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坐在汽車上看美國(23)(3 / 3)

我們是中午時分出發去錫安的。快接近它的時候,路上的景色已經開始讓我們陶醉了。這邊,你看那一片一片像是人工壘起來的石頭,從紅到黃到灰到白……中間有多少個過渡色,大概隻有對色彩特別敏感的畫家才能辨認。曾經來這裏遊玩過的女兒說,這可以稱為雲片岩,是錫安公園司空見慣的石頭樣子和顏色,公園裏邊多著呢。那邊,一個紅色巨石上,孤零零的立著一棵綠色小樹,在陽光照耀下,紅綠相奪,別有滋味。再走,前麵還有一棵鬆樹長得太“個色”了:它的樹枝不是往上伸,而是往下耷拉,像是長年累月舉著“手”累了,垂下來休息片刻。一抬眼,見旁邊的石崖像紅豆腐一樣一塊塊被切割碼放。往遠處瞧,是一個紅色石頭拱門,恰巧雲彩也湊熱鬧,跑來做它的背景:藍天、白雲、紅石拱門,組成一幅難得的畫麵……

未進公園就已經步步景、處處畫了。妻子舍不得這一道道美景,一路上不停拍照。我開玩笑說,來這裏,你得隨手“瞎”照--你閉著眼摁快門,照下來就是一張很美的照片;若睜開眼,反而會猶豫不決,不知選那個景兒好。女兒則擔心喜歡攝影的媽媽到公園以後再拍照時,可能發現數碼相機的電池早用光了。

我們的汽車盤旋而下,穿過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修的大隧道,直抵穀底。到這裏,遊客的汽車不準行走,隻能坐公園大巴。

大巴按景點分十來個站,坐大巴的遊客可以隨時上下,也可以步行數站,按自己的喜好選擇景點。我們坐坐複走走、走走複坐坐,看看複停停、停停複看看,隨心所欲,率性而為,敞開心胸與大自然親近。

長長的峽穀,二十多公裏,或彎或直,或上或下,或寬或窄,或明或暗。有時“曲徑通幽”而後“別有洞天”,有時“山窮水盡”而後“柳暗花明”。

我們走在峽穀中一個比較開闊的地麵上。在這個深穀裏,它就算十分敞亮明快了。豔陽高照,抬頭可看藍天白雲。兩旁綠樹蔥蔥,小鳥飛來飛去;地上青草茵茵,野兔時時出沒,悠然自得;然而有時天上有雄鷹盤旋。一條清澈的小溪伴你而行,汨汨流水、潺潺有聲,走得頭頂冒汗時給你一絲涼意。我忽然看見腳下幾隻蜥蜴爬過,匆匆鑽進草叢,不禁喊出了聲。女兒說,這有什麼稀奇的,你看那邊有騾子鹿!我倒真是第一次見。它的特點就是耳朵長,據說可以幫助散熱,因此騾子鹿又叫長耳鹿。這穀底夏天很熱,耐熱的騾子鹿適應這種氣候。過一會兒,又見幾隻野生火雞在草地裏覓食,還有幾隻落在樹顛。大巴司機兼導遊,他解釋說,這火雞晚上就在樹上睡覺,以防別的野獸傷害。我忽然想到陶淵明《歸園田居》中所寫“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句。農家的雞既可鳴於桑樹之顛;野生火雞在樹上睡覺就更為自然了。我此刻處在一個“火雞樹上眠”的“閑適”環境裏。同樣是“閑適”,五柳先生說的是自己向往的雞鳴狗吠的“閑適”田園生活,而現在我所看到的則是生長著各種動植物的錫安“閑適”自然景象。據說,同其他公園相比,在錫安這座“閑適”的公園裏,豐富的物種是它的一大特色。它有將近八百種植物,七十五種哺乳類動物,二百七十一種鳥,三十二種爬蟲和兩棲類,以及八種魚類。此外長耳鹿、金鷹、山獅和一些稀有物種也棲息於此地。

當我們走進峽穀中比較狹窄的地方時,見萬仞紅色石壁直上天穹,幾與地麵垂直,危危乎,高哉險矣!讓人望而生畏。遠處,隱隱可見兩個石壁之間隻留一條細縫,假如在石縫中仰望,隻能是一線天了。據說其最窄處,兩人並肩站立可觸及兩側穀壁,可惜我沒有親自去體驗。還有材料介紹說,北邊科羅布峽穀中的科羅布拱門(Kolob Arch),橫跨度為九十四米半,是全世界最大的天然拱門。我這次也無緣觀看了。好吧,此刻盡情欣賞我們能夠看到的。

走到一處停下來,女婿往旁一指說,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砂土懸崖,常常滑坡。

在另一處,有紅色的峭壁和三個紅色的山峰,女婿說,它們以《聖經》中人物命名,叫“三先知石”:亞伯拉罕、埃薩克、雅各布祖孫三人。

到另外的地方,見峽穀兩旁石頭形狀奇奇怪怪,造型五花八門。有的原來就有名字,如“棋盤山壁群”--大自然畫出的格子,真如棋盤一般。有許多我們不知其名,是我和妻子根據我們的感覺即興給它們起的名字:雙乳峰,大手印,城堡,蘑菇,竹筍,大墳頭,等等。有的石頭表麵溝溝痕痕,像羅中立油畫《父親》臉上的皺紋。有的形如大碗,有的像條大魚。有的像中國京劇裏的臉譜,紅一塊、白一塊、黑一塊。有一塊巨大石頭如箭頭指向天空,而其頂端奇跡般長出一棵小樹,如我國黃山的“夢筆生花”。有的石頭,下紅上白,如戴一頂白帽子;有的中間一道白,如白腰帶。有的紅色石壁頂端一層向前伸出,像出簷的紅樓。岩石的顏色也絢爛多彩,赭紅、橘黃、淡紫、粉紅,不一而足,而且隨陽光的變化,流光溢彩,變幻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