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
卯時日出時分,太陽放萬丈毫光,天邊一片紅霞,南山老鬆碧綠,北山楓樹一片火紅,山下青煙嫋嫋、白霧蒙蒙,金風滿地,一片宜人景象。早起的佃戶們開始準備收割,張家的下人們打水的打水、劈材的劈材,燒火的燒火,做飯的做飯。
張錦麵容富態、長須一尺,身段略胖,頭戴萬壽雲紋冠、兩鬢染霜、身穿青絲長袍,烏雲靴。
趙氏青絲高盤頭戴百花金釵,身穿大紅雲蘿衣襖,手帶白玉鐲,唇紅齒白、風韻猶存。
楊氏頭戴金絲碧玉釵,身穿碧綠牡丹花衣,鳳眼皓齒、薄粉敷麵。各分主次正在堂內用茶,一個穿著皂色布衣的下人不顧禮節,匆匆忙忙的跑了進堂內氣喘籲籲的大呼道:“老爺、夫人,禍事了小少爺又爬到樹上了哩”,慌得張錦坐立不安,趙氏心驚膽戰,楊氏花容失色,張錦妻妾三人忙隨下人匆匆前去。
時間猶如白馬過隙,轉瞬見張百福來到神州已經過了六年,從父母、下人口中得知,確定肯定自己已經重生。重生在一個叫做東勝神州傲來國的地方,張百福前世所學的曆史課中並無記載。張百福得了重生功勞出生後,一歲能言,二歲識字,三歲便常經常翻看父親藏書,與平常兒童不同,從不喜貪玩樂,也從不哭鬧。
說話雖然童聲童語但神態動作就像一個小大人,張百福感父母寵愛,每日日出後飯前,效仿古人像向父母跪拜行禮以報養育之恩,喜的一家人連誇“我兒真乃張家之孝子”後這一孝舉,張百福名傳遠鄉,皆誇張家百福至孝。
張錦妻妾更是把他當做掌中明珠,心中至寶,無微不至,隻叫他在院中玩耍,不讓出門,生怕有個閃失。下人們也十分喜愛這個小少爺,平時張百福都會把吃不完的糕點分與下人,又從不給他們添加麻煩,眾人皆誇他靈智早開,卻不知張百福有個成人的靈魂。
張百福深感父母之寵愛,真正的把張錦妻妾當做父母,從不越界做些讓父母擔心的事,當然除了每日爬上,門前那棵百年老鬆觀日。但隻此一件事,已經惹得全家上下無不心驚,苦惱不已。
今日如往常一樣,張百福身穿棗紅小薄襖,白絲褲,金絲小靴,雙手扶坐粗壯蒼勁的樹枝上,神態悠然的看著天邊日出紅霞。
片刻後張錦以及妻妾隨下人趕到樹下,趙氏看見張百福坐在樹枝上急的連呼:“我兒快快下了”,聽到母親的呼喊聲張百福向下一看,見父母等人都在樹下不安的看著自己,慢慢的從樹上爬下,還沒著地,就已經被下人們輕輕接住。
張百福小跑到父母麵前跪地一拜行禮道:“孩兒見過爹爹,娘親,二娘”禮後趙氏連忙抱起張百福埋怨道:“我兒以後不要在爬樹了,萬一有何閃失讓為娘如何是好?……”
張百福見母親又要數落個沒完,連連對著父親、二娘眨眼。張錦看著兒子輕撫長須笑道:“夫人不必責怪福兒,年少喜動,自古以來都是如此。”楊氏也附和道:“老爺說的極是,姐姐就不要責怪福兒,在說福兒自幼懂事。”張氏到老爺妹妹都為兒子說話也就停止了埋怨,輕輕捏了下張百福的表鼻子麵做凶惡道:“下次在犯,就打爛你的屁股”卻忘記這話也不知道說過多少遍了。
一家人用過早飯之後,張百福見父母都穿著華衣靚服心想‘定是要出門’張百福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上,平日裏父母看管嚴厲從不讓他出門。書中對神州描寫的景象讓他神往不已,心想“以前太過年幼,如今已經六歲了,想必母親不會在阻攔。”於是開口道:“父親、母親、二娘這是要出門嗎?”
張錦端起一盞青茶抿了一口道:“明日十月初三,為父要同你母親還有二娘要去國都,參加太虛觀的祈福法會”。
那祈福法會乃傲來國一年一度之盛會,每年秋收時分的十月初三舉行,屆時天子率領百官,萬民同拜玄穹高上玉皇大帝,祈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法會後又有集會,各種奇珍異寶,百花百獸百果,綾羅綢緞,還有南瞻部洲的上邦商人遠渡而來。
張百福聽聞張錦要去赴會心裏癢癢:“那爹爹能不能帶我一起去啊”。張錦見張百福渴望的眼神有些為難,但也想帶兒子見見世麵。
一旁趙氏插話和聲悅色道“福兒不得同去,山高路遠,路途險惡,萬一有何閃失我和你爹如何向祖宗交代?”說道路途險惡,趙氏顯出擔憂之色。
張錦聽後也勸道:“你娘親說的對,福兒你就安心在家中,等你在大些,我定帶你去。”
張百福見父母都不同意,又看向二娘,見二娘搖了搖頭也不同意,眼珠一轉突然心生一計道:“爹爹、娘親、二娘,古雲:‘吉人自有天相’母親常說正是上天看見爹爹功德才賜下我,又雲‘功德加身百劫不犯’。若是真是劫數來了怎麼也躲不過的,在家在外豈不是一樣?”
張百福這一番話倒是沒錯,一切冥冥之中皆有定數,他能重生到此也是天意,張錦妻妾三人聽後覺得的確是這個道理,不然也不會老來得子、安享天倫。
張錦也不放心兒子一個人留在家中,又聽了張百福這番話後,吹了吹碗中茶葉,稍作思考後,將茶碗放下道:“那我兒就一起前去,不過路上聽話,不能離開我們左右可明白?”喜的張百福忙給張錦敬茶連連稱諾,趙氏見自家老爺都已經發話也不好反駁,恐亂了綱常。趙氏、楊氏拉著張百福去廂房換衣服,張錦吩咐管家福海準備馬車。