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0、現有的,原來很珍貴(1 / 1)

有篇荒誕派小說《自殺俱樂部》。文中寫道,這個俱樂部是專為準備自殺的人服務的,它讓你在自殺前享受所有的人間快樂。有兩個想自殺的青年男女在這裏相遇,在享樂人間快樂的過程中他們又相愛了。不知不覺之中,他倆都認識到自己自殺的想法很愚蠢並準備放棄自殺的念頭而繼續活下去。可惜的是,毒氣已經放了出來,想不死也不行了。在死亡麵前,人生的一切真諦都突現在腦海中,但殘酷的現實是:雖然已經大徹大悟,但一切已為時過晚。

雖是荒誕小說,但讀來還是令人愴然而涕下。

人性的一個共同的弱點就是企盼得到自己沒有得到的東西,而對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卻不那麼珍惜。隻有在失去自己現在所擁有的東西時,才倍感它的珍貴與不可替代。許多離了婚的夫妻,後來又感到原配的那一位,其實還真不錯!於是,有人重歸於好。也有些人是“過了這村沒了這店了”。

為什麼人們對已有的不珍惜,對沒得到的東西卻心馳向往?

原因有三:

其一,人類的需要具有永不滿足的特征。舊的需要一旦滿足,新的需要立刻就產生。這是優點--它催人奮進,並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這也是缺點--它使得人們的心態常處於失衡狀態。

其二,人們通常傾向於看到已擁有東西的缺點,未得到東西的優點。把得到的看著是尋常的、理所當然的;把得不到的看著是珍貴的、美好的。

其三,來自於人類生來具有的征服欲。人們太想“擁有”了,盡管他(或她)並不能消耗許多。“擁有”帶來的快感不是滿足實際需要,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征服感。

凡此種種,導致人們總認為碗裏的飯菜味同嚼蠟,鍋裏的東西味道鮮美。古人早就說過:“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到。”

隨著人們的成熟,隨著人們已得到東西的喪失,才會逐漸意識到曾經得到過的東西是多麼的寶貴。武則天在年邁時對身邊的一個宮女說:“我願意拿自己的全部權力與財富換取你的年輕。”估計那個宮女肯定不是這麼想的。

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感謝上蒼現在所給予我們的一切,細細品味其中的滋味,你的幸福感便會油然而生。你的心態就會平衡。

如果說,一個可能的晉升機會沒有得到,這絕不是什麼世界的未日。我們不是有一個很溫馨的家庭嗎?我們不是有一個很可愛的孩子嗎?職務沒有上去,但責任也沒有上去,也不要老是出差、開會,生活不是很愜意嗎?珍惜這一切,充分享受這一切,我們並非不是一個生活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