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使我牢記在心。張老師說:我們這些老人,有的在年輕時想唱歌、跳舞,想美,由於當時沒有條件不能實現。而現在參加了老媽媽合唱隊後卻實現了自己的宿願。每當合唱隊活動日或有演出等任務時,大家都會精心打扮後來參加活動。我自己也會認真對待,像參加盛大的節日一樣裝扮好自己去參加活動,除非有特殊情況從不請假。現在我感到退休後的老年生活很充實,很愉快。退休初期產生的灰色陰影已完全消除,這一切都應歸功於老師的培養和合唱隊的集體熏陶。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謝老師!
由於我自己的收獲,我還介紹了廠裏兩位退休廠長和一位退休工程師參加了合唱隊,他們都有和我同樣的感受和收獲。
曹楊街道老媽媽合唱隊隊員宗琳芳
2000年4月23日
像老媽媽合唱團的例子在曹楊新村還有許多。資源共享使街道文化得到了蓬勃發展,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曹楊新村街道每年舉辦一次曹楊之春藝術周活動,每屆一個主題,如祖國在我心中,春滿曹楊等等,已連續辦了八屆。被譽為社區的慶典、居民的節日。街道還經常組織符合青少年特點的唱歌、繪畫、攝影、書法等各項表演、展覽、競賽等活動,為豐富社區青少年的課餘生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曹楊新村的資源共享並不僅僅限於文化資源,一些社團組織、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也紛紛加入資源共享的隊伍中來。多種資源的廣泛使用,標誌著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和文明水準的提高。曹楊新村越來越美,在上海名氣越來越大。若幹年前,著名洋笑星大山在中央電視台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上曾盛讚上海有個曹楊村之後,許多外國客人慕名而來,當一天曹楊人,而曹楊街道已經具備一天可以同時接待500名外國客人的能力。凡是來過這裏生活的外國客人,離開曹楊新村時無不伸出大拇指說:曹楊!曹楊!日本大阪基督教青年語言研習團的幾位朋友在參加了曹楊新村舉辦的家庭文化薈萃活動後流連忘返,他們說:再見,上海,回去多積累點錢,明年我會再來的。
老媽媽合唱團成立幾十年來,接待了數以萬計的大批外賓、港澳台同胞,受到了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來訪者的好評,使每一批外國朋友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美國朋友在和合唱團聯歡後激動地說:我到過世界大多數國家,看過許多世界著名演員的表演,可你們的表演卻使我感到最感人,最精彩,最令人難忘。一位丹麥婦女在看了老媽媽合唱團的表演後,也情不自禁上台和老媽媽們載歌載舞,休息時老媽媽忙遞上毛巾和橘子水,這位外賓感動地說:你們使我感到又回到了媽媽身邊。這是我最快活的一天。土耳其總統的女兒是個不苟言笑的人,陪同她的官員對老媽媽們說,她到中國來還沒露過一次笑臉呢。可是,當老媽媽的表演唱《開心裏格來》終了時,她由衷地笑了,她走上台和老媽媽們親切地擁抱在一起,感謝老媽媽們給了她一個美好的晚上。德國共產黨主席米斯看了老媽媽們的表演後說,看到中國老人聚在一起追求生活樂趣,充滿信心地歡度晚年,我心裏非常高興。你們幸福的生活,再一次證明了社會主義製度的無比優越……
老城廂屬於上海曆史的一部分。比如它的石庫門,它的七十二家房客。它曾經和上海的繁榮一起走進人們的記憶,就像北京是由許許多多四合院組成的那樣。但同時它的拮據和無奈,屬於城南舊事……豫園街道侯家路居委會管轄的紫花小區就是這樣的小區。整個小區清一色全是典型的老石庫門房子,屬二級舊裏,有居民400多戶。筆者曾在居委會幹部陪同下來到居民家中,穿堂人戶,隻覺層層疊疊。頓時心升頗多感慨,有俗話說,過日子的難處,樹葉還稠。這就是說人活一世,要遭遇幾多生活的磨難,怕是比樹上的樹葉還要多得多。倘若你來到紫花小區你看到老舊的危房,幹裂的牆壁,九曲八回的水管和堆積得像小山一樣的雜物,你就看到真正的老城廂了。浦東開發區像陽光一樣明媚的生活是生活,而這些灰暗色調的生活同樣也是生活。但是,在這裏生活的人們並沒有拒絕生活,他們熱愛生活。雖然小區很老很舊,就像一張發黃的老照片,歲月把它們剝蝕得斑斕模糊,甚至有些殘缺不全,但人們仍然用極大的熱情去修補這些生活中的老照片。
下麵就是筆者采訪時發現的侯家路居委會在整治公用部位,強化硬件建設,美化生活環境,創建文明小區時的工作日誌,先隨手摘錄幾則,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