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火爆的畸形產生(5)(1 / 3)

從一位家長發自內心的擔憂,我們不能不對未成年者出國留學引起警惕。在知本社會和科技水平迅猛發展的時代,擁有一張高等學曆的文憑固然重要,但對一個家庭、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而言,人的精神素質是第一位重要的,沒有了正確的民族自尊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即使人人都變成了博士,我們的世界和社會也未必是最幸福和最美滿的。有位社會學家指出,少年出國留學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它可以從另一條途徑解決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存在的種種問題,如入學率低、教科內容單調呆板等,同時它也體現了我國對外開放程度加大後,利用和促進社會力量鼓勵民眾通過多種渠道,增強向世界上一切先進的科學與文化包括民族、人文等等方麵學習的機會,從而更好地為中華民族的複興服務。但在少年出國留學中如不加以科學和有效的管理與引導,就可能出現良莠不分、盲目消極和適得其反的效果。特別要教育和引導家長們不要單一地為躲避孩子參加國內高考的激烈競爭或者純粹為混個“洋文憑”而把子女送出國。因為畢竟國外教育也參差不齊,一些國家的高學曆知識未必在中國就有用武之地。而同樣的知識和能力,以低於10倍的投入就能在國內大學獲得。特別需要引起中國家長和學生警惕的是,國外的某些投機分子一直在打中國下一代的主意,當他們看到中國人對大學教育的那種癡迷程度,往往設下種種煙幕讓你鑽,到頭來,就是全家跳進太平洋也無濟於事。

西安市的藍先生就是這一教訓的典型。他在前幾年接待一個美國旅遊團時認識了一位美籍馬尼拉人,這位“熱心”的馬尼拉人聽說藍先生因上高三的兒子成績偏差,急著要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以雪將來無學可上之恥,於是便稱他的一位朋友在芝加哥某教育學院當院長,可以幫助藍的兒子辦理留學手續。藍先生當然非常高興和感謝,向這位馬尼拉“友人”交了一萬元美金,辦妥了兒子去芝加哥留學的手續。一轉眼就是兩年,兒子說他已“畢業”,準備回國。藍先生對兒子說,你既然在美國讀的書,幹脆在那兒找個工作,等幾年再拿個“綠卡”,我們全家人也好一起移民到芝加哥。兒子對他說,別隔著大洋想美事了,我那個學校在美國根本沒人承認它的學曆,我哪兒也找不著工作,假如不回國的話就隻有等著挨餓。藍先生這才知道上了大當,再托熟人一打聽,人家對他說:美國人開學校跟香港人注冊公司一樣簡單,出上幾百美元就可以了,但不是所有的學校都是國家承認的,尤其是芝加哥,在美國也是出了名的“賣假文憑”的地方。不信,你出300美元,用不著把孩子送出國,我照樣可以弄回一個“芝加哥某某學院”的文憑來!藍先生和兒子吃虧大啦,先不說兒子這兩年花去的幾十萬元,單看看兒子拿回的課本學的那些東西,藍先生就差沒氣歪鼻子:一本書上說,西安曾是中國西部的首都。

藍先生問兒子:你長在西安,不知道西安是中國西部的首都,還是中國曆史上的首都這兩者之間的差別?

兒子道:我管它答案對還是錯?你不是讓我出國留學什麼都不要管嗎,隻要把文憑拿回來找個好工作!

藍先生氣得真想從古城牆上往下跳,隻是他沒有了卻一樁心事:“留學”回國的兒子還沒有飯碗,得替他鋪路打點……

然而,“回頭”的藍先生父子倆發現,在他們的麵前並不是寬闊的海岸,已經到了大學年齡的兒子卻連張高中文憑都拿不出來。有的招聘單位好奇地問藍先生:你兒子不癡不傻,怎麼連高中都沒念完?藍先生隻好說“情況特殊”。他哪好意思為兒子掏出那張芝加哥的假文憑。

新千年剛剛到來之際,西安市的某“展覽中心”又張貼起“國際留學谘詢會”的大幅宣傳廣告畫。有人見了藍先生就向他“討經”。藍先生隻是臨轉身時說了句:當心狼來了!

走投無路的藍先生,最後隻好跟一個私立學校的高中班聯係,將已經過了高中年齡的兒子重新送進本國的學校繼續“留學”--留級上學。

想留級就能上學了?對呀!那是“貴族學校”。

“貴族學校”?都是有錢人的孩子在那兒上學?當然。沒錢、沒大錢的人怎麼叫“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