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3 / 3)

福摩斯托電子廠員工冷東患上膿腫性肺炎,廠方及員工為她捐付了1萬多元;偉時亞洲有限公司員工張美娜患重症肝炎,公司為其花去6萬元醫療費,外加8000元休養費。

員工為企業擔風險,企業為員工多著想已在長安鎮各外資企業中逐步形成了風氣。企業主們為了讓員工的工餘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他們還不惜投資、再投資。這種和諧的勞資關係也為長安鎮社會的穩定、經濟的開發奠定了基礎。

共建和睦社會活動開展以來,長安湧現了一幅又一幅鄰裏親,家庭美,世人好的溫馨風景。

古語雲:家和萬事興。在長安鎮我們采訪了榮獲和睦家庭標兵的李麗娥夫婦。李麗娥是個40歲出頭的普通婦女,但她豁達熱情的性格、善良質樸的品質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與丈夫李澤光結婚時,與公婆家11口人住在十幾平方米的瓦房內,生活十分艱苦,作為大嫂的她不僅要照顧全家飲食,還要照看患有小兒麻痹症癱瘓在床的小姑。可她毫無怨言,樂觀爽朗的麵對家人,麵對生活,以她的愛溫暖著一家人:對公婆十幾年如一日地噓寒問暖,一有空就推小姑到外邊曬太陽、逛公園,聽到哪裏有能治小兒麻痹症的醫院就不辭辛勞地陪小姑去,有一次在廣州足足陪小姑住了2個月醫院,動了2次手術。出院回家,李麗娥整整瘦了30斤,可她依舊笑嗬嗬的,在她的影響下,這個十幾口人的大家庭,眾兄弟妯娌姑嫂之間從未紅過臉,在當地一直被傳為佳話。

在長安鎮,遇到危難,陌生人伸手相助的事也屢見不鮮:去年8月17日,17歲的打工妹陳風姣被一輛汽車撞倒,這時素不相識的麗新酒店經理熊勇見狀,毫不遲疑地抱起小陳,很快地把她送到醫院。自己染成了血人。

1998年長江水災,長安人共捐款650餘萬元。

長安鎮還有一位好心的麥期望,他叫麥錫祥。有一天,無意中看到報紙上有個自稱劉期望的人為失學孤兒捐款的事,麥錫祥心動了,於是他親自去湖南永順,踩著泥濘的山路,以麥期望的名義,捐助了40個孤兒,並捐款3萬餘元在當地建一間希望小學。當地人千裏迢迢到東莞長安,才知道他的真名實姓叫麥錫祥。

這就是長安鎮為我們勾勒的和睦社會的嶄新圖景。而在東莞市,越來越多的鄉鎮都在爭相加入這個偉大的創作,其作品可謂異彩紛呈,氣象萬千。如今,共建和睦社會的概念已被諸多地區、省份所接受。

當下一個全新的文明模式第三級文明在東莞農村誕生並且被命名。東莞農村推行的是分散型的工業化戰略,是鄉鄉辦廠,村村冒煙,並非集中在某一兩個中心城市,農民也沒有大批湧人城市,而是在農村建設具有現代化都市標準的家園。在這一個工業化過程中,一些鄉鎮企業發達的小城鎮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們糅合了城市文明的特色,非城非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人們在城市文明與農業文明之間,看到了第三級文明城鄉一體化的文明的出現。

實際上,所謂第三級文明在歐洲發達國家早已出現過。瑞士自19世紀以來就形成了城市貿易、鄉村工業的發展模式此,瑞士幾乎沒有大城市,然而它卻經濟發達,國民極富。它們的現代化文明就是在鄉村小城鎮境內而生成的。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工業化國家,除了少數大城市外,支撐整個社會肌體的還是眾多的鄉村小城鎮。第三級文明的出現,把農業與工業結合起來,促使城鄉之間的差別逐步消失(馬克思語),這絕對是社會進步。

在歐洲的第三級文明發展模式下,農村小城鎮是一個奇特的社會複合體,它既是一個小型城市,又是一個大型村莊,還擁有許多城市職能部門和非農產業,它們的居民在生活上已經城市化,但它的環境卻還是田園化。隻是有一點,它沒有中心城市那樣複雜的社會架構,特別在上層建築領域顯得特別沒有作為甚至低能。東莞創造的第三級文明具備歐洲第三級文明的全部特點,隻有在上層建築領域方麵顯示了自己的中國特色,這就是大力開展思想道德建設,特別是中央發出通知,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來,它們更加注重這方麵的教育。目前東莞市農村道德法庭正在各鄉鎮普及,在法律之外,創造性的教育樣式越來越多。這些方法和樣式,大概都屬於東莞市第三級文明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