易俗、克服愚昧落後。尊老愛幼,助人為樂,樹立良好美德;根除邪氣,弘揚正氣,遵守社會公德;晚婚晚育、優生優育、改變生育觀念等積極效果。

文化水平的高低是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對於剛剛走上富裕的農民來說,盡快地從文化知識中脫貧致富是十分重要的。根據我們村的實際,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舉辦文化掃盲班,利用文化夜校、村民學校等多種多樣形式幫助一部分不認識字或者識字不多的村民補習文化課。二是科普教育。利用辦黑板報、宣傳欄、提供科普書籍,向村民灌輸科學文化知識,使他們學到新東西,增長見識,開闊視野。三是傳播健康文化,做到活動有載體。為適應村民們的需要,建了各種活動室,建立了展覽室和圖書室,為每戶訂有《京郊日報》,還經常舉辦精神文明建設學習班研討會,使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始終占有主導地位。

從1990年開始,我們共投資2200多萬元,用3年時間建立了總麵積為2.2萬多平方米的集幼教、小學、中學、大專為一體的教育中心,形成了一條龍教育體係。

自1990年起村裏每年投資上百萬元,陸續選送上千名高中生到清華大學和市農業工程大學,培養高級管理技術人才。

我們還采取聯辦合辦優勢互補的形式開辦了兩個職業高中和村辦職業技術學校。

為了穩定教師隊伍,提高師資水平,我們對現有的教師每人每月增加一定的補貼,用高薪從外地聘請大學本科老師,從各方麵解決好教師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