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智者失算(1)(1 / 3)

貝塔爾重新講道:

“在孟加拉戈爾大學的眾多婆羅門學者中,毗瑟·希沃米無疑是最著名的一個。他甚至懂得已經絕跡的古語言,並且能用它們寫出優美的散文——雖然算不上多準確,但比他的同事們要好得多。他深諳曆史、神學,擅長尼亞薩文體,對天體演化學尤為精通。此外,他還會講多種語言,並撰寫了大量的解說詞,刻苦鑽研過一些由戈爾大學德高望重的哲學家們撰寫的道德學、修辭學、詩歌等艱澀的著作。他為人善良,與最慷慨的自由神卡娜相比也毫不遜色;他待人真誠,可以和誠實的育黑斯特國王相媲美。他名揚四海,不管是婆羅門人,還是那些肥胖不整潔、生活懶散,喜歡嚼舌頭、拍馬屁、不知羞恥的女人抑或情婦們人都很尊敬他、仰慕他。

“上麵所說的這一切都是真的。有時,他還不知道該怎樣用自己的母語來表達自己想說的那個字呢,但他卻知道從地球到遙遠的太陽、月亮以及那些閃爍的繁星的距離。但你要問他希臘在什麼地方,他又困惑不解了。在他出生前五六百萬年的事件,每一件他都能夠按照嚴格的年代順序列舉出來,惟獨他卻不知道發生在自己年代的那些事情。有一次,他還鄭重地問一個朋友,如果把一隻貓放在叢林中,時間久了,它會不會變成一隻老虎?

“盡管這樣,但學校裏的許多教授和學生,仍很敬畏這位穿著邋遢、長著一張青紫色臉和混濁眼睛的毗瑟·希沃米。

“現在要說的是,這個聰明而又虔誠的婆羅門貴族有四個兒子,他們都是在非常嚴格的家教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在他們剛會認字的時候,父親就教導他們背誦禱告詞;四歲時,他們已可以閱讀許多種讚美詩和經文歌;再稍大一些,他們的父親就諄諄勸導他們用心學習宗教禮儀以及關於神學的那些抽象的議論文體。他們的父親,便是他們的啟蒙和指導教師,總是孜孜不倦地用最好的書籍來教導兒子們的思想和言行。他總在背地裏表揚孩子,但在公眾場合,卻常常公開批評他們,以此來培養他們謙卑的心理素質;他譏諷他們的長相,讓他們穿粗布衣裳,從而讓他們擺脫空虛和狂妄;他教導他們要學會拒絕,不要隨隨便便就答應了別人的宴請;他許諾給孩子們禮物卻遲遲沒有辦到,隻是為了讓孩子們知道這種滋味,以後不要把這個習慣帶給他們的後代;他還通常用棒子和各種惡毒的話及恐怖的事件來嚇唬和威懾孩子,要他們做事要小心謹慎,以免陷入深淵,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他們六歲的時候,轉到了查圖施帕提學校學習四卷聖典。從每天清晨開始,學生們都會聚集到茅舍中,聽老師的講課和教誨,一直到中午。中午隻有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而洗澡、吃飯、睡覺和朝拜就占去了一半。短短的休息時間內,他們絕不希望被無盡的學習任務所壓抑,他們會去娛樂,放鬆自己,他們會去玩一些高雅的、對年輕人有益的活動。下午三點,他們要向老師一字一句地背誦用心學到的東西,同時聆聽老師的講解。這樣一直持續到黃昏時分。接著,再去做一次朝拜,加上吃喝,大約又用一個小時。之後,再繼續學習到晚上十點,以鞏固這一天學到的東西。

“從青年時代開始,他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對《吠陀經》的研究上。這時他們不用再學習更準確的發音方式及字詞句式了,隻要一接觸到這些,他們就很厭煩。曆史學科主要學《婆羅門教義的印度編年史》,而不是佛教教義;地理學科為《吠陀這片熱土》,其他的地理知識隻需要稍微留意一下便行了,不需要特別用心地去記;法學一科主要學《摩奴法典》,但不久後,這些純粹的法學學習就被取消了。

“很顯然,這些孩子在出生前,還在子宮裏的時候,已經被喜歡捉弄人類的女神亞圖·哈芮尼給改變了;當他們來到人間的時候,經常給人們帶來的太陽係中九個行星——莎尼正待在第九宮。

“一般在他們到了十二歲的成熟年齡時,都要進入卡斯大學。在那裏,不同的人學習的內容迥然不同。結果,婆羅門貴族的四個孩子當中,第一個成了賭徒;第二個成了一個放蕩不羈的享樂主義者;第三個成了一個賊;第四個成了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換句話,也就是一位絕對的無神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