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坐在汽車上看美國(18)(1 / 3)

其實,這種“印第安-墨西哥風”,在來聖達菲的路上已經向我們吹來。汽車進聖達菲之前,經過幾座橋梁,那上麵的圖案使我眼睛一亮:在別處不可能看到的富有現代意味的印第安之風;還有公路兩旁的山壁上一些富有裝飾意味的圖畫,也向我們昭示:這是一塊打著自己獨特印記的文化版圖。這裏“刮”著的,是在全美國乃至全世界獨樹一幟的“印第安-墨西哥風”。

信仰之城聖達菲

聖達菲,據說是西班牙語“信仰之城”的意思。依我粗淺的觀感,這確是一座有著神聖和虔誠信仰的城市。

信仰什麼?一是宗教,一是藝術。

據統計,在整個新墨西哥州居民中,大約有37%的羅馬天主教徒,22%的新教徒,此外還有浸禮會、衛理公會派、路德會等等其他宗教信徒,當然也還有少數無信仰者;聖達菲更是宗教信仰非常濃烈的地方,可謂中心之地。

教堂是聖達菲十分有特色的文化景觀。我們來到這裏的第二天正好是星期天,教徒們做禮拜的日子。早上教堂裏傳出洪亮如男中音般的鍾聲,渲染著這個城市的宗教氣氛。十點多鍾我們進入聖弗朗西斯(Saint Francis)大教堂時,裏麵正進行禮拜儀式。彩色玻璃、聖像、教徒們默默無語的嚴肅麵孔,都透露著虔誠。女婿說,這是住有紅衣主教的教堂,可見它在附近地區威望和規格之高。教堂大門外有一尊聖徒弗朗西斯的雕像,你看他:著聖徒之袍,左手前伸,五指攤開,手心向上,似在宣講;右手放在一隻馴服的野獸的背上。據傳說,他能與野獸和鳥兒通話,勸它們皈依天主上帝。此教堂因而以他的名字命名。

還有一座羅萊托教堂(Loretto Chapel)也很有名,它之為世人稱道,在於它的無把手的旋轉樓梯,被稱為“神奇樓梯”。這座教堂建於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主要供修女們在此修煉。但修女們上樓隻有豎梯,極為不便;於是她們天天祈禱,望能建一座登樓的斜梯或旋梯。祈禱至第九十九天,一位類似於中國魯班的能匠終於出現,建造了這座無把手的“神奇樓梯”。這是建造史上的奇妙之作,無把手,無支撐,工匠究竟如何造出來,來參觀的人們總是饒有興味地在探討、捉摸、爭論。為了紀念這位天才工匠,在教堂門外專為他雕刻了一尊立像,上麵標明他建造“神奇樓梯”的時間是1873年。這座教堂規模不大,但很喜慶,人們常常喜歡到這座小教堂來舉行婚禮。我們到達聖達菲的第一天傍晚本想來該教堂一睹“神奇樓梯”風采,結果那晚正好進行一場西班牙式婚禮,圍觀者成了一堵人牆。教堂門外是六個人的小樂隊,又拉又唱,好不熱鬧。也算種桃得李,我們透過人縫,意外地看了一場婚禮表演。那小提琴拉得真不錯,女中音唱得也好聽,充滿歡樂氣氛,隻是一句沒有聽懂。第二天上午再來,每人花三美元門票,得賞奇物真容。這裏也搞起“教堂經濟”來了。

其實,聖達菲所有教堂中,最被旅遊者,特別是學者、教授和文化人看重的,是聖米格爾教堂(Mission of San Migel)。看起來其貌不揚,但貴在年高--它始建於1610年(與聖達菲建城是同一年),完成於1636年。如果從始建時算起,至今已經整整四百歲。它是美國最古老的教堂,比美國建國還早了一百六十六年。我們去參觀的時候,好像它正在維修,外麵有腳手架。裏麵十分古樸。聖像和彩色玻璃以及坐椅等設施,也顯得老邁。但這正是它的價值所在。在聖壇附近,有一排玻璃櫥窗,人們站在它麵前從上往下看,大約兩米深的地方有曆史遺跡,文字說明告訴觀者:那是該教堂最初聖壇所在位置;旁邊還有十四世紀民居的房基。

新墨西哥州有一個別名,叫做“迷人之地” (Land of Enchantment),而聖達菲則是新墨西哥最迷人的城市之一。它之迷人,當然因為它的豐富和古老的文化傳統以及前麵我們所說它富有特色的宗教文化,它擁有各種各樣的文化遺跡、博物館和文物:有作為“聖達菲小徑”終端的“廣場”(Plaza),有美國現存最古老建築物的舊總督府(Palace of Governors),有國際民間藝術博物館、美術館、人類學實驗室、印地安藝術文化博物館、以及車匠博物館等。在美國沒有別的城市像聖達菲這樣精心保護自己的文化並為此感到自豪和驕傲。數百年來,它吸引了全世界的人們,眾口讚美它那完美的交融著印第安文化、西班牙文化與英國文化的新墨西哥文化(我稱之為“印第安-墨西哥風”)。之外,還有它的自然美和藝術美,特別是藝術美。有人這樣讚賞它的自然風光:“聖達菲坐落在落基山腳下,每晚日落時分,這裏一片鮮紅,人們稱之為‘基督的血’。聖達菲蜿蜒的小路、長著當地花草的園子和四周的山景都叫人心曠神怡。”我雖逗留短暫而無緣得見那“基督的血”,但我相信那一定很迷人。僅我所見那陽光照耀下的綠樹黃牆,不甚寬大而十分溫馨的街道,還有城內幾乎每一棵綠樹上那與人親和得如同家禽且鳴叫得像音樂一般美妙的小鳥……都使我陶醉。但更迷人的還是它的藝術。作為美國最早的行政首府,聖達菲是藝術聖地。一方麵是藝術家對它的鍾情和熱愛,另方麵是它對藝術的滋養、虔誠、崇拜和信仰。在前麵記述陶斯時曾提到的那位傑出女畫家喬琪亞·奧姬芙,就把西部、把新墨西哥、把陶斯和聖達菲當作生命之根,當作藝術之源,當作藝術靈感的不盡寶藏;死後也葬在聖達菲。而聖達菲,也把喬琪亞·奧姬芙當作自己的珍寶,當作崇拜的對象,充滿著熱愛和虔誠的信仰。有一次在大街上行走,女兒在一棟房子麵前停下來,看介紹,說這就是喬琪亞·奧姬芙的繪畫展館。那應該是規模相當大的展館,裏麵會有不少藝術珍品,但因當時天色已晚又時間緊促,無緣去觀賞。聖達菲擁有世界上最棒的藝術畫廊。據說,這個不足十萬人口的州府城市,卻有大大小小二百五十多家畫廊、藝術館和許許多多經銷商,被稱為美國最大的藝術品市場之一(僅次於國際大都市洛杉磯和擁有上千萬人口的紐約);2005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命名為創造性城市,這在美國是頭一份。此外聖達菲還有非常豐富的民間藝術品。在羅雷濤教堂旁邊的小公園裏,就有一個藝術品市場,我們經過那裏,看到許多民間藝人正在現場製作和展銷印第安風格的各種工藝品:皮革的、陶瓷的、木刻的、毛皮的、棉布的……應有盡有。我們到“廣場”參觀時,在它的北側舊總督府一排廊柱間停下照像。女婿介紹說,這裏也曾是印第安酋長官邸,印第安人也把它當作自己的聖地,舉行活動;而且每天上午十點以後,就會有許多印第安人到這裏擺攤兒,出售自己的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