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公園門不遠處,是“印第安部落”。這是一個圍起來的單獨的院子,中央是布頂涼亭,亭下有印第安樂手在吹“印第安笛”--它比我們中國竹笛粗兩三倍,發出洪亮渾厚的中音,好聽。亭子四周一圈是大木頭座位。再往外一圈,是印第安人的各種藝術品攤位,其中隻有一個攤位已經布置完畢,裏麵展銷的,就是這種“印第安笛”,僅看外表,就令人喜愛。不知我們中國藝術家有沒有人用這種笛子演奏。
出了院子往前走,各種各樣的展覽和展銷攤位已經占據了長長的一溜空間,就像中國北京的春節廟會,五光十色,琳琅滿目。絕大多數是西部風味的工藝品,如印第安陶器,木刻,服裝,各種質料的牛仔帽,各種花色的牛仔靴,野牛皮和狐狸皮,數不盡的皮革製品,類似我國藏族同胞喜歡佩戴的鬆綠石和其他寶石首飾,還有西部監獄模型以及棺材……真是花樣百出,無奇不有。此外,如果你餓了,這裏還有烤火雞腿等風味小吃。
我還見到臉上畫著各種臉譜的青年男女,不知是為了表演還是自娛自樂。
奇怪的是,這裏還展出動物,這在我們中國的春節廟會上可少見。在“印第安部落”院裏就有一條愛斯基摩人拉雪橇那樣的大狗,旁邊還有同樣品種的小狗在玩耍--恐怕是它的兒子或女兒,讓我這個平時就喜歡動物的人感興趣。在長長一溜展覽攤位中部一個很顯眼的地方,有一對膚色棗紅間白的駿馬尤其吸引人的眼球。它就像中國清代宮廷意大利畫師郎世寧一幅畫上的那樣,一片棗紅,一片純白,毛色油亮,十分可愛。這種花色,可能在西方常見,而在中國卻少有。它們很溫順,一個女孩伸手到欄杆裏麵,這馬居然走過來伸著鼻子嗅。女婿說,那是兩匹野馬(這我沒想到),懷俄明州土地管理局的人在那裏展覽,然後拍賣。
懷俄明和善安本地的攤位突出了他們的牛仔用品,特別是馬具。有一副馬鞍,紅色的,極為精致、漂亮,著實讓人喜愛。一看標價:3500美元。與之並排的還有十幾副,價錢從2800到3900美元不等。我要會騎馬,我要是牛仔,一定買一副。
在一個首飾品攤位前,女兒跟一個中年婦女搭話,原來她來自休斯敦。我馬上脫口而出“姚明”二字。她睜大了眼睛,微笑著:“中國人?”並且叫我女兒教她漢語“歡迎”怎麼說,然後大聲說:“歡迎!”妻子也很有禮貌地用英語對她說:“Welcom to Beijing!”
一陣笑聲。
西部歡樂大遊行
善安先驅節第二天是星期六,正好是節日大遊行的日子。習慣於夜間工作而上午睡覺的女婿,今天早晨不到八點就起床,兩個孩子也被一一喚醒:全家興致勃勃到善安市的中心街道觀看遊行。
九點多一點兒,我們快要接近中心街道時,許多人也正扶老攜幼往那裏走。有推著嬰兒車的,有拄拐杖的,有穿得十分隨意的年輕小夥子,也有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姑娘,還有垂垂老矣但精神矍鑠的耄耋夫婦……他們大都攜帶各種各樣的折疊椅;有的,手裏還牽著愛犬。人們說話的聲音輕輕的(外國人在公共場合通常很少大聲喧嘩),而臉上的興奮之情卻掩飾不住。雖然人聲悄悄,但教堂的洪亮鍾聲隔幾分鍾就響一陣子,渲染著大遊行的氣氛。
所謂中心街道,就是懷俄明州和善安市議會、政府及許多金融大樓所在的那幾條街道;其中,懷俄明州議會大廈座落的那條街叫“首府街”,遊行隊伍肯定從那裏通過,可能就在那裏起始,或者就就圍繞它進行。我們趕到“首府街”十字路口時,看到它的東西南北四個角,已經坐滿了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各種裝束、各種膚色的人;都是自帶坐椅,花色多樣,有的就幹脆鋪張帆布或厚塑料布,坐在地上;還有的坐在兩用車箱上。而且,坐了不止一層、兩層,而是閃開人行道中間一條小路,前後兩溜,一共三層、四層。而從路口往遊行隊伍將要通過的南北街道兩旁看,長長的,直到很遠的地方,也是幾層人牆。妻子說,觀看遊行的可能比參加遊行的還要多。半個善安集中到這裏了。我們一家六口,隻好撿個人層稍鬆之處坐下。
大約九點半,從北向南過來一隊精神抖擻的男女騎士,身著牛仔服,胯下坐駿馬,蹄聲噠噠,引起一片歡呼聲。他們有的過了十字路口而停在馬路靠邊兒一點的地方,而有幾位騎士就站在東西路口的馬路中間,離我們不遠的地方,麵帶微笑卻威風凜凜。他們是開道的。教堂鍾聲又一次響起來,似乎還有一聲禮炮。人群更加興奮起來:遊行開始了。
走在最前麵的是兩位騎馬的美麗小姐,女兒一陣驚喜,認出靠左邊的是她的學生,本屆先驅節小姐,右邊那位則是後備小姐。緊接著是州議員的競選者。
遊行隊伍像千姿百態而不斷變換顏色的水流,又像一浪高過一浪的歡樂潮頭,從我麵前湧過。我旁邊的許多觀眾,特別是一些女士,站起又坐下、坐下又站起,歡呼,歡笑,潮起,潮落。我也情不自禁,隨之而心潮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