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趕赴祈福會 造化見真仙(2 / 3)

一炷香後,趙氏、楊氏各牽著張百福的一隻小手走了出來,眾人擦目一看:好少年,劍眉明目,麵如玉琢。頭戴雲紋白銀鵲尾冠,身穿白絲祥雲小袍,腰間係一百福白玉佩,腳穿金邊白雲靴。眾人看的個個羨慕,人人誇讚,張錦也是撫須點頭。

天空碧藍,白雲飄飄,高山巍巍峨峨,鬆柏翠綠蔥蔥,梧桐金光燦燦,楓樹是火紅一片,偶爾看見有野鹿野兔跑過,山中百草、百花,有紅有綠有黃有藍,五彩繽紛。看的張百福心裏暗自感歎“俗語雲:“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這話到是不假。”

張錦一家駕著馬車,與兩三百鄉鄰一同上路,路上熱熱鬧鬧,好不歡快,遇見野兔、野雞、野豬順手打來。日中午時,大隊停下在路邊支起帳篷安營休息,一些獵戶路上順手打些野雞、野兔、野鹿、野豬,剝去皮毛,掏去內髒,架起篝火燒烤起來,婦人們幫忙生火做飯。

看著這一切張百福覺的很是舒心暗歎“真是民心淳樸,前世社會浮躁,道德淪喪,和這裏一比前世也真的沒什麼好念的了”看到一些小孩在那玩耍,張百福少年心性一起忍不住前去同他們一同玩耍。

三炷香後食物已經做好,席分男女,盤做兩圈張錦也拿出果酒與眾人同飲。張百福吃的臉似花貓兒,惹得眾人發笑,眾人吃著正歡,見一中年道士從山上下來,束發木簪,麵容清瘦,青須二尺,身穿青色道袍,腰間麻繩係一黃皮葫蘆,手拿拂塵見了眾人稽手道:“貧道虛空見過諸位善人,貧道路過此處腹中饑餓,聞香而來討頓便飯。”

眾人聽後還禮後,忙叫婦人準備碗筷,請虛空道人一同食用。虛空道人做下後也不客氣,撕下一隻雞腿便吃,片刻一隻雞腿就下肚了。張錦見虛空道人瀟灑不拘,抱起酒壇問道:“不知真人是否飲酒?”

虛空聽了哈哈一笑道:“貧道從來都是無酒不歡,快快倒來。”張錦聽後取了小碗連忙倒酒,虛空端起小碗大飲一口酒還未咽下眉頭一鄒對這篝火噴了出去,激的是火花四濺篝火猛漲笑道:“你這酒無味,來嚐嚐我的酒”說罷解開腰間麻繩係著的黃皮葫蘆,摘去葫塞讓每人倒上一碗,見那酒入玉液陽綠透亮、清香四溢,聞上一聞覺得神輕氣爽。

說來也奇,一尺大小的葫蘆倒了一百多碗,還未見底,眾人心裏暗喜:“有緣請來真仙,那葫蘆定是仙家寶貝,那酒觀其色,聞其味定不是凡品”心裏暗呼造化。

張錦妻妾三人暗暗高興:“好在兒子一同前來,不然白白錯過了一場大造化”張錦的藏書中也有關於奇人異事、神、仙、妖、魔、鬼怪的記載,平日裏張百福也隻是把那些當做前世小說來看,並未當真今日親眼所見無不震撼,小小的葫蘆竟然能裝一缸之水,輕輕聞著碗中玉液頓感神清氣爽,清香入神。

張百福小碗輕輕放下,起身整衣對著虛空唱喏問道:“真人有禮,小子魯莽,敢問真人為何小小葫蘆能裝一缸之水?又為何輕如無物?”

虛空撫須而笑對著張錦問道:“這是誰家的童兒?”張錦回道:“正是犬子百福,犬子自幼在家中尚未出過遠門,觀上仙寶貝少年心起,真人不要見怪。”說完又對張百福厲聲道:“福兒還不坐下,真人妙法豈是你能知道的?”聲音頗為的嚴厲。

虛空揮了揮手道:“員外不必責怪令郎,令郎小小年紀說話沉穩,又不失禮節。我觀令郎印堂暗放紫光,靈氣聚而不散,員外倒是好福氣。”

張錦聽到虛空給張百福的批命,大喜連忙起身對著虛空一拜,虛空輕舞拂塵讓張錦坐下,又拿起葫蘆給自己倒了一小碗對著張百福道:“貧道這葫蘆采自南瞻部洲九雲仙山,乃是天地之靈根所生,後貧道又妙法煉製。可大可小,大時可高萬丈,小時可如芥子。莫說是一缸之水,就是那東海都能裝得下。”張百福聽完後又對著虛空一拜道:“多謝真人指點”虛空長袖青衫一揮,張百福感覺一陣清風輕輕將自己壓下,坐下後心裏也越發對這個世界好奇。虛空端起小碗道:“諸位善人同飲,莫等靈氣散去。”說罷一飲而盡。眾人老幼一同飲酒,這酒是虛空采仙山靈果釀造,又受葫蘆內靈氣溫養更是靈氣濃厚,凡人喝了能消百病、白發生烏,練氣士喝了能增一世修為,更勝那靈丹妙藥。

張百福喝了一小口,口味甘甜,咽下後隻感一股暖氣遊遍周身舒暢無比,環視四周隻見父親霜鬢轉烏,母親和二娘更勝從前,年輕十歲,在看眾人老人們白發還烏發、男的更顯英武、少兒們靈氣十足、婦人們麵似桃花盛開,忍不住暗呼:不可思議。

虛空見眾人都閉目享受,隻有那張百福左顧右看的暗暗點頭心生喜愛,起了收徒之心,掐指一算隨後輕咳一聲,男女老幼驚醒,互觀後相貌後連連驚歎,張百福拉著了拉張錦的長袖,到底是讀過書的,張錦回過神後連忙對虛空大拜行禮,眾人紛紛也跟著行禮。

虛空拂塵一揮一股清氣拖住眾人道:“諸位善人不必行此大禮,一來貧道還諸位一飯之恩,二來諸位該享此番造化”又對張錦道:“貧道有事請教可否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