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我從玉米宮殿,琢磨出美國人的一種精神。什麼精神?
自信“我做得最好”;
爭為天下先;
善於和敢於發揮自身優長;
執著和鍥而不舍。
後來,我從威斯康辛州美麗的“橄欖球城”格林貝(Geen Bay)和米什康特(Mishicot)河邊節的拉馬比賽,又印證了這種精神。
《坐在汽車上看美國》(續)
國花牡丹盛開在牛仔之鄉
美國當地時間6月16日早晨飛抵舊金山,中午12時轉機,經過兩小時顛簸到丹佛,雖然同機的朋友曾精心指點如何取行李、如何出機場的路線,我們還是沒有弄清脈絡--可能真應該被稱為“老朽”了。為尋找“取行李處”而在機場轉了兩個圈,最後還是拿著打印好的“如何取行李”的英文字條請教機場工作的一位女士,才得以走出“鬼打牆”。按這位女士的手勢,下了兩層,上了通往“取行李處”的小火車,忐忐忑忑隨人流走到一個人頭攢動之處,正茫然,忽見女兒女婿帶著外孫和外孫女招手。可見到親人了!
四歲的外孫女璱瑪和八歲的外孫洲洲用擁抱和親吻迎接我們。女兒說,兩個孩子聽說到丹佛機場接爺爺奶奶,頭一天興奮得到夜裏12點還不能睡覺。
到了懷俄明州(Wyoming)首府善安(Cheyenne,或譯夏延)女兒家,已近黃昏。剛剛坐在沙發上休息,女婿麵帶微笑拿著一隻插著碩大花朵的花瓶放在我們麵前。究竟是什麼花,雖似曾相識,卻一時不敢確定,燈光下隻覺那花雍容大氣、鮮豔漂亮,頓覺溫馨,親切撲人,疲勞亦散去大半。
飯後開箱把帶給外孫女璱瑪和外孫洲洲的禮物拿出來,可把兩個孩子樂壞了。璱瑪急急把粉紅色的拖地紗裙穿上,再配上那雙粉紅色的小皮鞋,高興得轉圈舞起來,一晚上不肯脫下,喊著“我的夢想實現了”(四歲的外孫女的夢想就是像神話中的公主那樣擁有一套拖地紗裙),並且叫媽媽寫致謝卡:“謝謝奶奶!”她對媽媽說:“你的媽是世界上最好的媽!”
第二天時差還未倒過來,但起床後一出女兒的家門便讓我吃了一驚,清醒了:台階旁竟然有一簇盛開的牡丹在微風中搖曳。牡丹是中國的國花,在中國,即使不是牡丹之鄉洛陽和菏澤(古稱曹州),在各地也並不罕見;但是我萬萬沒有想到在遙遠美國西部牛仔之鄉它們如此鮮豔地綻放。我數了數,大約有五朵盛開著,淡紫色,像驕傲的公主在朝陽下展示她的美麗。還有幾個花骨朵,圓圓的,微垂著。女兒告訴我,台階的另一邊有一簇白牡丹還沒開呢。
其實昨晚盛開的是六朵,女婿特地摘下開得最好的一朵插在花瓶裏迎接我們。
(2010年6月16-17日)
男女平等第一州
下午晚些時候到懷俄明州議會大廈。美國的許多州議會大廈的建築形製基本相同,隻是規模大小不一樣。五年前曾參觀過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城的議會大廈,那氣派非同一般。這裏的議會大廈雖然小一些,但有自己的特點。正門外是一尊女士塑像,莊重高潔,豐姿翩翩。女兒說,這塑像是為婦女獨立平等而作。懷俄明是全美國也是全世界第一個通過政府法令給予婦女選舉權、確立男女平等的地方,那是建州前的1869年;1925年,奈麗·特洛伊·露絲(Nellie Tayloe Ross) 宣誓就職成為第一位美國女性州長;1933年,奈麗·特洛伊·露絲被指派為美國第一位女性造幣廠主席。該州的別名叫做“平等之州”( Equality State),它的箴言為“權力平等”( Equal Rights)。
大廈的左側門前,是一尊牛仔塑像,他跨在一匹烈馬背上,馬身扭曲著,前腿躍起幾乎成直立狀,牛仔一手緊握馬韁,一手抓住套牛的繩索正準備拋出。旁邊的草坪上還有一頭黑色的小牛銅像,其野性而又調皮的神態令人喜愛。這些雕塑應該是懷俄明州的典型形象。素有牛仔之鄉稱號的懷俄明於1890 年加入聯邦,成為美國第四十四個州,它的產業以畜牧為主,到處是牛、羊牧場,羊毛、羊肉生產僅次於得克薩斯州,居全國第二位。
女兒說,美國的議會和政府部門是開放的,百姓和遊人可以參觀,更可以隨時去反映意見。一進大廈,女婿往右手房間一指:“那就是州長辦公室。”女兒笑著說:“你有什麼問題,可以進去直接同州長交談。”
在中國,百姓要見省委書記或省長、市長,大概要費點力氣。恐怕你連政府大樓都進不去。
(2010年6月18日)
倒時差·放風箏
倒時差,仍處於“醉生夢死”狀態,天不是天,地不是地,日不是日,月不是月。昏睡半日,下午方起。如是者已反複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