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2 / 3)

牡丹江婦產醫院近年推出的零缺陷服務的品牌,提出醫療差錯事故為零,推諉病人為零,收受紅包宴請為零,服務態度生硬為零等10條零缺陷優質服務標準,一時名聲大振,競有幾千裏外家在北京的慕名者被吸引而來。當筆者聽完該院副院長劉穎的介紹後,不禁拍案稱奇。

牡丹江市婦產醫院是一家小專科醫院,主要的工作任務是接生新生兒,治療有關婦女兒童的各種疾病,為婦女兒童提供醫療保健。

5年前,這個小不點兒的醫院卻是個老大難單位。院長袁立華自述:

1995年4月,正當我在一所大醫院做副職,幹得很紅火的時候,組織上把我調入到現在的工作崗位。當我來到醫院時,麵對的是房屋破舊、設備落後、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當時我想,盡管條件差一些,但醫院卻肩負著為婦女兒童服務的重任,為了這份責任和義務,我決心要在這個小天地裏幹出一番大事業。

袁立華他們麵對的困境實際上是那時所有醫院的困境。在一種體製下,就像是同一種溫度下的植物,說發芽都發芽,說落葉都落葉,甚至連病蟲害都是一樣的。因為其內部結構和外在形式都出奇的一致,因此,隻要有一棵樹染上某種病症,立時就會傳染整個樹林。那時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刮進醫療單位,於是就有請客送禮收紅包的現象。這種不正之風從南刮到北,從東刮到西,充斥在大大小小的醫院裏。牡丹江婦產醫院雖然隻有130張床位,正式職工僅有176名,但還是給傳染上了。

袁立華他們遇到的另一種困境是醫療設備陳舊。袁立華自述:

發揮專科優勢,就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讓我記憶猶新的是3時決定引進的第一台設備是價值8000元的不孕症治療儀。盡管投資不大,很多人仍認為有風險,回本難。我做了大量的說服工作,給大家講清了要發展就要擺脫小家子氣,就要敢向前邁一步的道理。讓我感到驚喜的是設備引進一個月後就收回了本錢。嚐到了發展的甜頭,大量設備相繼引進。1995年醫院當時隻有價值98萬元的設備資產,現在我們醫院卻擁有了彩超、腹腔鏡等最先進的診療設備,價值1000多萬元。

袁立華上任伊始,首先確立了婦產醫院的經營方略。她認為,市場經濟不同往昔,那種同一種溫度的風景已不再來。市場經濟就是百裏不同風十裏不同雨,它有著千奇百怪的變數,在這種情況下,隻能依靠本身的內在品質和最先進的管理手段才能站穩腳跟。另外,市場經濟條件下更需要的是精神力量的支持,它是一種無形的能量,這二者有機地結合就會使婦產醫院從泥濘中站立起來,從眾多醫院中脫穎而出。

袁立華自述: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醫院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醫院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新招。我翻閱了國內外大量資料,學以致用。導入CIS整體塑形工程戰略、實行零缺陷服務、進行成本核算,一係列新的管理方法被應用到醫院管理上。形成了以精心、誠心、熱心、愛心為主要內容的醫院精神;形成了以高尚的思想觀念陶冶人,以明確的奮鬥目標激勵人,以完美的職業形象塑造人,以嚴格的規章製度約束人,以誠摯的領導人格感召人的管理觀念;形成了效益在病人的笑容裏的經營思想。

另外,醫院要走大發展之路,還要擴大服務範圍。我們又增設小兒外科、乳腺外科;增設不孕症、性病、心理谘詢等大量特色門診。過去人們說婦產醫院隻是個生小孩子的地方,而如今,凡是婦女兒童需要的醫療保健項目都開展起來了。服務範圍的擴大給醫院帶來了可觀的效益,效益每年以30%的幅度遞增,醫院真正走上了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既無外債,也無內債,還有存款500多萬元。

治天下之治者在人才,醫院離不開人才,患者需要名醫。我就對內加大培訓的力度,該送出學習的,不惜投入。對外招聘人才,把市內一流的小兒內、外科、婦產科專家都吸引到醫院來。

婦產醫院在取得一連串成功之後,又把目光聚焦在紅包問題上。紅包被醫院內部稱之為毒瘤,是一種類似毒品的東西,隻要一沾染上,就很難根治。但是,一個健康的充滿活力的肌體,必須拒絕毒瘤,這是毋庸置疑的。若要徹底根除,就要下大工夫,就要牽涉到方方麵麵,對此,婦產醫院黨委一班人認為,就是傷筋動骨,也要把這個頑症攻克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