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坐在汽車上看美國(14)(3 / 3)

信守承諾,是人類社會得以維持和發展的最重要的品德之一。

(2010年6月30日)

波德印象

來美國逾半月,三次出遊,第一次向西,去維達塢;第二次向東,去內布拉斯加的斯科茨斷崖、“煙囪岩”和“汽車陣”,回程中捎帶著懷俄明境內的羅拉米堡;今天是第三次,向南,去科羅拉多(Colorado)的波德(Boulder)。

波德位於科羅拉多州的北部,座落於落基山麓。從善安驅車前往,大約一個半小時車程。

我們的汽車減速進入波德。

啊,一座多麼秀氣而安祥的城市!在這裏,你看不到什麼高樓大廈,也不見熙熙攘攘、喧喧囂囂的人群。汽車緩行,隻見樹影掩映之下,或二層小樓,或一層別墅,雅致而靜謐,平和而不事張揚。我們這些在北京鬧市嘈嘈雜雜環境中習慣大聲說話的人,也不自覺壓低嗓門兒。

波德是科羅拉多大學主校區所在地。這所大學不但為波德市之重鎮,而且在科羅拉多州乃至全美國也居於顯要地位--據稱是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所評全美最佳公立大學之一,因此在世界上頗有名氣。此外,美國的一些重要科研單位,如國家大氣研究中心或科學實驗室(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eh,縮寫為NCAR),國家標準計量中心等,也設在波德。這是一個文化氣息很濃的城市。

波德的西麵有一座非常美麗的山,名曰熨鬥山(Flat Iron Mountain),是來波德的人必遊之地。女婿說,先上山,參觀國家大氣研究中心。

該中心位於熨鬥山的半山坡上,其建築看起來雖然不算宏偉,但精致而大方。女婿強調:這是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的作品。我們爬上山坡,隻見在鬆樹簇擁中,一座黃色(我感覺似乎黃中又稍近於粉紅色)的建築出現在麵前,由二層、三層、四層、五層不等的數座平頂樓房錯落有致地連接為一個整體。我下意識地聯想到同是貝聿銘設計的北京香山飯店。那也是在半山坡上,樹叢環圍之下,幾棟層數不高的樓房組合成四合院式的院落整體,環環相連;走進去,寬敞大氣,舒適安靜。波德熨鬥山半坡上的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與中國北京香山山腰中的香山飯店,遠隔碧波萬頃的太平洋,而我總覺得它們似乎有某種說不出的血脈聯係著。它們當然很不相同,一個在美國,有著西方文化氛圍下的某種昂揚的氣質和韻味;一個在中國,充溢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深厚文化積澱,飄灑著濃烈的東方風情。而且,從功能看,一個用於科學研究和實驗,顯得嚴肅規整;一個是旅居休閑,頗為瀟灑飄逸。但是,不論怎樣不同,它們還是如同一母所生的孩子,從外貌到精氣神兒,都可以看到某些相通、相似之處。

進到大氣中心大樓裏麵,洲洲和璱瑪興奮異常。因為這個機構雖是科研單位,卻有許多娛樂性的設施,用於對少年兒童的科學普及,且配有專為兒童寫作的妙趣橫生的解說詞和電視錄像,類似於中國的科技館;有許多模擬大氣運行和科學實驗的項目,如龍卷風的形成,火箭的構造、發射和返回,冰雹是怎樣生成的以及有何危害,閃電和雷暴是怎麼回事兒等,十分有趣;其中有一些項目孩子們可以自己操作。洲洲和璱瑪在各種“機關”麵前,啟動他們的小手,親自進行實驗,不時瞪大雙眼,為手下現出的“神秘”而驚奇。

我們從大氣中心後門出來,走上山坡。放眼望去,四處皆秀色可餐。藍天飄著白雲,近處的綠穀和遠處的山崗層層延展,如同一幅美麗的油畫;腳下是綠草地,小白花,身旁半米多高的茅草在微風中飄搖,茅草叢中高聳的鬆樹錯落、挺拔;在我們頭頂,幾隻雄鷹借山坡氣流而展翅滑翔……這使我想起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我剛去山東青島時,登上信號山、觀象山向四周眺望的情景。恍兮惚兮,惚兮恍兮,時光仿佛倒回了五十年--所不同者,那裏是綠樹紅瓦和藍色大海,這裏是漂亮的房舍點綴著白雲綠原。

女婿向山下的建築群中指點說:“那一片地方,就是科羅拉多大學。”

我們驅車下山,直奔大學校區而去。

女婿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來中國執教前,曾在波德工作過兩年。行車之中,他把曾經住過的房子指給我們看。

科羅拉多大學波德校區創建於1876年,是該校成立的第一個校區。據介紹,在過去的一百多年的曆史中,它培養了大批科學和政治精英,其中包括四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在最新的聯邦基金研究排名中,該校位於全美大學的第六位。此外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排名中,該校的幾門學科被列入前十名。他們特別引以自豪的是:曾經遨遊宇宙的太空人,有十一位是該校的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