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孫氏懇親會歡迎孫中山記》一文所記,孫中山曾對自己的宗親說:今日得與我族叔伯兄弟相見,甚屬歡喜。惟念四萬萬同胞,皆黃帝之子孫,其始均無所謂氏族者,自人民繁衍,而姓氏生;姓氏生,而家族之見重,由是家族以起。然此家族亦甚好,含無數家族而即成為國家。今者民國成立,政尚共和,合漢、滿、蒙、回、藏而成一家,亦猶是一族。將來再為推廣,連亞洲而聯絡之,豈我一族而已哉!
孫中山先生以他無比寬廣遼闊的視野,為我們勾勒了一幅未來世界其樂融融的大團結畫圖。而孫中山先生的夢想,實際上就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著力點,我們今天的一切努力,都是為著這個美麗夢想的圓滿實現。可喜的是,在孫中山先生的故裏,人們已經開始著手實現這個偉大的夢想了。
1997年8月1日,長安鎮鎮委書記李滿堂在鎮報上發表了題為共建和睦社會的署名文章,首次提出了和睦社會這一嶄新的概念,並闡述了共建和睦社會的三個鮮明時代特征: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二、全麵提高全鎮人民群眾及廣大外來人員的文明素質,共同創建文明、禮貌、謙讓、愛心的社會氛圍,給長安的發展帶來更加強大的活力和生機;三、依法行政、以法治鎮,弘揚正義、打擊犯罪,遵章守紀、講求秩序,從而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
長安,曾是廣東東莞市一個因貧困出名的小鎮,1990年被評為中國鄉鎮企業之星。特別是1997年以來,該鎮又連續獲得了10多項國家級榮譽,其中獲得的榮譽有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點、全國鄉(鎮)企業出口創彙五強鄉鎮第一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創建活動示範點、全國村鎮建設先進鎮、中國100個鄉(鎮)投資熱點等。獲得省、市級榮譽更是不可勝數。該鎮目前已有1700多家外商企業。
有這樣一個說法:全國引資最多的是廣東,東莞是廣東引資最多的地區之一,而長安在東莞名列前茅。
要說天時地利,長安優勢並不十分明顯,論自然條件,同在東莞地區,長安有的,周邊鎮都有,周邊鎮沒有的,長安也難以弄來。那麼長安的發展到底靠什麼?回答這個問題要用黨的十五大代表、長安鎮黨支部書記李滿堂的話說,那就是:共建和睦社會,創造了長安人的優勢。
應著改革開放的隆隆足音,來自全國各地的30多萬外來員工湧進了長安鎮1700多家外資企業,勞資關係便成了長安鎮社會關係的一個重要方麵,它影響著整個鎮社會秩序的穩定。對此,長安鎮在共建和睦社會的活動中著重提出了要創建和諧的勞資關係。
在一個灑滿陽光的日子裏,信泰聯光學有限公司大門前,一個名叫寇瓊的川籍女工懷揣著飽含上千顆愛心的6000多元捐款,含淚向眾員工依依惜別,返鄉治療心髒病。
也是一個春意盎然的日子,永成化工有限公司的代表將老板及員工捐集的8700多元醫療款送到了湖南邵陽周後交的病榻前,而此時的周後交已從永成公司辭工多日了,捧著飽含公司老板及200多員工深情厚誼的一遝人民幣,周後交淚流滿麵,他是多麼想念那個家一樣溫暖的公司,那個好心腸的外資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