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火爆的畸形產生(6)(1 / 3)

趙長天的兒子趙延初中時上的是華東師範大學一附中,真正的市重點中學,趙延父母當年都是這所中學的優等生,可兒子在初三之前成績從沒有好過倒數第十名。到了初三,趙延開始知道用功了,每天做作業至半夜以後,成績明顯上升,“中考”時僅差一分不能直升本校高中。照父親趙天長的身份,再出些並不多的錢進個重點高中應該不成問題,在上海這個高考錄取率最高的城市,進了重點高中再想上大學絕對不成問題。然而問題到了趙氏父子手裏,卻成了另一種情況:

“爸,我以後不想考大學了,所以……”

“所以連高中也不想上了?”

“嗯,你同意嗎?”

趙延把難題踢到了父親這邊。如果換了另一位父親聽到這樣的話,即使不怒發衝冠,也會拔拳相揍了。但趙長天沒有,他沉思稍許後,認真地回答了兒子:“我尊重你自己的選擇。”

兒子當時非常吃驚,但很快又自信地朝父親感激地點點頭。知父莫如子,老爸是個明白人,

趙延正是對這一點心中有數,才敢向父親“口出胡言”。

“什麼,儂哪能連兒子不想上大學都讓著他呀?”像全中國普天下的百姓一樣,趙延本人決定不上大學倒沒有引起同學和老師的反響,而他父親、身為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的趙長天,卻在那一陣子受到很多同事和朋友的強烈反對和譴責。“不管怎麼說,隻要有一點希望,大學還是要考的,何況現在都到21世紀了,不上大學就意味著沒有了進入新世紀的入門券,你當家長的不對孩子負責還有誰對他負責?千萬別順著孩子……”

趙長天當時的壓力真不小,而他竟然頂住了。

“我就是不高興讀高中。上初中都要每天學習做題到深夜12點以後,到了高中怎麼辦?還不天天不睡覺?所以我不願讀這樣的書。”兒子趙延說。

“我當時的想法就是,你願意考大學,我們作為父母當然支持,但你沒有這個願望,覺得自己不願意受高中三年的做題之苦,那你愛幹什麼就幹什麼吧!兒子當時16歲了,我覺得他自己應該有選擇的能力和權利了。”趙長天說。

這對父子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關注,是因為兒子在沒有上大學後出現的變化,用父親的話說是:“我特別特別的開心”,不用像其他家長那樣整天為孩子的作業和成績緊張與忙碌;不用像其他家長一次又一次到學校參加家長會接受“戰爭動員”;更不用像其他家長麵對兒子高考可能的成功或失敗犯心髒病。讓趙長天最開心的還有兒子後來不僅改掉了許多毛病,比如由僅僅愛好武俠小說,拓展到在中專學校裏能當語文課代表了;學習成績從後10名上升到了前10名;怯生人的口吃也沒有了,並且當上了文學社的“頭兒”;所學的海關專業使他在畢業後參加工作很順利,兩年多來的工作實踐中他同樣表現得心情愉快和積極努力。

“你對爸爸的最大要求是什麼?”

“當我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在我身邊。”

在一次電台做節目時,兒子這樣回答主持人,趙長天聽後“特別特別開心”。為此趙長天對現在的考大學風有了自己一番鴻論:“現在重視考大學相比‘文革’時的白卷英雄是一種進步,想念書再往前走一步,允許和尊重個人選擇適合自己的路,誰都不會受歧視。”

允許和尊重個人選擇--這話對今天的中國千千萬萬家長們來說,是不是太重要了?是不是太值得學生及老師從觀念上補上這一課?

人類的文明進步表現在什麼地方?科學與知識當然是一類重要的明顯標誌,但就個人而言,是不是體現在自己的權利和理念真正被社會、被他人所尊重更為重要?然而看看我們現在的學生家長及老師們是怎麼對待自己的子女與學生的:考不上大學你就是豬狗都不如!你是世界上最笨最笨的人,以後考不上大學你隻能去掃大街!還有比這更難聽的話。於是孩子們從進入小學門的第一天起,在家長和老師們的這般灌輸下,從小就知道了不上大學就意味著自己是“笨得不如豬狗”,以後就隻能去“掃大街”。他們因此自覺自願地成為考試機器,自覺自願地放棄了本該屬於自己的應當被人尊重的選擇人生命運的權利。

這就是今天的中國學生,在我們多數家庭裏成長著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