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坐在汽車上看美國(19)(3 / 3)

我們站立的這塊地方,也是一條通道,人們稱之為“摩門小道”。女婿說,一二百年前,有許多摩門教徒,在他們的“上帝”指引下,從此路過,到摩門教聖地--猶他的鹽湖城,去朝拜,去定居。也有許多別的人路過此地到西海岸去。他們從遙遠的地方走來,很長很長的寂寞難耐的路上,既無人煙也看不到樹木……忽然,這棵樹出現了,他們的欣喜之情可以想見。

女婿講述到此,我忽然想到眼前這棵樹的年齡。若在其他地方,這樣大小的鬆樹也就是百把十年的樹齡,然而這棵樹則不同。當一二百年前摩門教徒和其他人路過時,即使它剛長出來,也有一二百歲了;況且我想,長途跋涉中疲憊不堪的人們能夠發現這棵綠樹,它的粗細大小應該有一定規模,因而也應該已有了一把子年紀,不然人們看不到它。由此我推算,它至少已經二三百歲以上、甚至四五百歲了。而數百年它才長了二十幾厘米粗、四五米高!我進一步想到:它從石頭裏鑽出來,生長應該是何等艱難!在大風大雪惡劣環境中,它的生命力又是怎樣的頑強不屈!

它值得、也贏得了人們尊敬和熱愛。

一二百年來,人們敬它愛它,百般嗬護它。許多人大老遠跑來看它,為它澆水。而且這裏還有一個小故事:1867至1869年間,太平洋鐵路修建時經過曬爾門山脈(Sherman Mountain),修到這裏,築路的人們喜歡它,用水壺給它喂水;1901年,為了保護這棵樹,鐵路路線決定南移數英裏。而當第一趟太平洋火車開到這個地區來,許多旅行者見到這棵樹時,無不歎為觀止。以後,這裏成了大篷車的通道;而在1913年之後,林肯公路也在離此不遠的地方建成。東部來的人們,不論火車來,汽車來,一注意到這棵樹,自然也總是驚歎不已,愛不釋“眼”,因為他們從未見過這樣的樹。許多人願意同它照像--它是非常上相的一棵樹。許多名信片上也有它的形象。

這棵樹成為最受來懷俄明旅遊的人們非常歡迎的一道風景之一。

(2010年7月17日)

大自然的賞賜

大自然賞賜給人們許多好看的景象。在美國西部,五年以前遊覽過的黃石公園、大蒂頓公園、落基山公園、“魔鬼之塔”、“壞土地”、“風洞”……不去說它了;以我這次所見而言,也大飽眼福。

有的,秀美神秘。如科羅拉多州泉城的“眾神之園”,進入其中猶如進入夢境,怪不得人們稱之為神的樂園呢。

有的,驚心動魄。如新墨西哥州距班德利爾大約一個多小時車程的“白岩”--深穀,它在兩條很深的峽穀劈叉而又交彙之處,從開“叉”處的頂部往兩旁看,都是萬丈懸崖,而懸崖底部是一條河流,蜿蜒如細細的白蛇;我們站在懸崖之巔,如果不是有鐵欄杆圍住,大風吹來站都站不穩,心直發怵,真怕掉下去;由此,我體會到康德《批判力批判》中所說的崇高是什麼意思了。

而四天前遊覽科羅拉多州中部的大沙丘國家公園時,讓我無論如何猜不透造化怎麼會“造”出這等景觀:旁邊是草原,是高山,突然冒出一個麵積有數公裏方圓的大沙丘。在這個晴朗的夏日,我們頂著強烈的太陽光走進沙灘。本想來一個熱沙足浴--光著腳丫子在黃中泛白的沙上盡情享受一番,沒有想到一會兒工夫腳底板就燙得不行,璱瑪和洲洲趕緊收住腳步穿上襪子和鞋,我也立即穿上鞋。望遠處沙坡上,喜歡追求刺激又體力充沛的人們,帶著飲料冒著熱汗往沙丘頂上爬。我看著他們奮力的身影,十分羨慕。

昨天下午,我們又遊覽了女婿所說“懷俄明最上鏡的地方之一”--“雪山”。這次的感覺很特別:深切體會到大自然怎樣以“強烈對比”和“急速變化”來陶冶和娛樂我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