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坐在汽車上看美國(17)(3 / 3)

你看,僅僅千餘年,曆史就打了好幾個滾兒:西班牙人侵占了印第安人地盤;印第安人把西班牙人逐出而西班牙人又重新奪回;墨西哥“反”了西班牙;美國人“奪”了墨西哥……再過百年、千年、萬年,曆史將怎樣走?

中國數千年前,曾經有上千小“國”你爭我奪;後剩下幾百個;西周到春秋時代,幾十個;戰國,七雄爭霸;之後,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基本是統一帝國,間有同族爭奪、異族征戰。

中國古人早就有“大同”之理想;西方也有各種烏托邦;到馬克思,提出共產主義……都很美麗。

然而直到目前,人類世界仍然上演著你爭我奪、爾虞我詐的惡作劇,各種形態、大大小小……實在令人厭惡!

曆史能否“大同”?曆史還要打多少滾兒才能“大同”?

也許曆史根本不會按照我們的願望、更不會按照我們的設計去走。

無論如何,我相信千年之後、萬年之後,後人會笑話今天我們這“打打殺殺”的行為。或許他們不理解:為什麼曾經需要原子彈?為什麼會用飛機去撞擊紐約世貿大樓?為什麼……

汽車輪子仍然急速向前滾動。上坡時,我往天上看:雲朵後麵還有雲朵,雲朵縫隙間那看不見的天之外,似乎還有神秘的未知--

地球上有人類,有人類的曆史;地球之外是否也有“擬人類”?是否也有他們的曆史?霍金說,不要隨便去惹弄外星人,小心他們會把地球人滅了。

是科學猜想,還是天方夜譚?

哎,不想了,還是打瞌睡吧。

“印第安-墨西哥風”

據說墨西哥之名稱來自印第安語,來源於“戰神”(Mexitli)的名字。

“戰神”!“戰神”!這難道是一種曆史讖語?難道曆史老人在耍著一種“損招兒”:要通過“戰神”之手(這“手”看起來是很殘忍的)把兩個或數個民族的手牽在一起,把他們“打”成一塊兒、“揉”成一團兒?

也許這就是一個案例:曆史老人真的是通過“戰神”,把生息在新墨西哥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以及外來的人們,放在宇宙間的一個“大桶”裏,上下翻騰,左右攪合,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混混沌沌的一團,然後融合成、開創出一種分不清“你”“我”“他”的新文化。

目前我們所看到的文化就是一種融合的文化,姑且稱之為“印第安-墨西哥風”;而且這種 “印第安-墨西哥風”的文化現象,從外在的看得見的建築,到內在的看不見的精神,內外表裏,成為一個獨特的生命整體而展示於世界,充滿誘人的魅力。

“印第安-墨西哥風”這個術語是我的杜撰,書上查不到,也沒聽別人這麼說過;然而,也許我的杜撰並非絕對閉門造車。僅就外在方麵的融合而言,有一點蛛絲馬跡可尋。據說1956年新墨西哥州通過並頒布一條法令,要求市內所有新建築必須表現土坯木構風格--普韋布洛印第安風格和受它影響的西班牙風格,即使鋼筋水泥建築也須添加瓦屋頂和泥草牆。我想,這法令絕非空穴來風,而是反映了以往無聲無息悄悄行進著的文化腳步,也表達了曆史本身的一種趨向、欲望、希求。

那天傍晚一進聖達菲城,我們就照了它的建築夜景,後來又照了它的州議會大廈,以及其他建築物。一種融合之風--“印第安-墨西哥風”撲麵而來。

我們拍攝下不夠精美的聖達菲夜景房屋和幾座建築物的圖像,可以約略看出它們不是純粹原住印第安風格,而是加進了新因素、新內容,也許這就是新墨西哥法令所說的那種“所有新建築必須表現土坯木構風格--普韋布洛印第安風格和受它影響的西班牙風格”、也即我說的“印第安-墨西哥風”?

我還要特別說說這議會大廈。就建築風格而言,它在全美國,獨此一家。它沒有華盛頓國會大廈和其他大多數州議會大廈那樣的尖頂,而是柔和的圓頂;上部邊沿,還鑲了一圈兒暗紅而近乎紫色的極富裝飾性的圖案;牆壁是土黃近紅,與我們在陶斯看到的相似。當然,喏大個建築物,完全用“土坯木構”是支撐不住的,它需要現代化的鋼筋水泥;建築物內部,也完全是現代化設施。看起來很明顯,新墨西哥州議會大廈“刮”的並不是一種“風”--既不全是原住印第安“風”,也不全是後來的西班牙“風”,也不全是其他什麼“風”,而是融合起來的新品種的“風”--“印第安-墨西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