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館”可以通過位於二層的一個長廊去“老館”(北樓),長廊下麵即是一條車來車往的繁忙街道。“老館”的展品則顯得比較“古典”,這倒頗合我的口味,隻是沒有時間細看。其中有古代和中世紀歐洲的雕塑、繪畫、家具及工藝美術等藝術作品;有近一二百年來美國本土藝術家的作品;有十九世紀末印象派的作品。特別是一部分外借的英國、荷蘭等歐洲國家十六七世紀的繪畫(標明這部分展品不準照像),很能吸引人們的眼球,其中一位荷蘭女畫家瑪麗亞·馮·烏斯特威克(Maria van Oosterwijk, Oosterwijk還拚寫為 Oosterwijck 或 Oosterwyck ,1630-1693)的鮮花靜物畫,色彩極為鮮豔,特別惹人喜歡;而且她把春夏秋不同季節的花集中在一個畫麵上,這與中國畫家把春蘭、秋菊、夏荷、冬梅四季花卉畫在一起頗為相似。她的畫作享有巨大國際聲譽,深受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和英國國王威廉三世等王室青睞,並被威廉姆博物館(劍橋)、辛辛那提藝術博物館等多家著名博物館收藏。但因為是女性,她不能加入畫家的行業協會。並且,一生未嫁。
該館的一大特色是以很大麵積展出美國西部風情的藝術、特別是印第安藝術;而且據說這方麵的藝術品,在全美國,它最豐富。我看到不下十來尊各種形態的牛仔騎馬雕塑銅像,充分表現出他們的矯健、英武和靈巧;有印第安酋長的許多青銅雕像和肖像畫作品,還有各種各樣的印第安藝術品,如木雕、陶器、工藝水平很高的日常用品和圖騰,等等。
我最感興趣的是在五層展出的東方藝術特別是中國藝術。一出五樓電梯,就是中國北魏時期的四塊石刻浮雕:兩塊較大的大約半米高兩三米長的橫幅長條,一塊上麵是飛動的龍,另一塊是跳躍的虎,十分靈動;一塊約大半米見方的石頭上是一隻神龜,昂首向上;另一塊近一平方米,但一個角殘缺,是人物的半身像,好像是觀音。往展室裏麵走,我看見一尊出土於山西的遼代木質觀音坐像,神態安詳,左胳膊很隨意地置於身後,以手撐地,以維持身體平衡;右胳膊肘則放在略略翹起的膝蓋上,右手五指修長,自然垂下,處於一種非常自由自在的狀態。還有一個半米多高的雍正彩繪瓷壺,有蓋,蓋頂是一隻立著的小獅子;壺身畫麵上,有房屋,屋內有四五個人物,似有一段故事情節;屋外有梅花。此外還有漢代的陶製了望塔,以及一些雞鴨等小動物。另外我還看到當代中國的藝術品,一幅五尺對聯書法作品“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這本是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大學的著名教授、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之一李大釗先生的名句,是中國知識分子磊落胸懷和使命擔當的寫照。這幅書法作品的作者是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客座教授、旅居美國科羅拉多的報人、學者、書法家屠新時。這是1999年以來唯一收藏進入丹佛藝術博物館並長期展出的當地華人藝術家作品,也在美國主流藝術博物館創下了一個連續展覽超過十年的新紀錄。
據有的文章說,該館還藏有唐三彩,清代服飾玉器,以及齊白石、張大千、程十發等藝術家的真跡畫作。前幾年新館的現代藝術展廳中,還曾展出過當代中國和旅美華人的作品,如中國黑龍江省藝術家嶽敏君大幅油畫和群雕作品,黑龍江藝術家張大力的“一百個中國人”的部分人頭雕像和取名為“對話”的霓虹燈燒製的側麵人像;廣西羅氏三兄弟的攝影作品;河北方利軍的新“年畫”,以及旅居美國的華人藝術家古文達(譯音)用頭發和麻繩粘和在一起織成的表現中國像形字和篆書的大型壁掛藝術品,等等。但是這次我沒有見到。
(2010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