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斷章之一(3 / 3)

鍾鼓曾經在許多個夜裏抬頭,為夜空著迷,這占據了它接近一半的美好回憶。

於是它的第一個決定是,讓銜燭之龍看到這番景象。

鍾鼓掉頭衝進了不周山的龍穴,那是一條幽黯而深遠的隧道,是盤古開天時,殘餘的浩瀚混沌神光的聚集處。

龍穴中,五行不複它們原來的模樣,光與暗被巨大的壓力碾成薄霧散開,七大靈力聚於一處,清濁之氣融成混元一體。

相傳這是最接近鴻蒙開辟時能量亂流的地穴,那時此處仍未曾得名,直至鍾鼓離開龍穴後,不周山眾龍方為之震悚,將它當做龍的終極試煉之地。

後世有言“飛蛾撲火”,其實向往光與熾熱的,又何止飛蛾?

鍾鼓第一次察覺龍穴的力量,是隔著冰冷的山體,隱隱約約發現一團烈光在山腹中跳動。它傻乎乎地將布滿鱗片的腹部貼在岩石上,感覺到山腹深處傳來的搏動。

仿佛是忽明忽暗的一團火。

燭龍某次醒來,鍾鼓提出了這個問題,燭龍隻淡淡道:“那是創世的火種,始於開天之前,是世間第一股純粹的能量。”

所以鍾鼓才會進入幽深的隧道,追尋創世火,並妄想將它吞入腹中,獲得更強的力量。

當時的鍾鼓並不知道,撐過這場試煉,它得到的不是創世火,而是剛硬的鱗甲與更堅固的應龍之角,從一隻角龍蛻變為真正的應龍。

自鍾鼓窺探了龍穴秘密的那一天起,後世便有不計其數的角龍前赴後繼,深入其中,希望通過這條混沌能量肆虐的隧道,最終獲得漫長生命和強大的、堪與天地比肩的龍力。

糾結的太古神雷在洞穴深處嘶吼,赤紅的血芒電光四下飆射,鍾鼓艱難地在山腹中穿行。穴內幽深晦暗,仿佛沒有盡頭。比盤古與燭龍生命更久遠的能量風暴,裹著虛空中所有物質的原形向他衝來。鍾鼓的鱗片被銳不可當的電芒生生刮下,綻放出絢麗的龍血,它痛得大聲嘶嚎,卻從無半點退後的念頭。

銜燭之龍於酣睡中驚醒,轉頭時華光萬丈,它的視線穿透不周山的萬年岩石,落在龍穴中的鍾鼓身上。

燭龍自誕生以來,第一次驚歎於生靈的意誌以及生命的頑強。

鍾鼓的鱗片被掀毀,龍血卷著七靈之氣衝洗殘破的軀殼,傷痕累累的龍軀長出新鱗,滿布金紅兩色雜糅的綺麗暗紋。它的雙角在突如其來的一道炸雷中齊根折斷,刹那間蘊於體內的燭龍龍息綻放兩道金光,延伸出珊瑚般的新角。

它頂著狂雷與暴風逆流而上,雙眼淌出流泉似的血淚,再在雷電的洗禮中獲得新生,血紅色的瞳孔映出幾乎沒有盡頭的龍穴深處。

這隻是一個開始。

燭龍看得到更為嚴重的後果。七大靈力暫時退去,緊隨而來的卻是灼燒一切的創世火種。火種將焚燒殆盡角龍所有的修為,唯有亙古的智慧與博大的心懷方能通過火海,以龍魂之力引領應龍的軀幹重生。

鍾鼓萬萬不可能做到!

它沒有學到半分燭龍洞察幽微的智慧,更未繼承父親寬柔慈悲的心懷,行事隻憑一往無前的勇蠻力勁,抱著誰也不明白的念頭,龍魂隻會在火種中燒成飛灰!

鍾鼓的思海渾渾噩噩,它為獲得應龍之軀而欣喜,卻不知道自己下一刻便要灰飛煙滅!

它的意識開始遠離,記憶碎片於烈火中燃燒飛揚,卻執著地撲向不遠處跳躍的火光,越來越近,也越來越茫然,甚至記不得自己是什麼了。

它的最後一個念頭是——在那耀眼的瞬間,我將消亡。

下一刻,掀天的巨爪將整座不周山破開兩半,金光於火海中跳躍,攔住席卷的創世火。周遭一片溫暖,失去的意識被燭龍龍力強行卷起,從四麵八方湧來,灌入鍾鼓的思海。

濤生浪滅,雲卷雲舒,鍾鼓刹那心靈澄澈,獲得了一段燭龍的記憶。

那是燭龍出爪時短暫的、電光石火間的思索,它甚至沒有想得太清楚,便切開了山腹,然而一閃即逝的念頭,卻給鍾鼓留下了畢生不可磨滅的印象。

“即將失去的,是我所熟悉的鍾鼓,任世上哪一條虺再修煉成龍,也不再會有鍾鼓。它的鱗或許是青色、黑色……即便還是金紅,卻也不再是鍾鼓了。”

“父親?”鍾鼓怔怔道。

燭龍抓著鍾鼓飛上不周山之巔,把它扔在一塊岩石前,疲憊地閉上了雙眼。

鍾鼓伏在燭龍爪邊,它轉過身,小心地舔舐父親受傷的前爪。燭龍的金色龍血漫過山巔,將它的身體浸在血中。

不周山再次合攏,留下一道猙獰的傷痕。燭龍的龍力與七大靈力交纏時損耗太多,已顧不上答話。

這一睡,又過了漫長的日子。

鍾鼓用龍爪在岩壁上畫了兩條龍,一大一小。

忽而他仰起頭,發現天穹離不周山近了不少。

“我兒。”燭龍的聲音在它腦中響起,“朝南看。”

鍾鼓轉頭望向遠方的盤古,撐天的巨人雙手極其緩慢地垂落,閉上眼睛,朝後倒下。

盤古死了。

撐天支柱崩塌,所有聲響遠去,緊接著肆虐天地的靈力呼嘯衝來,一切仿佛又回到了開天前的景象。那景象鍾鼓從未見過,滄海倒灌,山巒坍倒,天火落下,雷電將深暗天地連於一處,仿佛億萬根支離扭曲的線條。

天穹破開缺口,熊熊火光覆蓋大地,生靈驚惶逃竄。

燭龍的聲音再度響起:“你須守護不周山與天柱,此生不可離開半步!”

聲音甫落,燭龍仰天發出龍吼,時間靜止。拖著焰與煙墜向大地的隕石與流星,盡數凝在天地中央。

滄海以一個翻卷的姿勢,凝結為細碎的晶瑩浪花。

傾倒的不周山斜斜淩空支住,盤古頹然倒下的身軀仍未挨上地麵。

盤古倒下了。

燭龍又是一聲長吟,不周山回歸原位,它蜿蜒的龍軀衝天而起,金火燒灼之處,雲層蜂擁而來。

鍾鼓意識到發生了何事,猛地發出咆哮!

燭龍於空中一個盤旋,不周山主峰化為撐天巨柱拔地而起!它的龍首沒入雲端,轉過頭,朝中央大地發出低低的龍吟。

盤古終於墜地,歎出一口渾濁的氣。

兩大造物主自開天至崩毀的二十四萬三千年中,從未有過須臾交談。盤古未曾交代死後如何,燭龍也從未問過。

一切都似理所當然。

四麵八方的角龍湧來,隻見雲層化為金鐵,在燭龍的身周聚集。

所有角龍都被鍍上一層金色光輝,從浩瀚雲海的不同方向,朝向撐天之柱一齊哀鳴。

哀鳴聲越來越大,鍾鼓悲傷地長吟,隱隱雷聲在雲海中滾動,銜燭之龍閉上了雙眼。

金光漸褪,不周山下起一場暴雨。

盤古消亡。

後來的故事像人們所猜度的那樣,撐天之柱阻止了天地合而為一,於是盤古軀體的幻化、那些遺惠後人的傳說得以完成。

他的左眼化為太陽,帶來光明和溫暖;他的右眼化為月亮,在黑夜的時候也留有溫柔的光芒——

“盤古歿……其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

“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裏,肌肉為田土,發髭為風雪。”

“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氓。”

他臨死前呼出的最後一口氣,帶著遺憾與滿足的氣息,分化為清濁二氣。清氣久久繚繞於神州大地不願離去,孕育出數位新神;濁氣則在新的世界中遊蕩,最終不知歸處。

清氣孕育的諸位神明於初生時亦是懵懂的,所幸世界趨於靜穩,還有神話時代的許多事會陸續發生,供他們思索。

後人稱最先被孕育出的三大神明為三皇——伏羲、女媧、神農。

而後這股力量陸續減弱,數道微弱不足以直接幻化神軀的清氣,捕捉到盤古死後遊蕩於神州的元素之力,借此與自然融為一體,成就神身。

是有神名:金神蓐收、木神句芒、水神共工、火神祝融、風神飛廉、雨神商羊、土神後土、夜神閻羅……

最後的兩道清氣分別奔向天穹盡頭,化為日月東升西落。日與月的力量分別由羲和、望舒掌管。

盤古死後,那場雨足足下了一萬年。

鍾鼓已擁有通天徹地的能力,化做額前長著珊瑚雙角的少年,靜靜站在不周山之巔。他在雨中想過無數可能,或許燭龍本不必沉睡——那次開山耗去了父親太多的力量。

或許某天父親還會再睜開眼,這世界已不再是當初銘刻在它腦海裏的樣子。

所謂願望,大抵是無窮盡的歲月已逝去,充滿未知的時光還很漫長。

鍾鼓朗聲長嘯,陰雲終於退散,雨停了。

雲中現出金色的光柱,鴻蒙時代終結。

壯麗山河,錦繡神州,即將是那對兄弟鋪開烽煙的畫卷,以劍蘸著神魔的血,寫就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