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坐在汽車上看美國(18)(3 / 3)

看有關資料,類似我們看到的印第安人居住群落遺址還有不少。據說弗萊峧裏斯(Frijoles)峽穀一處遺址有兩百五十座半挖入地下而後向上建起的樓房,成一個環形聚集在一起;查克維(Tsankawi)區段則是沿著崖壁挖鑿山洞而形成的穴居房子;另有一段多達五百間的三層樓房,砌造技術雖然粗糙,但很堅固。雖無緣得見,可想象其規模之大,這在五六百年前算是十分宏偉了。

我對這些堅毅的印第安人表示敬意!不知他們的後代生活和命運如何?祝福他們。

原子彈“小男孩”和“胖子”在這裏誕生

全世界都知道二戰末期在日本爆炸了兩顆原子彈。

原子彈當然不是什麼好東西。我不喜歡它,願它永遠絕跡。但是在特定的曆史時期和曆史境況下,這個壞東西也可以說起了好作用。沒有這兩顆原子彈,日寇大概不會這麼快投降,中國等被侵略者還要承受更多犧牲。隻是我個人覺得原子彈投放地點不夠準確:應該直接投到東條英機那批十惡不赦的戰犯們的官邸和藏身之所。

日本人說他們如何如何受原子彈之害,他們要進行“血淚控訴”雲雲。對於被戰爭傷害的無辜人士,包括日本的原子彈無辜受害者,的確有冤屈要申,要控訴。但是,控訴的對象首先是日本侵略當局,是日本的戰犯。中國的百姓才是最大的真正的無辜的受害者。有數千萬中國人被日本鬼子砍頭、刺死、活埋、毒氣熏殺,嬰兒被活活挑在刺刀尖兒上,婦女被強奸,大批人群被機槍掃射,僅南京,就有三十萬同胞殉難;我一家就有三條人命血債是日寇欠下的……我們該如何訴說冤情?我們該如何討還血債?我們該怎樣控訴侵略者的滔天罪行?難道要控訴在日本爆炸的原子彈?

少數人知道這兩顆原子彈的名字叫“小男孩”和“胖子”,但是很少人知道它們出生在哪裏,長得什麼樣兒。

2010年7月這個晴朗的日子,我們來到位於新墨西哥北部小城洛斯阿拉莫斯的國家實驗室,簡稱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功能實驗室之一,1943年開始秘密運轉,雲集了大批世界頂尖科學家。最讓全世界刮目相看的:它是第一顆原子彈的誕生地。1939年10月,美國政府決定研製原子彈;1945年,就是在這裏,造出了三顆,一顆用於試驗,兩顆投在日本。

我們的汽車開上一個山崗高地,鬆樹和其他樹木長得鬱鬱蔥蔥。女兒指著路旁那一大片拉起鐵絲網的建築物:“這兒、那兒,全是國家實驗室的房子。”不過,這些地方絕對保密。不但外國人不能進入,美國人也不能進入;未經特別允許,一切無關人員想進去比登天還難。我們所能看的,隻是位於小城洛斯阿拉莫斯裏的一個介紹實驗室和原子彈有關情況的博物館。這座世界聞名的小城,大概也就是一兩萬人口,它之有名完全是托國家實驗室之福,它也應該是伴隨著國家實驗室而成長而發展的。博物館規模不是很大,我們進去的時候,看到的接待和講解人員,大都年長而精通專業,多半應該是國家實驗室退休的科技人員。

我感興趣的是世界上最早投放的原子彈“小男孩”和“胖子”的模型。它們與原物大小相同。“小男孩”色黑而瘦長;“胖子”則是黃色,體略大而顯得發福。據介紹,“小男孩”是唯一的一顆鈾原子彈,長3米,重4000公斤,釋放的能量約相等於一萬三千噸 TNT烈性炸藥;“胖子”是鈈原子彈,長3.25米而比“小男孩”肚子大許多,重4545公斤,釋放的能量約相當於兩萬噸TNT烈性炸藥,比“小男孩”威力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