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女性立場與形象重塑(1)(3 / 3)

小說對王葡萄的眼睛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描寫,說她有一雙山貓一樣的眼睛,又大又黑又溜圓的潑辣又大膽的眼睛。這就看出葡萄在孫家並沒有受到所謂的剝削,她性格中的圓滿自足也凸現出來了。為了一口鐵鍋,她敢手持一根木棒與幾個拿槍的國民黨的痞子兵對峙,多年以後,同樣為了一口鐵鍋,她與一群紅衛兵小將爭鬥。孫家是當地的大戶,但都是靠勤儉而來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三百六十六天在幹活。

葡萄的道理十分樸實,“再咋階級,我總得有個爹。爹是好是賴,那爹就是爹。沒這個爹,我啥也沒了。”當她冒天下之大不褆把受重傷的爹藏在蘆葦叢中,葡萄身上就有了大智大勇的神秘色彩,她以異乎尋常的細心和大膽掩蓋了嫌疑,她造了一座假墳哭喪,還有意與村書記蔡琥珀起衝突,而在夜晚,她偷偷將奄奄一息的爹運回家中,安置在紅薯窖裏。處心積慮的弄藥,挖地窖,一藏就是二十多年。她自己吃糠咽菜也要讓老人吃飽,寧可將剛剛兩個月的孩子送人,寧可切斷一次又一次婚姻的希望,也要將老人藏下去。所本著的就是一個“孝”字。她把所有的運動都看成“事”,無論十四軍、土匪,還是土改、反右、文革,都是一陣一陣的事,過一陣就沒了,躲一躲就過去了。作者有意將她寫得混沌無知,對各種政治術語全無理解。“哈事不懂,除了會做活兒,興許腦筋是有點差錯。”寫她有一雙七歲孩子的眼睛,生坯子脾氣,死心眼,“她對誰好是一個心眼子,好就好到底。”誰也不怕,不知懼怕為何物,無論在日本人的刺刀麵前,還是在嚴酷的饑餓、鬥爭麵前,她都以無憂愁,無畏懼,以她的能幹、勤勞一路闖下去。

她熱愛生命,身上燃燒著蓬勃的生命活力,活脫脫中國的斯佳麗,而王葡萄所麵對的劫難比斯佳麗還要多還要深。她與公公之間的親情沒有太多渲染,彼此都不是善於表達的人,隻是說到他們之間的默契和相互的了解,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能懂到心裏去。

葡萄在性方麵跟扶桑是一個路子,都有著強烈的性欲,地母一樣寬厚博大的胸懷對男人敞開,給男人慰藉和幸福。她甚至利用權力男人手中的權力來掩護公公,比如冬喜、春喜。在王葡萄那裏,她已經成為女人的化身,她的女兒性、妻性、母性都如甜蜜多汁的葡萄帶給她所愛的人以甜美的滋養。這樣的女性是可以承載一切苦難和幸福的,也是有著各種小缺點的,比如她一出門會偷一些吃的東西。

為了讓葡萄能嫁人過正常的生活,這期間,孫克清偷偷出走過一次,但後來被葡萄找了回來。為了堵住惡棍五合的嘴,她給麵,給自己的身體,最後把他引到侏儒廟,借助兒子和侏儒們的力量殺死了他。就像一個安泰、沉著的地母,她用自己的臂膀為公公撐起一片安全的天空,不管外麵怎麼喧鬧、革命、進步,她隻管護住紅薯窖。她相信“躲一步是一步,這裏什麼事都發生過:兵荒、糧荒、蟲荒、人荒,躲一躲,就躲過去了。”“什麼人什麼事在史屯都是匆匆一過,這麼多年,誰在史屯留下了?過去了,史屯就還是一樣活人過日子。什麼來了,能躲就躲,躲過了就躲過了。”

大饑荒改變了許多人。一輩子講究體麵尊嚴的謝哲學拿到女婿給他的二十元錢,昏頭昏腦上了汽車,想到洛城去吃一次糕點。然而所有的食品都需要糧票,手中拿著錢卻餓得幾乎昏倒的謝哲學想到火車上不需要糧票,他混上火車後卻發現因為節約火車隻開兩頓飯,他已經錯過了晚飯時間。萬念俱灰的他居然倒在火車上大哭起來。他被帶到拘留所,愛臉麵的他用褲帶將自己吊死在廁所裏。瘸老虎陳金玉,曾經的英雄戰士去偷蜀黎被紅小兵逮住了,在遊街之前投臭水溝自殺了。

第二節 “母/女”衝突隱喻的文化衝突

一、女兒形象的塑造

《接骨師之女》塑造了一個現代美國華裔女性的形象。她積極進取,勤奮自律,富有愛心,在英語世界裏如魚得水,早已成為美國主流社會的中堅分子,她的價值觀念、文化觀念都已美國化。相反,她對中國文化極其陌生,連漢字也認識不了幾個。在以母語為代表的中國文化和以工作、丈夫為代表的美國文化之間扮演了一個重要的橋梁作用。成年後的她既是母親的主心骨和主要外交使者,又是自己家中的主心骨和主要照顧者。

小說一開始,露絲自己深陷生活的煩惱之中。她的職業是一個自由撰稿人,按照客戶要求撰寫各類文字材料卻沒有署名權。她與亞特同居,與亞特和亞特前妻所生的兩個女兒一起居住在一間極為狹窄的公寓裏,承擔大部分家庭帳務。她的年近八旬的母親獨自居住在另一套公寓裏。露絲既牽掛年邁的母親,又要照顧好這邊父女,應付每天繁瑣的家務事情,還要完成各個挑剔的客戶提出的各種寫作要求。她因此陷入焦慮,甚至患上失聲症,每年都會有幾天無法開口說話。但她又是一個堅強的女性,主動選擇處理好身邊一切事情。比如對待失聲症,她幹脆選擇每年固定時間裏主動緘默,稱為沉默冥修,“為了對語言和詞句的感覺更加敏銳。”這樣她就有了一周時間與自己的心靈對話,而避開生活中日常抱怨、挑剔的言談。她的這個本出於無奈的選擇竟被一個崇尚新時尚的心理醫生稱為絕妙的擺脫壓力的方式,一種新的沉默療法。或用於輔導家庭互動交流出現問題的人。還有她選擇與亞特同居而不是結婚,是因為她想保留更多一些自由和獨立,雖然實際上並沒有做到,但確實是她對生活的主動抉擇。就像亞特剛認識她時所認為的那樣,她“很實在,又風趣,又聰明,又有熱情,還有責任心。”並且“不怕流露脆弱的一麵。”這一點有點像她喜歡吃的蘿卜,口感爽脆,好搭配,懂合作,搭配什麼東西都很入味。露絲很有犧牲精神,對身邊的人都能替他人著想,工作起來很拚命,追求完美。比如買棵花都會考慮到花期,是否值得;買菜時她會考慮每個人的口味喜好,對丈夫體貼入微,對兩個繼女發自內心的關愛,對年老的母親更是牽腸掛肚。她收入不菲,主要在家工作,可是她工作的房間狹小簡陋,但她也不介意。她有一支生花妙筆,善於沙裏淘金將客戶的零碎思想變成暢銷書,但她的價值並沒得到應有的肯定。她隻是一個影子寫手,名字縮成很小放到作者群中,甚至不被提及。就連她的母親和男友都不清楚她的工作有多難,她的才華有多高。

但是這也有負麵因素,比如她的經紀人吉帝恩說她太容易妥協了,“客戶傻話連篇,你也乖乖聽著,他們再自大狂,絲毫不把你放在眼裏,你也照單全收。”露絲和第一任男友分手後,會花一年的時間來分析兩人之間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她自身有什麼責任。這既是露絲的可愛之處也是她的弱點,即兩個男友批評她的喜歡把事情弄得很複雜。她的自省精神和對待生活的慎重態度都是可貴的,但不被珍惜。她和前任男友保羅之間的衝突既是個性的差異,也是文化上的差異,比如粗心大意與小題大做,小心謹慎與無事生非,未雨綢繆與死板教條等,兩個人使用的不是一套評價標準,自然會出現這些認知上的巨大分歧。

露絲寫作的三十多本書多是教人們如何溝通和交流的,如何自我激勵以使生活更讓人如何生活得更好的書,比如《善用拖延助你成功》《人性物理學》等勵誌和自我完善的書籍,亞特剛開始認識她時,稱她為書本大夫,因為她的書主要探討如何生活,如何更加健康更加美好地生活。選擇這個職業在她看來,是“我有充分的自由可以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將物理定理改寫成人生警句以提醒讀者,人們的某些行為模式經常會對自己造成傷害。樹立正確的心態,正確的行為模式來待人處世。她能用精妙的語句來闡述這些格言和比喻,但不能處理自己生活中的矛盾,因為“人生遠比這些要複雜得多。”她自己與情人、母親之間都存在著嚴重的交流困境。

寫作始終圍繞母女兩代人的文化觀念、價值觀的衝突展開。比如看見流星,母親就認為會倒黴,是有個鬼魂要“跟你說話”。在母親看來,一切都能與鬼魂扯上關係:打破碗,狗叫不停,電話接起來沒有聲音等。看到母親一輩子不開心,看什麼都不順眼,露絲發誓不要活成母親那個樣子。但是母親對她的影響無處不在,小到扳指頭記事的方式,她的勤儉節約,對生活的小心慎重,未雨綢繆,在亞特和前任男友看來的無事找事都得自母親的耳濡目染。甚至在露絲十多歲遇到的性侵犯其實也是與母親的教育方式有關的。母親一心想要為女兒打算,可是女兒並不領情。母親因為自身經曆的慘痛,一再警告女兒要當心要當心,“你要是老對他說對不起,到頭來你就會對不起你自己。”她沒有時間看望母親,母親於是生氣地說,是不是付你費用你就來看我了。而露絲確實很忙,僅有的空閑時間也希望能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即使不能,至少也要讓生活的節奏慢下來,想想生活中那些美好幸福值得感恩的事情。而實際上她並未能做到。她的好友溫迪也說:“空閑時間根本不複存在了。你必須提前規劃出時間來做放鬆和休閑,而且每分鍾都要附帶一塊錢的花費。不論是休閑還是到很難定到位子的飯店去吃飯,總是忙不迭地拚命享受,非得覺得錢花得值才行。”這實際上是現代都市文明的病症,每個人為名利追逐,不得不疲於奔命,忙得不可開交,連一點空餘時間都沒有,事後又覺得所有的忙碌是沒有價值的。

露絲終於下決心搬回去與母親同住,因為她發現“她的生活危險重重,比我想象的還要糟糕得多。”同時她也覺得與亞特之間溝通出現了問題,“我覺得事情都得我一個人來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